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与医学 如何拜佛?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084073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拜佛与医学 如何拜佛?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拜佛与医学 如何拜佛?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拜佛与医学 如何拜佛?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拜佛与医学 如何拜佛?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拜佛与医学 如何拜佛?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拜佛与医学 如何拜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拜佛与医学 如何拜佛?(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拜 佛 与 医 学谨献给谨献给生命道上一切受苦的心灵生命道上一切受苦的心灵就在那就在那最苦最烂的泥沼最苦最烂的泥沼 中中, ,极乐极妙的莲花极乐极妙的莲花 就开在那儿!就开在那儿!一、前言 拜佛是一种深入开发内在自性潜能 的合理律动,不但有益身、心健康 ,而且可以训练高层次的觉照能力 。如果再由它令心喜悦、舒畅、 安定的功能而言,它也是最高妙 的享受和娱乐。 拜佛是自觉的律动,最高的享受 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表达礼敬 的方式也有差异,比如:有的以 拱手、有的以鞠躬、有的以磕响 头来表达。在西藏、拜佛常用大 礼拜方式,甚至在冰天雪地,他 们也虔诚全身直仆,趴贴在地, 双手也向前伸直贴地。在印度有

2、 九种表达礼敬的方式,称为天 竺九仪礼敬之表达方式,各有差异 在我国各道场、寺庙、一般多采 用五体投地的方式来礼佛, 而虽同是五体投地的方式,实地 动作上亦有(1)先右后左,及( 2)左右同运二大类不同。五体投地,法虽有异,各有深义 (1)先右后左:因印度以右代 表正道,故以右膝先跪,手亦先右 后左,依序著地,代表尊重正法, 愿使众生得正觉道。 作法:正身而立、合掌垂首(手轻 撩衣下摆)、初右膝、次左膝、两 肘、依序著地;再伸两掌,掌心朝 上,观想如触接对方之足,并以头 额触地一拜(佛光大辞典6582页)五体投地,法虽有异,各有深义 (2)左右同运:即两手对称同时 按地,两膝亦同时跪地。此法是

3、以 左右手分别表示止、观,定、慧, 权、实,慈、悲,故左右同运,表 示定慧等持、慈悲双运、止观双运 等义。 所以,这二类方法,是各有道理、 各有深义的,我们要虚心学习、深 入体会。五体投地,法虽有异,各有深义 由上所述,可知礼拜有种种不同方 式,我们在不同的道场,可能会学 习到不同的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它 的特色、含义,和优点。在这里, 我们必须特别强调如果到道场中 ,参加团体共修,就必须尊重领导 者的教导,也要尊重别人的方便, 和团体的整齐划一,那么就要遵照 该道场采用的仪式来进行。学习拜佛的正确心态 因为能够尊重别人,也就是礼敬诸 佛的表现,和恒顺众生的实践,我 们要虚怀若谷地学习、吸收别人

4、的 长处,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修正 自己,这才是修行,才是拜佛、学 佛谦敬的精神和正确的态度。我们 在此所介绍的方法只是敬供大家作 参考而已。学习拜佛的正确心态 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别人所用的方式,和自 己原先所学的不同,或和自己固有的习惯 姿势有异,就产生种种抗拒不容的心理, 自生懊恼乌云;(不仅拜佛如此,做任何 事皆然)。或把精神浪费在怀疑,而无法 深入领会个中好处;或因某些动作,自己 一时学不来就灰心退缩,或筋骨一向缺乏 运动、比较僵硬,而做不到就打退堂鼓; 甚至妄自批评,生轻慢心。这都是自己用 不良心态、障碍自己,和礼佛的精神内涵 ,是全然不相应的;和开发自心佛性美德 也是背道而驰的。勿以

5、不良心态,障碍自己 学习拜佛,首要降伏自己憍矜、怠 慢的心态,调柔一向紧张僵硬的身 心。心能宽、空灵、谦敬、慈悲柔 软,身也自然能轻松,又端正、灵 活而气血通畅。心如果紧绷、固执 于某种习惯,身也会僵硬失去灵活 的弹性,产生老化,功能退化和种 种疾病。调伏身心,谦敬柔软 佛是觉悟者,也是身、心的“大医 王”。拜佛是合乎医学原理的律动 ,透过内心和大医王的交流结合, 发起自然疗能,加强免疫功能,自 我调节产生身、心、世界的大调和 ,所以能消除病因,治疗疾病。拜佛是恢复健康的律动(整脊疗法) 若出家众宜搭衣(缦衣、袈裟)。 若已受戒居士、亦宜搭礼忏衣。或 遵守团体规定,著统一制服。尽量 避免服装不

6、整,亦不宜戴帽、或著 太短衣裤、露背露腿。而本书中为 方便初学者明白各动作之要领,避 免宽袍之遮挡,故各礼佛照片拍摄 时未著海青或长挂,谨此致歉,愿 大家自修时,能各尽礼敬之心。十 分恭敬,十分利益。礼佛本应服装整洁 我们在此介绍的拜佛法,是属于前面所言左右 同运的五体投地,并配合解剖生理的原则,来 作粗浅的说明。愿大家初步学拜佛时,先在动作 上能得身心柔软舒适之利益,进而悟入深理。也 就是初步上能符合解剖学、生理学、物理学之原 则,(避免因身业障碍内心安定),进而, 再由拜佛之事修,契入实相之理。也愿 大家勿因自己方法不当,违反生理原则动作紧 张吃力而自己制造出疲劳痛苦。(有人因此,又 归罪

7、于拜佛,到处向人说自己因拜佛而如何不适 ,好像十方佛都对不起他,这是双重的不明理, 甚至又造口业,令别人错以为拜佛会不舒服很辛 苦,其实是他个人搞错。)由礼佛之事修,契入深理 拜佛是消业障,可消除疲劳,及身体平日因 姿势不当(身业不良)所累积的障碍,也可 拉开紧缩处,消除瘀滞,疏通阻塞之处。锻 炼身心无障碍,并不是苦肉计有人以为拜 得越吃力痛苦,跪破膝盖、磕破头,就越能 博取佛菩萨的同情票,后来却因太吃力 酸痛而无法持续,又退心后悔,因太苦难忍 (也舍不得自己皮肉苦),就找一堆理由说 ,我因拜佛而如何不舒服,医生叫我不要拜 佛,这又是没信心,不明究理之表现。其实 绝不会因拜佛而不舒服,是因不会

8、拜佛,又 妄想多才不舒服。礼佛是消业障,并非苦肉计,勿会错意 一、方法不恰当,姿势违反生理健康之原 则。没把握自然物理重心,没善用自然力 ,而自己错用力、白费力。(其实拜佛能 得力并不吃力) 二、自己某些关节、肌肉,原先就有瘀滞 之废物,或有老病灶(就如水沟,原有污 泥堆积)又久年缺乏运动(相当于水沟一 向没清理),如此情况,一清扫时,当然 沉滞之污泥会扬起,而使沟水出现一时过 渡性之混浊,只要持续以清水冲刷,自然 污泥能排除送走,恢复清净。学习拜佛,最初的疲劳辛苦来自于 大家都了解,清扫时沟水的混浊是原先 的污泥所致,并非因清扫而有。若 说因清扫才混浊就是观念不清。同理,拜 佛若方法已正确,

9、而觉得某些部位特别在 拉开时觉得紧绷或酸痛,那是年久累积的 污泥所显现,表示该处原有瘀滞或老 伤,这并不是佛害我们,也不是拜佛才引 发的痛苦。相反地,打扫时的一时混浊, 是清净之前兆,大家应有信心再清刷下去 。愿大家能观念正确,事理分明,切莫看 不见自己的毛病,都归罪于佛。学习拜佛,最初的疲劳辛苦来自于 平日缺少运动的人,即使只走一小 段路,也觉腿酸,随便搬个重物, 就说腰酸背痛,当然拜佛也有一堆 埋怨,其实这是肢体缺乏训练、活 动、循环不良,所以能量的转化 传递以及废物运送功能都不 好,这必须要好好训练,否则会丧 失本具的良知良能。年轻缺锻炼, 老来必苦不堪言。认真训练,即可 突破。学习拜佛

10、,最初的疲劳辛苦来自于 佛门中,一天能礼佛三千拜默默用功的 人很多,(而且面不改色,从容自在) ,可见是有方法,而且可锻炼,大家要 善自珍重佛性本能,用心开发,切莫把 大好时光、精力,浪费在叫苦和埋怨, 甚至终日奔波去找别人诉苦解决,而不 用心自己开发。若能把叫苦不满的心力 ,专注用来开发,就绰绰有余了!佛说 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天下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勿耗神于叫苦、埋怨 观察大家学习拜佛方法,有个发现 天真、轻松的小孩,心无成见,学起来 最快!可以说只要示范一至三次,大多 数孩子就学会了,可见这是一套简单易 学的动作,大家切莫以为麻烦困难而自 生退诿。由此也可见,心无挂碍

11、,轻松 柔软时,学习能力最好,觉性最能 起用,智慧最易开发。 成人方面,也以从未学过拜佛的人(心 无成见),学起来最快,因不被过去 习惯绑住,很快能得要领,获身心柔 软之利益。学习之难易关键 成人方面,也以从未学过拜佛的人(心 无成见),学起来最快,因不被过去 习惯绑住,很快能得要领,获身心柔 软之利益。 学习上,最有困难的是个性紧张僵硬 ,又固执于过去习惯的人。因为 一向只迷糊依惯性而动作,而未用 当下一念之觉性,所以拜佛常迷糊 上下,心不在焉(身依习惯性而起 落,心另有他想),故不知自己正在做 什么。学习之难易关键 站歪,不知站歪,合掌不知自己五指 参差散乱,每个动作都在妄想、迷糊 中疏忽

12、而过,没有用清楚明白的心, 观照自已(犹如一个晃动的相机,拍 出来的照片,没有一张能用)这是放 纵自己习气、辜负自己觉性。本来礼 佛一拜是几秒钟就能完成,但若如此 学习,可能十年也学不来,甚至十年 过去,连第一个合掌的动作都仍做得 参差散乱。学习之难易关键 该谦恭垂头时,总仍是迷糊仰头 僵颈。当下此刻不用心,一个老 毛病十年也改不过来。 故而,学习并不是看资历, 而是看当下这一念心,是不 是专注、轻松、恭敬。学习之难易关键 礼佛的重点是在对佛的礼敬,开 发佛性礼敬的美德,进而敬人、 敬事、敬一切有情、无情,突破 凡夫自私的执著。故学习礼佛, 固宜动作合理,但重黠并不是要 把心(注意力)放在追求

13、自我 身体的舒适,也不是要加强自 私的身见反而加深对幻躯的执 著贪恋。请特别警觉,此心之动 机,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敬请注意 敬请大家善把握心之动向, 一心虔诚培养敬心、开发觉性。 若会错意,误将原来端心、端 身之旨,反变成加强身见 ,贪求自身,则末学罪过甚矣!敬请注意佛的三十二相,其中有足跟广平 (足跟圆满、不露骨节),及足下 安平(足底平满)几种好相,就透 露著力道在足跟的奥秘。 禅宗祖师,考验弟子,用功是否得力 ,是否得法,常问:脚跟点地了吗 ?此值深思体味。 有人以为须整个脚板、脚趾都吃力才 能站稳,其实古代女子缠小脚,只剩 脚跟著地,也能站稳走稳。一、足跟支力1、代表谦下。 2、代

14、表放下。 放下烦恼、忧愁、紧张、挂碍,种种 执著、个性。心有挂碍、紧张,则 肩必耸起; 肩放松、放下之同时,妾念也放下 万缘放 下,一心正念。 仍合掌,一心专注, 觉照念佛 此动作,可拉开放松肩胛附近的肌肉、韧带,使肩 关节灵活,解除肩硬、酸痛等症状。二、松肩 一般人,平日肩胛周围的肌肉,都在紧张 状态,常常不自觉地就耸肩、紧绷。(如 图) 很少能自己觉察而去放松, 久之,肌肉就紧缩、变短硬, 也压迫血管,血流不通,肌 肉代谢的废物,因交通阻塞 而送不走,局部堆积,就出现 肩膀酸痛等症状。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肩凝等病症,出现之 年龄明显提早,昔日言五十肩,现在 三十肩、二十肩大有人在。二、松肩

15、 手下垂时,应松而整齐,手指并拢而 柔软。 臂腕指,呈柔软之直线状,血流 才顺畅,神经才能获充分滋润。宜避 免肩手僵硬。(若腕关节紧张,呈 曲折水管之状,则血流易受阻)。四、腕关节 腕关节处,有一阳池穴,若腕曲折甚,阻碍此穴道之气脉,则阳气受阻,易患手足冰冷。) 很多人平日不觉中,常有腕关节 曲折90度之动作,(如上图)无形中 压折血管太甚,故平日宜放松腕 关节。 佛说造像量度经解,描述佛手云 :不露骨节,而柔和如意 屈伸 悠然,犹如象鼻之弯转焉。 四、腕关节佛的三十二相,其中有足跟广平 (足跟圆满、不露骨节),及足下 安平(足底平满)几种好相,就透 露著力道在足跟的奥秘。禅宗祖师,考验弟子,

16、用功是否得力 ,是否得法,常问:脚跟点地了吗 ?此值深思体味。 有人以为须整个脚板、脚趾都吃力才 能站稳,其实古代女子缠小脚,只剩 脚跟著地,也能站稳走稳。人在胎儿时期,脊椎呈圆弧型(形如拜 佛跪伏之状),婴儿亦然。幼儿期,刚 学坐,学走路,脊椎还是直直的, 而长大后为什么变型呢?(老时更严 重),这是因为心多向外探寻,起立就 仰头向上看、东张西望追求,很少返观 收下巴;又多自以为是,少低头,慢慢 颈椎就向前塌,弯曲了。又坐著,站著 ,忙料理眼前的外物,(如写字、读书 、看黑板、打电脑、看电视、洗碗、吃 饭、开车。)心被前面事物所牵引,向 外攀缘,身也自然,一直向前倾,又要 抗地心引力平衡姿势,久之,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