2013-3-6 基本功展示说明解读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52108339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3-6 基本功展示说明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3-3-6 基本功展示说明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3-3-6 基本功展示说明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3-3-6 基本功展示说明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3-3-6 基本功展示说明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3-6 基本功展示说明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3-6 基本功展示说明解读(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第二届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思想品德学科内容解读金利背景与目标分析背景变化目标2007年至2011年第一届 从2013年开始进入第二届强调课程知识 改变展示形式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 与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尊重初中特点, 突出教师的职业 认同;加强人文 性科学素养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着力提高师资水平 “有好的老师才有好 的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15个学科课程 标准的修订课程标准学习、 理解与落实很重 要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和城 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要求1963年后出生, 即50岁以下都要 求参加全员参

2、与,全面提升主要内容分析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自身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1.教育法规与政策 2.教育教学相关理论 3.通识性知识法律法规及政策中华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产劳动 相结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针要求) 第十二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 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话和规规范字。(规范性要求) 第三十二条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 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权利义务)中华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师法第三条

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职责 的专业专业 人员员,承担教书 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 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职业定位) 第六条 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第七条 教师享有下列权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 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 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 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 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 学校的民主

4、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 教师应 当履行下列义务 :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 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 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 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则的教育和爱爱国 主义义、民族团结团结 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 科学技术术教育,组织 、带领 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内容) (四)关心、爱护爱护 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进学生 在品德、智力、体质质等方面全面发发展; (以人为本)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 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

5、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 水平。 第十条 国家实行教师资师资 格制度。中国 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 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 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 格考试合格,有 教育教学能力,经认 定合格的,可以取得 教师资 格。(职业的制度保障)中华华人民共和国义务义务 教育法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 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 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业。(义教性质) 第三条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 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 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

6、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教育目的)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 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 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 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 学生合法权益。(以人为本,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三十四条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 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 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 立思考能力、创创新能力和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十五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 心

7、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 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 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 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 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发式教育等教 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观)中华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护法第三条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 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第五条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 人的人格尊严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发展的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 与保护护相结结合。(对教育工作的要求) 第十八

8、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 学生, 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 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对特殊学生的教育要求) 第十九条 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 行社会 生活指导导、心理健康辅导辅导 和青春期教育。(内容的要求)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 人互相配合, 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 和体育锻炼时间 ,不得加重其学习负 担。第二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 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 人格尊严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 行为。(以人为本)关于进

9、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设的若干意见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务是:(1)从增强爱爱国情感做起,弘 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远大志向做起 ,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规范行为习惯为习惯 做起,培养良好道 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 友善、勤俭 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 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 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 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4)从提高基本 素质质做

10、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 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要把弘扬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 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基础础教育课课程改革纲纲要(试试行)(一)课课程改革的目标标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 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11、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 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 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 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 习态 度,使获得基础础知识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值观 的过程。 改变课 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 状,整体设置九

12、年一贯的课程门类 和课时 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 程结构的均衡性、综综 合性和选择选择 性。 改变课 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发展的联联系,关注 学生的学习兴习兴 趣和经验经验 ,精选终选终 身学习习必备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 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的 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 处处理信息的能力、获获取新知识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 的能力以及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 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 价促进

13、进 学生发发展、教师师提高和改进进教学实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 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程 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课程标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 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 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 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 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 和评价建议。 (结合各学科来体现)(三)教学过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 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

14、中学习,促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 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 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 到充分的发展。(结合各学科)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 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现方式、学 生的学习习方式、教师师的教学方式和师师生互动动方式的变变革,充 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 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

15、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 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为社会主义现义现 代化建 设设服务务,为为人民服务务,与生产劳动产劳动 和社会实实践相结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针 )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 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规律,夯实实基础础,优优化 结结构,调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发展方向)(二)工作方针。优优先发发展,

16、育人为为本,改革创创新, 促进进公平,提高质质量。(未来10年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优先发发 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长期坚坚持的一项项重大方针针。各 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 科学发展 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 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 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 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 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 教 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 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 发发人力资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 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 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 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 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 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 素质劳动 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 尖创新人才。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 要发展,根本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