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含量测定2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995924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分析含量测定2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药物分析含量测定2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药物分析含量测定2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药物分析含量测定2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药物分析含量测定2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分析含量测定2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分析含量测定2幻灯片(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光谱谱分析(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根据物质对波长为200800 nm波长范围的光吸收特性所建立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1、 Lambert -Beer定律物理意义为: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单一均匀的 ,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 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此定律不仅适 用于溶液,也适用于其他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 (气体或固体),是各类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 依据。摩尔吸收系数百分吸收系数C= 1mol/L l= 1cmC=1%(g/100ml)l= 1cm光吸收定律适用范围 (1)只适用于浓度小于0.01moL.L-1的稀溶液, 浓度过高吸收质点间不再是相互独立

2、无关,会发 生相互作用,导致K发生改变,使吸光度A和浓 度C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线性的,一般T值浓度变高 ,A增长变慢,以A、C为坐标的直线偏向浓度轴 。 (2)严格讲,只适用于单色入射光,而完全严 格的单色光并不存在,所以入射光单色性越好, 则吸收定律适用性就越好,单色性差造成的吸收 偏高是由于吸收物质对不同波长吸收程度不同引 起的。 (3)只适用于均匀透明溶液。溶液中若存在胶 体或悬浮颗粒,将会产生丁达尔散射,使透射 光强非吸收性减弱,造成假吸收,从而偏离吸 收定律。 (4)只适用于被测组分稳定的溶液,如果被测 组分发生改变,显然会影响到吸收程度,若被 测组分稳定时间有限,则测定必须在组分稳定

3、 时间内进行。 (5)在一定条件下也适用于红外等其它波长的 光,适用于气体和透明液体。光源 紫外区 氢灯或氘灯可见区 钨灯或卤钨灯 单色器 棱镜或光栅 吸收池 石英或玻璃 检测器 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 管、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计仪器校正和检定: 由于温度变化对机械部分的影响,仪器的波长经常会 略有波动。因此,除应定期对所用仪器进行全面校正检 定外,还应于测定前测定波长。 波长:以汞灯中几根较强谱线(237.83nm、253.65nm 等)或氘灯的特定谱线如(486.02nm与656.10nm)为参 照,进行校正。 吸光度

4、:一定浓度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在规定波长 下测吸收度,计算吸收系数,与规定值相比,符合规定 。规定的吸收系数见教材p148。 杂散光的检查:配制一定浓度碘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 ,在杂散光影响比较显著的波长下测透光率,不得大于 规定值。规定的透光率见教材p148 对溶剂的要求能充分溶解样品;与样品无相互 作用;挥发性小;在测定波长处的吸收符合要 求。 检查方法:溶剂(装于1cm石英吸收池),以空 气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 在220-240nm 内不超过0.40 在241-250nm内不超过0.20 在251-300nm内不超过0.10 在300nm以上不超过0.05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结构的关系

5、(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图1特征参数(1)最大吸收波长(max)(2)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系数K(3)最小吸收波长( min)(4)末端吸收(2)、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共轭效应、异构现象、空间异构、助色效应、溶剂 效应、pH值、超共轭效应等4、应用(1)、鉴别吸收光谱鉴别注意 结构完全相同的化合物应有完全相同的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个化合物*利用药物与杂质吸收光谱的明显差别,进行杂质检查(2)、杂质检查中的应用*在一定波长处测定A,规定A(3)、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a、对照品比较法b、标准曲线法(略)c、加入法:(外标法

6、)d、 吸收系数法e、 计算分光光度法(多组分的测定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导数光谱法 解联立方程法95:影响的吸收系数因素A 、受温度影响B 、受光线波长影响C 、受供试品浓度影响D 、受时间影响E、受溶剂种类影响BE95:138、紫外分光光度计应定期检查A、波长精度B、吸收度准确性 C、狭缝宽度D、溶剂吸收E、杂散光 97:76、某药物的摩尔吸收系数()很大,则表示A、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B、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C、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D、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透光率很高E、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低97:127、紫外分光光度法中,用对照品比 较法测定药物含量时A、需已

7、知药物的吸收系数B、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浓度应接近C、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D、可以在任何波长处测定E、是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之一 97:131、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药物时,常采用核对吸收波长的方法,影响本法试验结果的有A、仪器波长的准确度B、供试品溶液的浓度C、溶剂的种类D、吸收池的厚度E、供试品的纯度 99:133、紫外分光光度计是由以下部 件组成的A、氘灯B、光栅 C、石英吸收池D、光电管E、真空热电偶 01:78、含有某一发色团的药物,最大吸收波长为230nm,其跃迁类型为 A、*B、* C、 n *D、 n *E、以上跃迁类型都可能 例1、摩尔吸收系数的表示符号

8、是A、B、C、D、 n E、 Ka 例2、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药物分子具有吸收特性的电磁波范围是A、10400nmB、400800nm C、800400nmD、400 m1m E、200760nm例3、分光光度法(吸收光度法)所依据的基本定律是A、Beer定律B、Lambert定律 C、Nernst公式 D、Van Deemter方程E、Beer-Lambert定律(二)、荧光分析法1、基本原理荧光 处于第一激发态的分子,跃迁回基态时发射 的光称为荧光,其能量小于激发光,波长长于激发光; 除去激发光源,荧光立即熄灭。荧光为发射光。利用荧光的物理特性进行定性与定 量测定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

9、。荧光法最主要的优点是测定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图2荧光激发光谱(激发光谱)横坐标 激发光波长纵坐标 荧光强度荧光发射光谱(荧光光谱)横坐标 荧光发射光波长纵坐标 荧光强度荧光的产生包括两个阶段:激活(活化)及去活化定量测定原理当激发光强度、波长、所用溶剂及温度等条件一定时,在较稀浓度范围内药物的荧光强度与溶液中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F=KC2、荧光光度计(1)、光源 (线)汞灯或(连续)氙灯(2)、单色器 滤光片或光栅(两个)第二个位于激发光源垂直方向(3) 、吸收池 低荧光玻璃或石英池四面透明(4) 、检测器 光电倍增管在与激发光源垂直方向检测图33、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1)、荧光的产生与分

10、子结构的关系 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a、具有合适的结构;b、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荧光量子产率():荧光量子产率与激发态能量释放各过程的速率常数 有关,如外转换过程速度快,不出现荧光发射;(2)化合物的结构与荧光(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共轭效应、取代基类型和位置、电子跃 迁类型、刚性结构和共平面效应等 a、跃迁类型:* 的荧光效率高,系间跨越过 程的速率常数小,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b、共轭效应:提高共轭度有利于增加荧光效率并 产生红移 c、刚性平面结构:可降低分子振动,减少与溶剂 的相互作用,故具有很强的荧光。如荧光素和酚酞 有相似结构,荧光素有很强的荧光,酚酞却没有。d、取代基效应:芳环

11、上有供电基,使荧光增强,反 之减弱。(3)、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a.溶剂的影响 除一般溶剂效应外,溶剂的极性、氢键、配位 键的形成都将使化合物的荧光发生变化; b.温度的影响 荧光强度对温度变化敏感,温度增加,外转换 去活的几率增加。 c. 溶液pH对酸碱化合物,溶液pH的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 制;e.内滤光作用和自吸现象内滤光作用:溶液中含有能吸收激发光或荧光 物质发射的荧光,如色胺酸中的重铬酸钾;自吸现象: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的短波长端 与其吸收光谱的长波长端重叠,产生自吸收; 如蒽化合物。 f.溶液荧光的猝灭碰撞猝灭;氧的熄灭作用等。除此之外,还有散射光、表面活性剂、共存物 质的干扰

12、等。4、应用(1)、 鉴别(2)、 含量测定 对照品比较法标准曲线法95:72、在测量药物荧光强度时,要在与入射光成直角方向上进行测定,这是由于A、荧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长B、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小C、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大D、只在入射光成直角方向上才有荧光E、荧光是向多方向发射的,为了减少透射光影响96:74、荧光是指当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某一物质时,此物质会在短时间内发射出A、波长较照射光波长为短的光B、波长较照射光波长为长的光C、波长与照射光波长相等的光D、波长较磷光波长为长的光E、波长与磷光波长相等的光00:77、光电荧光计中采用的第二块滤光片是为了A、获得一定的激发光波长B、获得一定的吸收光波长C、获得较纯的荧光D、滤去非平行光E、滤去荧光例、荧光分析法和紫外分光法的不同点A、测定药物特性 B、原理 C、光源和检测器的位置D、样品池 E、单色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