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与审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03022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6.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文化与审美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陶瓷文化与审美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陶瓷文化与审美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陶瓷文化与审美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陶瓷文化与审美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瓷文化与审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文化与审美(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中国陶瓷文化与审美 大汶口文化彩 陶 第一节 陶瓷文化的诞生陶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陶器,是由粘土或以粘土、 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 制品的命名,瓷器则是用瓷土(高岭土)烧制的制品的命 名。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高岭 土)的无机混合物作原料,ca采用成型、干燥、焙烧等工 艺方法制成的器皿统称为陶瓷。我们把人类烧制陶瓷的工 艺流程总称为陶瓷艺术(简称为陶艺)。陶瓷艺术处在不 断的继承和发展的变化之中。由于陶土的宜取宜塑,当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之后, 陶器就成了人类最日常、最普遍的工艺制作。从大约一万 年前直到今天陶瓷一直没有退出人类日常生活的场

2、景。陶瓷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普遍性和独特性。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两大源 头和三大体系。两大源头:一是中国,二是西亚。从目前 考古材料看,世界各地大多数新石器遗址 都有陶瓷出土。它们都经历了从土陶、彩陶、黑陶或红陶, 向釉陶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人类物质和 精神同步发展的“陶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 有陶新石器或发达的新石器时期。最早的陶器可 称为土器,火候极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 ,最后出现彩陶。 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中亚新石器时代陶器从总体文 化面貌来看明显受到西亚新石器文化的影响。北 亚和东北亚日本也出现了新石器时代陶器。 西亚的新石器文化向北

3、非尼罗河流域和欧洲东南部 传播。尼罗河流域也出现了新石器时期陶文化。 欧洲南部、东部的地区也出现了陶文化。 总之,新时期时代,陶器在人类文明史上在世界范 围内被发现,体现了人类文化的某种普适性。中国考古学新发现年代最早的陶器,出现于湖南 省道县白石寨村的玉蟾岩遗址,大约在一万年前。中 国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是瓷器的发明和传播。瓷器 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 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 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中国比较成熟的瓷 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浙江绍兴 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的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无 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

4、结构上,都已摆脱了青瓷的原 始性,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以后,中国(China)最 早被世界认识正是因为瓷器(china),中国的陶瓷器素 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新颖瑰丽而 享誉世界。回顾陶瓷器漫长的历史脚步,它的每一步 无不闪耀着科学、艺术、文化和智慧的光辉。由于陶瓷 的物理、化学 特性,使得即 使是残件也可 保留相当完整 的制作时的信 息。在原始彩 陶上,我们可 以找到清晰的 先民手印。陶 瓷的器形和装 饰反映了特定 的时代礼仪制 度、社会风俗 、审美观念。 所以说,陶瓷 是使用量很大 ,制作手段非 常丰富的工艺 品,是独特的 人类文化的载 体。第二节 陶与信仰文化 陶艺制品反

5、映了人类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多个 层面。在原始和古典时期,相当多的陶艺制 品体现了先民的信仰意识。 古典文献礼记郊特牲云:“大报天而主 日,兆于南郊,就阳位也,埽地而祭。于其 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孔疏引郑 注破之云: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故 先燔柴于坛,后设正祭于地,器用陶尊匏爵 而已。” 诗经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 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 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孔疏:上 言将徃祭天,此言正祭之事。郑笺:我后 稷盛葅醢之属,当于豆者、于豋者、其馨 香始上行,上帝则安而歆飨之。何芳臭之 诚得其时乎?美之也。祭天用瓦豆,陶器 质也。后稷肇祀上帝于郊,而子孙蒙其福

6、 无有罪过,以至于今,故推以配天。”(见 读诗质疑清严虞惇撰。) 所引古典文献是说先民使用质朴的陶器来 祭祀天地,象征自己虔诚的心意。 女娲捏黄土造人是中国最古 老的创世神话。天神女娲用黄 土捏成了一个一个灵巧的活人 ,甚至用藤子搅拌泥浆,甩向 地上,溅落的泥点也变成了人 。从社会人类学的观点来看, 这个神话至少对应于两个史实 :一是母系氏族社会成员只知 其母不知其父,生育被神化了 。二是其时人类已经能熟练地 制造陶器。生殖崇拜是原始彩 陶艺术的主要母体。中国历史 博物馆藏有一件新石器时代马 家窑文化的人形彩陶壶, 就是以生殖崇拜作为装饰母题 的典型制品。 人形彩陶壶高33.4厘 米这件彩陶壶

7、采用彩绘和贴塑相结合的手 法塑造了一个全裸的人体。 壶身腹部两耳上 方绘两大圆圈纹,其间填以网纹,前后又施 有蛙纹(蛙纹隐寓生殖主题)。正面中部蛙 纹略去,在空档处贴塑彩绘人体像。 人体正 面全裸,头部贴塑在壶颈上,躯体上堆塑了 肚脐和双乳,乳头特意用黑彩描绘。女性生 殖器官用雕塑完成,象一个突出的符号放在 腹部,也是陶壶的正中位置。 这件制品很可 能与母神崇拜有关,表达了先民祈求繁衍生 殖的强烈观念。而陶容器(如壶)形态上也 接近孕妇隆起的腹部,陶壶上贴塑人形,更 揭示了陶壶的象征性。这件 人形彩陶壶 是赋予日用器皿以神圣观念 的经典作品。1982年辽宁省朝阳市喀左东山嘴红山文 化的石砌圆形

8、祭台基址中,同时发现了好几 个陶质塑像。陶塑人像都有隆起的腹部和肥 硕的臀部,有明显的孕妇特征。这类陶塑当 是祈求生育、繁殖的母神崇拜物。 陶从它产生的最初开始就兼 有日用和神器的双重性能。 龙凤图腾是原始先民神圣崇 拜观念的产物。湖南省高庙 文化遗址发现了年 前原始人类的祭祀遗址,并 且出土了大量与宗教祭祀、 巫术有关的艺术神器。其中 有一块白陶罐残片,上面戳 印着似凤凰的鸟形图案,高 庙遗址出土的凤鸟陶片,是 陶作为祭祀神器的最早的考 古学证据。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濮 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 中发掘出用蚌壳堆塑的 龙虎图,距今6000年左 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 的重视,被誉为“中华第 一

9、龙”。1958年甘肃甘 谷县西坪出土的一件彩 陶瓶,上面描绘了一条 鱼龙的形象,可以说是 陶器上 最早的龙纹。 1975年出土于庄浪县 韩店乡西面源头的齐 家文化龙纹镂空响 铃陶罐,肩部阴线 刻划蛇形龙纹缠绕其 间,龙为蛇首,细长 身、卷尾,龙身刻箭 矢状鳞纹。为齐家文 化陶器中以蛇形为其 主体的龙纹雏形,学 者们则称为“蛇龙变 化”。罐内隔开为上 下两层,上层可盛水 ,下层内置陶丸两只 ,晃动摇响,龙吟细 细。第三节 陶与礼仪制度 陶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承 载着日常用品和祭祀礼器的双重身 份。在相当长的时间充当了政治制 度中的身份等级的象征物。 元代吴澄写有赠陶人郑氏序 云:“古者四民各

10、世其业,故工有世 工而子孙以之。为氏者有虞氏尚陶 。其后阏父为周陶正,周赖其利器 用,而阏父之子得封于陈。今东昌 郑氏以善陶名,数百里间凡民之用 器、官之礼器咸资焉。其功岂让于 阏父也。” 这段话揭示陶瓷在古代 社会的功用。 陶用作礼器在礼记上有记载,礼 记郊特牲云:“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汉代学者郑玄注云:“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 其德,故先燔柴于坛,后设正祭于地。器用 陶尊匏爵而已。”宋人聂从义三礼图解 释说:“陶匏是太古之器,历夏、殷、周随 所损益,礼文不坠,以至于今。其间先儒不 言有饰,盖陶者资火化而就,匏乃非人功所 为,皆贵全素自然,以象天地之性也。”就 是说,陶从上古被发明以后,

11、作为礼器的功 能一直被延续下来。商周发明了青铜器,也 没有废除它的礼仪功能。因为陶器朴素天成 的品德象征着天地之性。 在原始社会,彩陶的使用是与部落成员的身份和等 级相关联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仰韶文化的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外壁画着鹳、鱼和石斧组 合的写实彩画。鹳和鱼可能分别是部落的图腾,鹳 的嘴里叼着鱼,表明了部落之间的敌对关系。石斧 代表着权力。这件器物很可能是某个部落首领使用 的礼器。在青海柳湾墓地发掘的仰韶文化马厂类型 墓地中由于墓主人生前身份不同,随葬之彩陶数量 也不同。有的墓葬陶器只有十几件,最多的一座墓 葬仅陶器就有91件,绝大多是彩陶。新时期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向山东龙山文

12、 化的过渡阶段。墓葬用陶体现了较大的等级和贫富 差别,刻有图像文字的陶尊、陶质牛角号等象征身 份地位的随葬品在大墓中出土。 陶器在当时的重 要性大致相当于后期的青铜器。而青铜器是象征着 王权等级的重器“礼器”,只有权贵们才有权作 为死后的陪葬物。 龙山文化的黑陶和商代的白陶制品 主要作为礼器来使用。秦汉至隋唐 从陶俑到唐三彩的使用上也体现了 很鲜明的礼仪制度。 唐六典还 明确规定俑类明器的尺寸,但并未 被很好的执行。 瓷器的烧治在唐代出现了官窑制 度。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 景隆初(公元707709年)任命褚 绥为新平(景德镇)司务,奉诏监烧 献陵祭器。 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

13、、 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由官府 直接经营,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 。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 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 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南宋时在今杭州市凤凰山南麓乌龟山郊坛 另设新窑,称“郊坛下官窑”,又称南宋官窑 。从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 到1911年清朝覆亡,景德镇是元、明、清 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中国的官窑制度在 这里延续了632年。 明会典曾有这样的载:“陶 器,诸司职掌。凡烧造供用器 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 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 匠,赴京置窑兴工。设或数少 ,行移饶、处等府烧造。”可见 朝廷对官窑烧治瓷

14、器的严格管 理和垄断措施。官窑瓷一方面 是皇宫日常生活所需及品藻赏 赐之物,另一方面也是皇室祭 祀祖先举行盛大法事的祭器, 由于宫廷用瓷的至尊性,以及 历代帝王的特殊需求和审美喜 好,极大地推动和制约了官窑 瓷期的发展,使我们在官窑瓷 器巧夺天工的外表下,也阅读 出礼制文化的某些特点。 第四节 陶瓷与商品经济 在中国古代社会 ,陶瓷作为使用量 和使用范围极大的 工艺产品,是国内 外贸易获利的重要 商品。 唐代的瓷器生产有了大规模的发展。浙江越州窑生产 的青瓷,河北邢州窑、定窑生产的白瓷,产量都很大 。四川的大邑窑也以生产白瓷著名。李肇国史补 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

15、可见流通之广。而江西昌南镇(景德镇)白瓷和青瓷 兼烧,当时有“假玉器”之称。陕西的耀州窑,唐代开 烧黑瓷、白瓷和青瓷,也是很著名的窑口,北宋末为 盛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哲宗时,“温俊 乂知耀州日,遣子弟载陶器四车入京贸易。”可见当时 官员也有从事陶瓷贸易的。唐代的唐三彩的生产在开 元、天宝年间达到了鼎盛期。唐代长沙窑新创釉下彩 绘工艺,产品也很畅销。 从唐代中期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对外贸易。经晚唐 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 品种有邢窑、定窑的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 和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生产的橄榄釉青瓷,还有唐三 彩。 输出的陶瓷一部分沿着丝绸之路,取陆路 经新

16、疆、中亚、到达西亚的波斯等地。安 史之乱以后,唐朝逐步失去了对西域的控 制,陆上丝绸之路就衰落了。到元朝时候 ,这条路虽然有过短暂的复兴,但是,随 着元帝国的灭亡,陆上丝绸之路也就失去 了作用。到了唐末、五代时候,陆上的丝 绸之路就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 海上交通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扬州或明州(今宁波) 经朝鲜或直达日本的航线;二是从泉州或广州沿海南下经 南海诸岛,可达越南、加里曼丹、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 亚等地。出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航行可到缅甸、孟加拉 、印度、向南至斯里兰卡,横渡印度洋穿过阿拉伯的也门 ,由也门沿阿拉伯半岛南岸经阿曼进入波斯湾;或沿海航 行,由马拉巴海岸到达埃及,往东南可达东非。据考古发 掘显示,唐代中外海路所及的许多地方,都有唐瓷出土。 在埃及开罗南郊福斯塔特,发现大量唐瓷碎片,种类有唐 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长沙窑瓷器等。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