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复习指导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940901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202 大小:10.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必修三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必修三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02页
必修三复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02页
必修三复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复习指导(2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社会变革(根本原因) 1 经济 铁器牛耕 生产力 封建经济2 政治 战乱 争霸 富国强兵 治国方针 3 思想文化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教育发展(私学 ) 士的阶层活跃 大批思想家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 1 孔子(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 (1)思想主张 “仁”与“礼”的学说,敬鬼神而远之,德治, 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2)文教 办私学 编六经 论语(言论)材料材料1 1材料材料2 2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材料材料3 31.子曰:“有教无类。” 论

2、语卫灵公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颜渊知识点拔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文化贡献领域核心内容思 想 学 说政治 思想 “仁”和“礼 ”“仁者爱人”、“克己 复礼”; “为政以德”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 神敬而远之 教育 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 教、人的全面发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礼、乐、射、御、 书、数(六艺)文化贡献创办私学; 整理文化典籍弟子三千 儒家“五经”知识点拔 “仁政”学说,“君轻民贵” ,“性本善” 3 荀子(战国) (1)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 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3、; (2)在天人关系上,他既强调“天行有 常” ,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 用之”的重要思想。 (3)重视“礼”。孟子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孟子曰:“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亚圣”孟子曰:“人无有不善。”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要实 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 ” 人道有为,“制天 命而用之” 你是如何理 解这两句话 的? 重“礼”,礼 法并重战国:孟子(亚圣)、荀子孟子的思想:仁政学说民贵君轻人性本

4、善荀子的思想:“天行有常” 和 “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施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经孟子、荀子 的总结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逐渐完备。特点:较为完整,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没有严密的理论,多是道德规范和治国原则;开 始与政治结合,但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1 道家学派的整体特点 以“虚无”的“ ”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 自然的“ ”、“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 道学的奠基:老子 时期思想家 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3 消极悲观的态度:“无为”和“ ”思想。道 无为春秋小

5、国寡民 4 朴素辩证法思想 5 庄子(战国) 齐物论 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自由 1韩非(战国末期) 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韩非主张加强 ,厉行赏罚,奖励 耕战;政治变革和实行法治。君主集权 (1)法家理论为中国 政 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并成为维护 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2)对秦统一全国和秦朝的治国,都起到 了重大作用;但秦朝的短暂而亡,也暴露 了其局限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 .墨家的基本主张 “ ” 、尚 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 系列主张。认识论和逻辑学上的贡献。 2 .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 学派 人物时代主要主张儒家孔子春秋仁、礼 、德

6、治孟子战战国仁政、民贵贵君轻轻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和重礼墨家 墨子战战国“兼爱爱”、“非攻”、道家 老子春秋道、无为为法家 韩韩非 战战国加强君主集权权、奖奖励耕战战 变变法革新 和法治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该如何遏制 学生自习课说话的现象? 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 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请从儒家、道 家、法家、墨家等学派主张出发分别给该校提 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 儒家:谁浪费水电就要找他谈话,给他讲道理,让他 意识到浪费水电是一件很不道德

7、的事情,只要内心意 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并清楚浪费行为是不符合礼的 规范的,这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道家:采用无为的办法,再维持一段时间,等水电 部们停水停电后自然就会让浪费者体会到浪费的后 果,这样就会让其内心树立起节约的意识。 墨家:加强节约意识的宣传,树立节约意识。要身体 力行,做节约的模范,利用自身优势制作节约用水的 各种工具。 法家:应该制定一些具体的制度和措施,对浪费水电 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可以成立一个督查队,对浪费 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一旦发现就采取有力的惩罚 措施。 1 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奠定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中国 传统文化体系,共同构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

8、基本精神。 2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 一、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 ) 1 .“大一统”思想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 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君权神授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 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天人感应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 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2)指出材料二中观

9、点的积极作用。(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 要“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 礼、智、信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糅合道家、阴阳五行、法家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从而形成了 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1 .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 起用文学儒士参政(2)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官办最高学府:太

10、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独尊汉代教育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 .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 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2 .表现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 者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 统使儒学在开始处于独尊地位(1)尊儒(2)倡儒3 .影响(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一)理学的创立:程颐和程颢 1宋代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 想体系理学,又称新儒学 。 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 是“仁”。(二)理学的

11、成熟 南宋的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理学成就,建立 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1 .朱熹的理学思想及其贡献(1)在理气关系方面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 ,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 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 (2)理学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强调循序渐进,以达到“仁”的最 高境界。(3)政治理论方面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道的价值内 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 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 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4)理学经典方面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集 为四书,并为之作注,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 经典。“存天理

12、,灭人欲”,客观唯心主义成为仅次于孔孟的一代宗师,其思想作 为,影响后世六七百年,对维官方正统儒 学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1.政治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 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 明清更替时期出现权力真空,具备了思想自由的政治 环境。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3.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 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涌现出一批进步思想家。 1李贽的思想 (1)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2)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儒家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3)对社会现实大胆批

13、判。(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道学”先生,鞭挞 程朱理学的虚伪性;(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否定了“存天 理,灭人欲”的理论。(3)提出 “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4)大胆批判社会现实 (1)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 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 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叛 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 具有进步性。 (2)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具有 否定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倾向。 1.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 认为君主专制 是天下之 大害 ,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 “天下之法 ” ,主张君臣 平等 (2)

14、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 是决定是非的 最高机构。 (3)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 “工商皆 本 ”。 2 .评价: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 的思想家们 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后之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 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 下之公。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 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甘脑,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

15、 得自私也。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提出 “众治 ”的主张 主张经世致用 ,最注重实学 。如著 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涉及实用学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评价: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 响很大。 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 民族的命运。 1.思想主张 一幢不大的清代民居,黑瓦白墙。门前有两棵 对称的巨大柏树,直插云霄,气势磅礴,这是 船山先生手植之树。 草堂大门有幅对联,右联:清风有意难留我; 左联:明月无心自照人;横批:湘西草堂。简简单单的文字带来的既有反清复明的内在 情结,又有浓浓的归隐田园的气息。 屋内正中亦有一幅对联,右联:六经责我开生 面;左联:七尺从天乞活埋。船山先生一方面 对明王朝的覆灭悲愤欲绝,觉得活在异族统治 之下,犹如活埋一般;可另一方面,船山先生 苟活于世,却有着宏大的抱负,那就是:为民 族传统文化的更新与传承而奋争不息。资料(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 (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 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