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教后学,以评促学,精讲精练”教学模式再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93983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6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教后学,以评促学,精讲精练”教学模式再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先教后学,以评促学,精讲精练”教学模式再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教后学,以评促学,精讲精练”教学模式再探讨(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辅 2012年第2期 碜课改在线审 课追求的目标 我们应当采取生动有趣、贴近学生 的音乐教材,运用灵活多样、便于学生参与的教学 方法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环境使用鼓励性、发 展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强烈的 求知欲并且能够体验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各种乐 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让音乐课成为学 生的精神上家园 四 有效的互动 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师生相互交 往的过程。有效的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小组之间、学 生之间真正有效的交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不难实 现要能做到小组之间、学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就算 是一节好课了 音乐教学活动大部分是

2、集体进行 的便于师生交流,这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发扬合 作精神的大好时机。教师要充分利用通过合理的 组织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课堂上实 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真正互动让学生学会交 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五 适度的实践 音乐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演唱、演 奏、识谱都离不开具体的操作,可以说没有实践就 没有音乐课的学习。例如唱歌光是了解咬文吐字、 呼吸共鸣等知识而不去练习那是毫无意义的。再 如音乐欣赏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是不行的还应该 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做出各种反应 教师把学生教 懂教会,这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目的,讲解 主要使学生懂实践主要使学生会懂和会之间必 须经过实践才能联系

3、起来 好课应当尽可能地为学 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 音乐的形式表达感情交流思想在各种活动中学 习技能、发展能力、创新思维。 六 良好的效果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场所而不是教 师表演的舞台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归根到底是要 看学生的收获 学生没有收获的课是失败的。只有 学生的收获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价值也只有学生 的收获才真正体现出教学的成果 好课着力追求 的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还 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更要为学生打开音乐之窗 使音乐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甚至伴随终身 只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新颖别致 而无实际效果的教学是不可取的让学生受到实 实在在的教

4、益,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一节课如 果学生收获不大再“精彩”也算不上是好课 七、鲜明的特色 我在听课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节课感 觉还不错但是说不出是一种什么味道假如换一 位教师去讲,可能区别不大对于这样的课我们 认为还不能说是一节好课 教学工作不像产品生 产有固定的程序。每一位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对教学方法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借鉴、吸收,并在 这个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有经验的教师在一 节课中即使是同一种教材往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 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也就产生独特的教 学效果。因此。要上好一节课激师在教法上就不能 墨守陈规,沿袭别人的老方法而要不断探索勇于 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

5、格使课堂充满新意 参考文献: 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0 (责编张敬亚) “先教后学,以评促学,精讲精练” 教学模式再探讨 丁国海(甘肃省榆中县第三中学 730100) 2011年开春伊始我县教研室下发了 关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年的通知,于是 全县上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 革活动。这对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课堂 教学改革已经如春雷般炸响在我们身边 让大多数教师手足无措无所适从。鲁迅 说过:“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 了路 ”所以我们没必要惊慌失措要以课 堂为阵地如小孩蹒跚学步般一步一步地 踩出属于自己的路 在学校领导的组织关怀之下通过理 论学习和实地考察借鉴

6、当前各地先进的 课改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最终确定了 “先教后学以评促学精讲精练”的课堂 教学模式即通过在一堂课中的预习交 流、知识梳理、合作探究、展示分享、巩固 提高等环节旨在实现六个转变:变以 “灌”为主为以“导”为主:变以“教”为主为 以“学”为主:变以“讲”为主为“练”为主: 变以“学会”为主为以“会学”为主:变以 “传授知识”为主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 力”为主:变以“只顾尖子”为主为“面向 全体学生从后进生抓起”为主 这样的主 导思想为充分张扬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促 进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已建立了比较完善、健全的该模

7、 式理论体系和相应的制度 本人在探索实 践的过程中发现要真正实现这一课改模式 的目标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度管理是准则。监督检查是保障 有人曾说“人都是有惰性的 人的惰性 多数都来源于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当惰性 的依附物消失人就会改变原来的习惯。” 何况教师和学生都在旧的教学模式下熏陶 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说变就变,不容易 适应。如果有了一定的模式、理论、制度只 是让教师去做而没有督查机制课改就形 同虚设 因此,在改革的初期首先要制定 相应的完备制度并加以落实。从思想、环境 上消除惰性的土壤。其次要加大检查力度 只要发现有违背新课改精神的现象要求 及时整改直到符合相关要求为止

8、这样可 防止部分人“穿新鞋走老路”的投机心理 我们面对的学生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灌输 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早已习惯于以教师 讲为主,自己听、自己学为辅的定式也很 难一下子接受新模式脱离了教师的讲解 和辅导感到无从下手 所以除了对学生讲 清新模式的要求和具体做法之外还要更 多的心理辅导使他们有一个逐渐适应的 过程。 二、预习交流用时间作保证。以督促 检查为助推器 在预习阶段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 时间,如早自习、晚自习可以做出总体安 排。在这个时间内,教师可深入教室督促 学生完成预习交流作业也可对差生作相 应的辅导不是去讲练习册与习题。在上 课之前对重点学生和重点部分再做一检 查并做出评价或者奖优罚劣

9、。这样可帮 助学生逐渐进入角色直到演好角色为 课堂合作探究和展示提升打下牢固基础。 三、合作探究和展示分享要以创设民主 和谐的学习氛围为重点积极参与为本质 在以往课堂教学模式的长期浸染之 下。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服从、顺从。很少有 人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见解学生已 形成了“三怕”心理:一怕答错问题而受到 教师的批评二怕答错的问题成为同学的 笑柄三怕回答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让人瞧 不起 为克服“三怕”心理教师要努力营 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 除了在小 组评价的政策方面向这些同学倾斜和关 注之外各任课教师还应当根据自身优势 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加以适时引导 首 先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既是 对人

10、的尊重又是一次更好的学习机会 如在课堂中很多同学对同一问题都有自 己的观点优秀的学生一旦看到有其他层 次相对弱的同学参与时要主动退出 其 次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说、大声说。如某 个很少发言的同学发言了即使问题答错 了也可以说“你今天真棒!我们为你的大 胆发言而高兴”。再次,教育学生不能嘲笑 别人特别是对那些胆小、内向、自尊心强 的同学。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 营造探究的环境时才能使脆弱的承受能 力得以强化激发学生主动去想敢于大 声来说才能说得精彩 四、课堂小结以评价学生表现为主体 以往的课堂小结总是以概括、归纳本 节课的知识系统和重点、难点知识为主 很少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也是目前课改 中依

11、然存在的现象 而新课改的理念恰恰 与此相反如前所述就是要在传授知识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 探究能力是知情意行的高度结合。所以 教师每节课后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可以是小组对小组的评价也可以是组内 同学对组内成员的评价也可以是教师对 小组表现或对某一同学表现的评价等等 方式多种多样灵活运用。评价的权利尽 量下放到学生教师不要越俎代庖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 造一点思考的情景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 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 ”这些“多一 点”不正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最好注解 吗?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到位就 更难 新课改的实践者们需要用百倍的信 心和毅力和全身心的投人从细节处着 手守住信仰的家园通过坚持不懈的努 力逐步实现 (责编 潘冰) 1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