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封建制国家介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01866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欧封建制国家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东欧封建制国家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东欧封建制国家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东欧封建制国家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东欧封建制国家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欧封建制国家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欧封建制国家介绍(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东欧封建国家第一节 拜占廷 第二节 俄罗斯第一节 拜占廷一、罗马帝国分裂初期的拜占廷社会 二、查士丁尼时代 三、拜占庭帝国的封建化 四、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五、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一、罗马帝国分裂初期的拜占廷社会一、罗马帝国分裂初期的拜占廷社会 疆域:疆域: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 亚洲的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亚洲的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 、两河流域上游以及非洲的埃及、利、两河流域上游以及非洲的埃及、利 比亚等地,横跨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比亚等地,横跨欧亚非三洲交界处。 人口:人口:希腊、罗马人;希腊、罗马人;希腊化的东方人:叙利亚人、埃及希腊化的东

2、方人:叙利亚人、埃及 人、波斯人等;人、波斯人等;斯拉夫人。斯拉夫人。 拜占廷帝国长期延续的原因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拜占庭地处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国际贸易 发达。 二,独特的经济结构。首先,拜占庭的奴隶制始终没有发展到西 罗马帝国那样的规模和程度,农业生产以隶农和自由小农为主 体,因此西方的奴隶制大地产危机对其影响不大,保证了农业 的繁荣。其次,拜占庭城市众多,工商业繁盛。其手工业分官 营和私营,前者以奴隶劳动为基础,后者以自由的个体小生产 者为主。而国际贸易的发达也促进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这些 都保证了拜占庭经济的长期繁荣。 三,长期有效的中央集权统治。经济的繁荣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来 源,增强了

3、国家的实力,使帝国能够保持政府的有效统治和军 队的强大,从而能够稳定国内局势,抵御外族入侵。而且在查 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廷帝国一度出现了强盛的局面。拜占廷 的封建制度就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形成的。 拜占庭封建化的特点拜占庭的长期延续,使国家 政策在它的封建化过程中起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拜占庭的封建制度是在原 有的奴隶制帝国的国家机器 的逐渐演变中形成的,经历 了从查士丁尼到科穆宁王朝 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二、查士丁尼时代(527-565年) 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查士丁尼在内政、外交、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有所建树。 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镇压尼卡起义

4、组织力量编纂民法大全推行专卖制度,增收附加的土地税,充实国库。尼卡起义: 君士坦丁堡民众因在赛车场上分别支持不同服色的车队,形成蓝 党和绿党。在532年的赛车会上,两党下层发动起义,因起义者 高呼“尼卡”(希腊语“胜利”)而得名尼卡起义。起义目的是 反专制、反贪污、反苛税。起义者冲进市政厅和帝国政府;捣毁 监狱,释放犯人;袭击皇宫,拥立新帝。最后被查士丁尼用阴谋 手段血腥镇压。民法大全为总结古罗马统治经验,整理罗马 法,查士丁尼成立法典编纂委员会 ,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学说汇纂、法理概要、法 令新编,这些法律文献合称民 法大全,基本原则是保护私有财 产和规定财产契约关系。它是欧洲 历史上第

5、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对外:积极扩张,力图恢复古罗马版图,重建奴隶制大帝国。查士丁尼对西方发动了大规模征服战争,先后灭亡汪达尔王国 、东哥特王国,占领北非、意大利、科西嘉、西西里和伊比利 亚半岛南部。他在被征服地区明令恢复罗马旧制,但收效甚微 。征服对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有一定积极意义。贝利撒留 533534年 征服北非的汪达尔王国。 535554年 进军意大利并灭亡东哥特王国。 553年 重创西哥特王国并占领西班牙大部。三、拜占庭帝国的封建化三、拜占庭帝国的封建化 隶农经济演变与农村公社解体后自由农民分化两者的结合。隶农经济演变与农村公社解体后自由农民分化两者的结合

6、。 希拉克略王朝(希拉克略王朝(610-711610-711年)的军区制改革:年)的军区制改革:全国设全国设1111个军区,个军区,将土地赐封将领和士兵,将土地赐封将领和士兵,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 建立起一整套军事化体制,建立起一整套军事化体制,为拜占庭封建化开辟了道路。为拜占庭封建化开辟了道路。 伊苏里亚王朝(伊苏里亚王朝(717-797717-797年)与圣像破坏运动年)与圣像破坏运动国王颁布诏令,国王颁布诏令,禁止教会供奉圣像和崇拜偶像,禁止教会供奉圣像和崇拜偶像,进而捣毁圣像,进而捣毁圣像,封闭修道院,封闭修道院,没收教会土地与财物,

7、没收教会土地与财物,强迫修道士还俗。强迫修道士还俗。使拜占廷封建关系得以扩展,使拜占廷封建关系得以扩展,封建化的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封建化的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阿摩利亚王朝(820-867年)的社会矛盾与人民起义79世纪基督教异端派别保罗派流行于小亚细亚半岛,崇尚早期基督教之清贫生活和平等原则,采取公社的社会形式,直至演变为起义,实质是封建化进程中下层民众的抗争。 马其顿王朝(马其顿王朝(867-1056867-1056年)年)拜占庭历史上的第二个拜占庭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黄金时代”。 斯拉夫人的农村公社逐渐解体,斯拉夫人的农村公社逐渐解体,大批斯拉夫人丧失土地,沦为依附农民。大批斯

8、拉夫人丧失土地,沦为依附农民。封建制度加强,封建制度加强,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巴西尔二世 Bulgaroktonus(963 1025年在位)拜占庭帝国中期的雄主。其时代是 与查士丁尼时代并驾齐驱的两大黄 金时期。他不容许自己的臣民势力过大,不 使任何一个显要的军事长官拥有巨 大的财富,随意用各种捐税来压制 他们,使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 用来料理私事,而无暇他顾。不相 信任何人,只使少数人知道自己的 计划。 科穆宁王朝(科穆宁王朝(1081-11851081-1185年)与普洛尼亚制度年)与普洛尼亚制度国家将土地授予贵族,由贵族监领;国家将土地授予贵

9、族,由贵族监领;监领者以向国家提供兵役作为条件监领者以向国家提供兵役作为条件终身享用土地的租税,终身享用土地的租税,死后归还国家而不得世袭。死后归还国家而不得世袭。 监领者逐渐将土地据为己 有,后来又取得领地的行 政和司法权。监领地成为 封闭性极强的封建大地产 。这一制度调整和维护了 封建主阶级的整体利益, 加强了封建主对依附农民 的剥削,使封建制度得以 确立。但它又是离心力的 温床,加剧了帝国的分裂 割据。四、拜占廷帝国的衰落四、拜占廷帝国的衰落 阿拉伯人的扩张;阿拉伯人的扩张;与与1111世纪突厥人的西进。世纪突厥人的西进。 意大利的商业竞争意大利的商业竞争威尼斯与比萨的贸易扩张威尼斯与比

10、萨的贸易扩张与拜占庭帝国财源的枯竭。与拜占庭帝国财源的枯竭。 第四次十字军。第四次十字军。拉丁帝国(拉丁帝国(1204120412611261;色雷斯、帖撒罗尼加、雅典、伯罗奔;色雷斯、帖撒罗尼加、雅典、伯罗奔尼撒)的建立。尼撒)的建立。 封建化的长期发展一方面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瓦西里起义等人封建化的长期发展一方面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瓦西里起义等人 民反抗运动不断发生,另一方面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最民反抗运动不断发生,另一方面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最终削弱了帝国力量终削弱了帝国力量。 拜占庭帝国的复国拜占庭帝国的复国巴列奥略王朝(巴列奥略王朝(1261-14531261-1453年):年)

11、: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色雷斯、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色雷斯、 马其顿和希腊半岛部分地区。马其顿和希腊半岛部分地区。 1453年,奥斯曼土耳 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改称伊斯坦 布尔,成为奥斯曼土耳 其帝国的首都。五、拜占庭帝国的文化 拜占廷文化是三大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有着浓厚的希腊 文化传统,并承袭原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深受东 方文明古国的文化影响;深深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 查士丁尼时代的文化:在艺术上享有“第一个黄金时代”美誉。 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普罗科匹厄斯留下三部著作:战争 、秘史建筑。地理学的代表科斯马斯著作基督世 界地志。这个时代建筑艺术的里

12、程碑是座落于君士坦丁堡的 圣索非亚大教堂,它是拜占廷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圣像破坏运动时期的文化:此时社会动荡 不安,经济文化建树很少,被称为拜占廷 文化史上的“黑暗时代“。辛克鲁斯、狄奥 方内斯合著编年通史;尼基福鲁著 简史;修士乔治著编年史。狄奥多 尔、大马士革的约翰是圣像崇拜的代表人 物。大数学家立奥成就卓越。 马其顿王朝时代的文化:文化教育与学术 艺术都得到发展。这个时期学术发展的特 点是世俗因素与神学因素的逐渐融合,形 成了拜占庭文化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佛提乌斯对教育贡献颇大。最大学者是 君士坦丁塞浦路斯。 科穆宁和安基卢斯王朝的文化 :为“晚期文化”,特点是狂 热追求和模仿

13、古典希腊的作品 。“考奈兄弟”非常著名。建 筑和艺术在古代希腊化传统的 基础上又有创新,出现了新的 风格和形式。拜占廷文化在基 督教神学方面的成就是不可磨 灭的。14、15世纪,拜占廷出 现了与意大利文艺复兴遥相呼 应的所谓“拜占廷文艺复兴” ,涌现了一批神学家。 拜占庭文明的延续:拜占庭文明的延续:斯拉夫人文字、斯拉夫人文字、东正教的信仰东正教的信仰以及特定的政教体制。以及特定的政教体制。(俄罗斯的政治文明可谓典型)。(俄罗斯的政治文明可谓典型)。第二节 俄罗斯一、 东斯拉夫人的早期历史 二、 基辅公国 三、 蒙古的征服及其统治 四、 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斯拉夫人的分布西斯拉夫人:东欧平原的西

14、部,大致相当于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地区。东斯拉夫人:东欧平原的东部,大致相当于俄罗斯、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地区。南斯拉夫人:巴尔干半岛,大致相当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地区。 一、 东斯拉夫人的早期历史 斯拉夫人故乡普里佩亚特沼:东欧平原东部(5-6世纪)。 东斯拉夫人包括30余个部落,分为三支。 南部:基辅的波利安人;北部:诺夫哥罗德的维亚提切人;中西部:斯摩棱斯克的克里维奇人和德列多维奇人。 地域公社:北方之米尔与南方之维尔夫。类似马尔克,公私并存的过渡状态。家长制色彩。二、 基辅公国 基辅公国的起源瓦里亚格人(诺曼人) “从瓦里亚格人到希腊人之路”。贸易与劫掠的双重倾向。

15、留里克王朝(8621598年) 的建立:862年占领诺夫哥罗德,882年占领基辅。基辅公国由此开始。 索贡巡行:留里克王朝初期占有斯拉夫人财富的基本方式。单一的掠夺性经济。 贸易与征战:基辅公国与拜占庭帝国及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贸易;以劫掠的财物换取拜占庭及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商品;贸易与劫掠的相互补充。 基督教化 诺曼人与斯拉夫人最初是多神崇拜。贸易交往导致基督教在基辅公国传播。987年,拜占庭帝国内讧,拜占庭皇帝求助于基辅大公,双方承诺:拜占庭公主嫁与基辅大公,双方联姻,基辅大公出兵帮助拜占庭皇帝。 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接受 洗礼,皈依东正教,宣布基督教 为基辅公国的国教。 基督教化的

16、意义在于,密切基辅公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 的交往,为拜占庭文明在东斯拉 夫人地区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封建化9-10世纪的农村公社:公私并存。社会分化。自由农民依附化。11世纪: 土地兼并,大地产不断排挤小农经济。 12-14世纪: 世袭封建领地与地主的充分所有权 (莫斯科公国时期转化为有条件占有的军事封邑)。 依附农民阶级形成。 内战与分裂:11世纪开始,基辅公国走向分裂:1137年,诺夫哥罗德独立;1054年,雅罗斯拉夫三子分裂。 波洛伏齐人入侵弗拉基米尔摩诺马赫的努力:11131125。12世纪,基辅公国解体,形成十余个小的公国,留里克王朝分裂为若干支系。三、蒙古的征服及其统治 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12201223。 第二次西征拔都:12361242。 金帐(钦察)汗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