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与疟疾2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2002328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原虫与疟疾2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疟原虫与疟疾2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疟原虫与疟疾2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疟原虫与疟疾2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疟原虫与疟疾2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原虫与疟疾2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原虫与疟疾2幻灯片(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 镜检技术培训(一)镜检技术培训(一)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2012年年3 3月月2828日日内内 容容 疟原虫与疟疾 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检验技术 血检质量评估疟原虫与疟疾(一)疟原虫与疟疾(一) 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的红细胞 和肝细胞内。 疟疾、艾滋病和结核最严重的三大传染病。 疟疾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遍及88个国家, 近 30亿人口受到疟疾的威胁,约占全球总人数的 48.30%;每年有2-3亿患者,死亡人数达150- 200万(WHO)。 疟原虫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尤以亚非拉 为甚。在我国以海南、云南为主要流行

2、区。疟原虫与疟疾(二)疟原虫与疟疾(二) 疟原虫有明显的宿主选择性,目前已知疟原虫种类有130多种,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P.vivax),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malariae), 卵形疟原虫(P.ovale)。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及三日疟。 四种疟原虫中,以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最常见20102010年我国疟疾疫情(周水生等年我国疟疾疫情(周水生等 20112011)23省区1191县报告7855例,比2009下降45.8%。报告疑似病例34082,死亡19例。病例最多的为云南、安徽、湖北、河南、贵州,占79.2%。云南、海南

3、高传播区病例占总数的34.6%(2721),其中海南仅占2.9%。安徽、湖北、河南及江苏疫情不稳定地区报告的病例总数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45.5%(3572)其他疫情基本控制的省区占19.9%。福建、重庆、江西和陕西等省(市)的报告病例数均较上年有上升,其中陕西省41例,较上年上升141.2%。全年报告恶性疟1258例,占疟疾总报告病例数的16.0%。其中当地感染的恶性疟97例,占恶性疟报告病例数的7.7%,仅分布于云南。报告输入性恶性疟1161例,占恶性疟报告病例数的92.3%,较上年(897例)上升29.4%。除西藏、黑龙江和山西外的20个省(市、区)均有输入性恶性疟报告。我国疟疾疫情分析

4、我国疟疾疫情分析2010年全国疟疾疫情在2009年疫情回落的基础上继续明显下降,报告疟疾病例数已首次减至10000例以下,为历史最低水平。综合分析疟疾疫情,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引起关注: 中部以安徽为中心沿黄淮流域地区的疟疾疫 情回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输入性疟疾 病例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安徽、河南、湖北和江苏等4省的疟疾报告病 例数占全国总报告数的比例已连续6年超过南 部疟疾高传播地区(云南和海南两省)所占 的比例。 云南省疟疾流行虽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的疟疾 输入对云南边境地区疟疾疫情产生的影响仍未得 到有效改善。 海南省疟疾疫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并首次出 现无本地恶性疟病例报告,但报告

5、的疑似病例数 是疟疾病例数的100倍,提示需加强对医务人员 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疟疾确诊能力,加大对 报告病例核实效力。 近年来劳务输出数量逐年增加,导致归国劳务 人员中输入性疟疾病例也逐渐增多,多省的输 入性恶性疟病例数多于往年,大多为自缅甸和 非洲等恶性疟高发区的劳务归国人员。2010年 有20个省(市、区)有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报 告,病例数所占总恶性疟报告数的比例从上年 的87%上升至92%。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期的形态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期的形态红细胞内期形态包括:早期滋养体(环 状体)、晚期滋养体(滋养体)、早期 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晚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及配子体(雌/雄)

6、。临床实验室多采用Wrights 染色,其染 色结果为:红核; 蓝质;棕色的疟色素 。 间日疟原虫(P.v) 恶性疟原虫(P.f)早期滋养体(环状体)胞质淡兰色、呈环状、较粗,约为红细胞直径的 1/3;红色的胞核多为1个、偶有2个;一个红细 胞内通常只寄生1个疟原虫。环状体寄生的红细 胞无变化。间日疟原虫形态间日疟原虫形态( (一一) )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晚期滋养体 兰色胞质有伪足伸出,空 泡明显,形态不规则,疟 色素棕黄色,细小杆状, 分散在胞质内;1个红色的 胞核。感染的红细胞变大,染色变 淡,出现红色、细小数多 的薛氏点。间日疟原虫形态间日疟原虫形态( (二二) ) 晚期滋养体 未成

7、熟裂殖体 核开始分裂,约为2-10个,胞质随着核的分裂 渐呈圆形,空泡消失,疟色素开始集中,但分 布不均。间日疟原虫形态间日疟原虫形态( (三三) ) 成熟裂殖体 虫体充满红细胞,核分裂为12-24个,分裂的 胞质围绕着每个核,形成12-24个裂殖子,疟 色素集中呈堆。间日疟原虫形态间日疟原虫形态 ( (四四) ) 成熟裂殖体 雄配子体 虫体呈圆形,胞质蓝色,略带红色;核大疏 松,淡红色,居中;疟色素分散。间日疟原虫形态间日疟原虫形态 ( (五五) ) 雌配子体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深蓝色;核小、 致密、深红色,偏向一侧;疟色素分散。恶性疟原虫形态恶性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原虫感染者的外周血中仅

8、见环状体和配子体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兰色胞质呈环状、纤细,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5 ;红色 的胞核12个;红细胞内常有2个或几个疟原虫寄生, 虫体常位于红细胞边缘。感染的红细胞无变化。 恶性疟原虫形态(一)恶性疟原虫形态(一)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雄配子体腊肠形,两端钝圆;胞质蓝而略带红色;核疏 松、淡红色,居中;疟色素黄棕色、分布核周 。恶性疟原虫形态(二)恶性疟原虫形态(二)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新月形、两端较尖;胞质深蓝色;核致密深红 色,居中;疟色素黑褐色、分布核周。 雌配子体疟原虫生活史疟原虫生活史 在蚊体内的发育 在人体内的发育 (重点)1.在肝细胞内的发育(红细胞外期红外期)2

9、.在红细胞内的发育(红细胞内期红内期)3.配子体形成(有性生殖的开始)疟原虫生活史(一)疟原虫生活史(一) 红细胞外期:子孢子是疟原虫的感染期。 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 血循环,经30分钟1小时进入肝细胞,进 行裂体增殖形成红外期裂殖体。成熟的红 外期裂殖体内含有数以万计的裂殖子,肝 细胞胀破,裂殖子释放入血,这一期为红 细胞外期。间日疟原虫需要8天(速发型) ,恶性疟原虫需要6天。 裂殖子去向: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 红细胞内发育。红细胞外期(红外期) 红外期裂殖体 子孢子红外期裂殖子疟原虫生活史(二)疟原虫生活史(二) 红细胞内期:裂殖子进入红细胞,以血红蛋 白为营养进行裂体增

10、殖,依次发育为小滋养 体(环形体)、大滋养体、繁殖体,裂殖体 成熟后胀破红细胞,释放裂殖子,此为红细 胞内期。完成一代裂体增殖,间日疟原虫需 要约48小时,恶性疟原虫需要36-48小时。 裂殖子去向: 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 其他正常红细胞,重复其裂体增殖。形成 配子体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早期滋养体 晚期滋养体裂殖子 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裂体生殖)疟原虫生活史(三)疟原虫生活史(三) 配子体形成:疟原虫经过几代裂体增殖后,有 些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不在进行裂体增殖而发 育为雌、雄性配子体。雌雄配子体的形成是疟 原虫有性生殖世代的开始。成熟的配子体若被 适宜的按蚊吸入后,在蚊胃内进行有性繁殖;

11、 否则在人体内经过3060天即衰老变性,被吞 噬细胞消灭。疟原虫生活史(四)疟原虫生活史(四) 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发育:当雌性按蚊刺吸疟疾患者 或带虫者血时,疟原虫随血进入蚊胃 ,除配子体外的 其他各期均被消化。在蚊胃内,雌、雄配子体逐渐发 育为雌、雄配子,雄配子钻进雌配子体内,受精形成 合子。合子变长、能动、成为动合子。动合子穿过胃 壁,在弹性纤维膜下形成圆形卵囊。卵囊长大,囊内 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生成成千上万的 子孢子。子孢子随卵囊破裂释出或由囊壁上的微孔逸 出,随血淋巴集中于按蚊的唾腺,当受染蚊再吸血时 ,子孢子即可随唾液进入人体,又开始人体内的发育 。间日疟原虫需要9-10天,恶性疟原虫需要10-12天。 配子体 配子() ()合子子孢子 卵囊 动合子疟原虫生活史(五)疟原虫生活史(五)实验诊断方法实验诊断方法1病原检查血膜染色镜检 最好一张玻片上同时制作 厚、薄两种血膜,瑞氏或吉氏染色、镜检。 选择适宜的采血时间:恶性疟在发作开始时 ,间日疟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 2、免疫学诊断(了解) 循环抗体检测-间接荧光抗体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循环抗体检测-放射免疫实验、夹心 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3、分子生物学技术(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