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要点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52093727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思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克思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克思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复习要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要点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意义l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l 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即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 有的,不是人们的主观臆想;联系具有普遍性,即任何事物 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没有 孤立的事物,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的事物和要素所构成的有机 整体;联系具有多样性,即事物联系的形式或方式是多种多 样的,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中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l 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全面的 、整体的观点看待和分析一切事物,即在事物的内外关系中 理解事物,注意事物存在

2、和变化的内外条件,注意事物之间 的互相影响。二、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对立统一规律) l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 心,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根本方法。l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 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就是矛盾的根 本属性。所谓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 、互相贯通的性质和倾向;所谓斗争性则是指矛盾双方 互相排斥、互相分离、互相否定的性质和倾向。同一性 与斗争性是矛盾不可或缺的两个根本属性,它们互相结 合、共同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对立统一原理要求我 们:一方面,要在同一中看到对立,看到任何事物都有 其对立面。在社会生活中要懂得

3、利益的对立和争夺,要 敢于斗争,争取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在对立 中看到同一,看到关联,看到共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 要学会合作、沟通、协调、包容,要明白和谐是斗争的 目的。l辩证法还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所谓矛盾 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存在 于每一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所谓矛盾的特殊性 则 是指矛盾各有特点。即不同事物的矛盾、同一事物不 同阶段的矛盾、同一事物内的不同矛盾以及每一矛盾 的各个方面等都各有特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要求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必须注意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特别是要注意分清矛盾双方的主次。三、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发展辩证运动的原 理 l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 证运动过程。l首先,完整的认识过程都要经历两次飞跃,一是从感性认识 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也即指从以表象为形式的对事物外部现 象的认识,发展成为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形式的对事物内在本 质和规律的认识。实现这一飞跃需要人们通过实践掌握尽可 能多真实的感性材料;通过辩证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分 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二是从理 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也即指从人们的思想转化为人们作用 世界的行动,从而实现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经受实践的 检验,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续发展。l 其次,认识还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是一个“实 践、认识;

5、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认识每 循环一次,都有所提高和深化”的过程。认识之所以有反复 性,是因为认识对象是变化的,其本质暴露是一个过程;认 识者的认识条件和手段、认识者的知识、思维方法等也是变 化的,也是一个过程。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因素的社会作用的 理论l所谓人口因素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口数量、素质状况及构成比 例等因素的总和。l历史唯物论认为,一定数量和质量及构成比例的人口是社会 存在的前提条件;社会人口的数量、素质及比例等状况对社 会发展有重大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会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和 具体特征。但历史唯物论又认为,人口因素不能直接决定社 会性质及发展方向,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

6、其直接意义上 是由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决定的。l因此,分析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不仅要考虑其自身的数量 、素质和比例等状况,还必须考虑自然环境及当时物质生产 的承载力,必须考虑生产方式对人口数量、比例及素质的特 定要求。 五.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 的观点l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 质前提,自然环境的状况会强烈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及具体 特征,它影响着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军事,甚至 民族性格等。但是,自然环境不是人类社会性质与发展的决 定因素。l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人的行为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重大的, 而且是越来越大的影响,人类不仅使自然日益成为人化自

7、然 ,甚至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人工自然。人对自然的作用既有可 能优化自然状态,也有可能破坏环境,造成人类可利用的自 然资源短缺、环境严重污染等。因此,人类必须从观念、制 度、科学技术和经济力量等多方面着手,保护和改善自然环 境。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l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三个方面。社会 意识则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伦理道德、政法观念、哲 学、文学艺术和宗教等是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l马克思主义认为,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来源;社会 意识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8、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意 识的基本性质和形态;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l但马克思主义也认为,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有自身独特 的发展规律。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不同步性、不平 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会受到自己历史进程影响;社会意识 各形式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重要的是,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有强大的反作用。七、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l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首先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矛盾。l 所谓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生产物质生活资 料的实际能力。所谓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 过程中结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经济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力和

9、生产 关系之间,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即生产力状况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 的变革。但反过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反作 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起 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就对生产力起阻碍作用。l 社会的另一对基本矛盾是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矛盾。l所谓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的总和;所谓上层建筑是指意识形态与政治法律制 度、设施、组织机构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即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 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革要 求决定

10、上层建筑的变革。但反过来,上层建筑对经 济基础有能动反作用,上层建筑总是为自己的经济 基础服务。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经济基 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力量;反之 ,就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发展的力量l历史唯物论还认为,在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活 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总是在不断发展,并渐 次推动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意识形态的发展 。虽然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有可能会阻碍生产力发 展,但最终必然会按照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发生变 革。l历史唯物论还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不仅决 定着其它社会矛盾的运动,而且是社会形态变革和 发展的基本内容。l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我国的经济改革

11、 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们观察社 会提供一种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八、马克思主义的工资理论及其现代意义。l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告诉我们,在商品经济中,工人 所谓的工资,在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l劳动力商品是指一个具有人身自由但又一无所有的劳动 者将自己一段时间的劳动能力当作商品,按照商品等价 交换的原则出卖给资本家。资本家按照劳动力商品的价 值,也即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须投入的生活消费品的价 值总和给予工资。l工人工资(即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数量取决于:1、维 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维持 劳动者家属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及 其家属接受教育

12、训练所支出的费用。l但是,分析工人的工资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 题:一是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制约 ,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有不同的标准。二是工人的工 资还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劳动力商品过剩 时,工人工资往往低于其价值。三是在现代社会中 ,工人的工资都是以纸币形式支付的,纸币只是货 币的符号,因此,必须考虑因滥发纸币而带来的通 货膨胀的影响。九、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规律理论l马克思所揭示的价值规律包括以下内容:商品的价 值是指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 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 行。l 但马克思认为,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是通过 商品价格表现出来的。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