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析解析2015年10月8日一、社会领域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p每个儿童从出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构成了其身心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人无论如何“天生是社会动物”,社会是个体发展的不尽源泉和广阔舞台;社会化是个体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过程p广义的社会化——指的是儿童从生物人(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p狭义的社会化——指儿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 成员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个性化的过程社会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1、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渐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 2、逐渐内化社会行为规范; 3、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p这一时期形成的 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个性品质和行为风 格, 不仅直接影响其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感,影响其身 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 的学习、工作和生活p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真正反映的诗人的社 会性和个性特征的稳定性。
幼儿期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 二、《指南》社会领域的结构与目标、内容社会领域目标结构框架社 会人 际 交 往1. 愿意与人交往 各年龄的典型表 现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 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 现 各年龄的典型表 现 4. 关心尊重他人 …… 社 会 适 应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各年龄的典型表 现 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各年龄的典型表 现人际交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际交往有如下基本功能:p交流与沟通;p组织共同活动;p形成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p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人际交往的这些功能对幼小儿童来说更具有特殊的发展意义 p鉴于交往在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指南》将人际交往列为社会领域的重要子领域,将愿意交往、友好相处、自尊自信自主、善待他人四个目标归入这一子领域 目标1 愿意与人交 往3~4岁岁4~5岁岁5~6岁岁1、愿意和小朋友一 起游戏 2、愿意与熟悉的长 辈一起活动1、喜欢和小朋友一起 游戏,有经常一起玩 的小伙伴 2、喜欢和长辈交谈 ,有事愿意告诉长辈 1、有自己的好朋友,也 喜欢结交新朋友 2、有问题愿意向别人 请教 3、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 愿意与大家分享。
案例:区域游戏“爱心医院”12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4岁岁4~5岁岁5~6岁岁1、想加入 同伴的游 戏时,能 友好地提 出请求2、在成 人指导下 ,不争抢 、不独霸 玩具3、与同 伴发生冲 突时,能 听从成人 的劝解1、会运用介绍 自己、交换玩具 等简单技巧加入 同伴游戏 2、对大家都喜 欢的东西能轮流 、分享 3、与同伴发生 冲突时,能在他 人帮助下和平解 决 4、活动时愿意 接受同伴的意见 和建议 5、不欺负弱小 1、能想办法吸引同伴 和自己一起游戏 2、活动时能与同伴分 工合作,遇到困难能 一起克服 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 能自己协商解决 4、知道别人的想法有 时和自己不一样,能 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 见,不能接受时会说 明理由 5、不欺负别人,也不 允许别人欺负自己案例:轮流玩皮球13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 现3~4岁岁4~5岁岁5~6岁岁1、能根据自己的 兴趣选择游戏或其 他活动 2、为自己的好行 为或活动成果感到 高兴 3、自己能做的事情 ,愿意自己做 4、喜欢承担一些 小任务1、能按自己的想法 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 2、知道自己的优点 和长处,对自己感到 满意。
3、自己的事情尽量自 己做,不喜欢依赖别 人 4、敢于尝试有一定 难度的活动和任务1、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 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2、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 后还想做得更好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 会的愿意学 4、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 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 5、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 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 理由例:3~4岁小明和彤彤来到了娃娃家,小明选择了可以切的粘贴 水果和仿真蔬菜,拿起刀就把所有的粘贴水果切开,又分 别把这些水果粘起来,然后又切开,如此反复,切完水果 后又拿来仿真蔬菜切彤彤则抱起洋娃娃,拿着小衣服给 洋娃娃穿,刚穿好,彤彤又把洋娃娃身上的衣服脱掉,换 上了粉色的裙子,玩了一会儿,彤彤又给洋娃娃换上了一 件绿色的上衣和白色的裤子例:4~5岁角色游戏“料理台”中,明明正忙着配菜, 霞霞对明明说:“你今天准备在料理台做什么? ” 他回答:“开巧克力冰淇淋店不一会儿, 明明忙完了料理台的工作,大声吆喝:“走过、 路过,不要错过,好吃的冰淇淋啊!” “有什么 好吃的冰淇淋?”他笑着对霞霞说:“你要吃冰淇 淋吗?”霞霞点点头,他热情地替霞霞拿巧克力冰 淇淋p5~6岁角色游戏中,明明对茜茜说:“我们一起到美 食坊玩吧,今天我们用海绵纸做饺子,”做了一会 儿,茜茜又对明明说:“你去结构区拿那种能插成 长条条的玩具来”,等明明拿来后,茜茜拿着玩具 对他说:“我们来插鸡腿,卖给顾客。
于是,两 人一起用玩具拼插了“鸡腿”17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3~4岁岁4~5岁岁5~6岁岁1、长辈讲话时 能认 真听,并能听从长辈 的要求 2、身边的人生病或 不开心时表示同情 3、在提醒下能做到 不打扰别人 1、会用礼貌的方式向 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 想法 2、能注意到别人的情 绪,并有关心、体贴的 表现 3、 知道父母的职业, 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 己所付出的辛劳1、能有礼貌地与人交 往 2、能关注别人的情绪 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 能及的帮助 3、尊重为大家提供服 务的人,珍惜他们的 劳动成果 4、接纳、尊重与自己 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 的人案例:折纸活动社会适应 p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不断地学习或修正各种行为和生活方式,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与平衡的过程,也是个体逐步接受所在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p社会适应,即幼儿与环境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对幼儿来说,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建立和谐关系,适应社会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初步理解并遵守群体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对所在群体形成初步的归属感是社会适应的基本内涵。
因此,《指南》将其作为社会适应子领域的三个目标提出来 20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 活3~4岁岁4~5岁岁5~6岁岁1、对群体活动有兴 趣 2、对幼儿园的生活 好奇,喜欢上幼儿园 1、愿意并主动参加群 体活动 2、愿意与家长一起参 加社区的一些群体活 动1、群体活动中积极 、快乐 2、对小学生活有好 奇和向往案例:集体活动报名了21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 范3~4岁岁4~5岁岁5~6岁岁1、在提醒下,能 遵守游戏和公共 场所的规则 2、知道不经允许 不能拿别人的东 西,借别人的东 西要归还 3、爱护玩具和其 他物品1、感受规则的意义 ,并能基本遵守规则 2、不私自拿不属于 自己的东西 3、知道说谎是不对 的 4、知道接受了的任 务一定要完成 5、在提醒下能节约 粮食、水电等1、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 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 规则 2、爱护公物,用别人的东 西时也知道爱护 3、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 说谎 4、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 所接受的任务 5、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 节约资 源案例:抢椅子游戏22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3~4岁岁4~5岁岁5~6岁岁 1、知道和自己一起 生活的家庭成员及 与自己的关系,体 会到自己是家庭的 一员。
2、能感受到家庭生 活的温暖,爱父母 ,亲近与信赖长辈 3、能说出自己家 所在街道、小区( 乡镇 、村)的名称 4、认识 国旗,知 道国歌1、喜欢自己所 在的幼儿园和班 级,积极参加集 体活动 2、能说出自己 家所在地的省、 市、县(区)名 称,知道当地的 有代表性的物产 或景观 3、知道自己是 中国人 4、奏国歌、升 国旗时能自动站 好 1、愿意为集体做事, 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 兴 2、能感受到家乡的发 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 兴 3、知道自己的民族, 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 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 要互相尊重,团结 友 爱 4、知道一些国家的重 大成就, 爱祖国,为 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案例: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班级幼儿活动实录动实录行为为1: 女孩A询问对 面的女孩B: “你要摆马路吗?” 、 “给,你摆马路就用这个 ,连着摆!” 行为为2: 男孩指着女孩A搭建的房子 说:“我数一数,1、2、3 、4、”、“我们都4个了 ,还要干什么?” 典型性行为为目 标标子领领域愿意和小 朋友一起 游戏目标1: 愿意与 人交往人 际交 往幼儿活动实录动实录行为为1: 女孩B指着女孩A 搭建的房子说:“我 要这个!”男孩:从玩具筐中拿出一块 浅蓝色的积木对她说“给!”女孩B摇 了摇头说 :“不是!”用手指着女孩A面 前的房子说:“是这个蓝色的!”女孩A 看了看,将自己面前的蓝色积木递给 了她。
女孩B将积木垒放在自己搭建的 房子最上面 行为为2:男孩伸出一只手对女孩C说:“给 我借一个长长 的吧?” 女孩B看着女孩 C说:“别给 他!”男孩继续 伸手向女 孩C借,见女孩C没有给他,男孩就伸手 去拿,把女孩C搭建的房子碰倒了,女 孩A 将碰倒的积木快速的拿走了女孩 B伸手问女孩A索要,女孩A将积木用手 藏在身后,女孩B对男孩说:“你把这 个抢过 来!”男孩看了看女孩A,对女 孩B说:“我才不会抢呢!”典型性行为为目 标标子领领域知道不经允 许不能拿别 人的东西, 借别人的东 西要归还目标2 :遵守 基本的 行为规 范社 会适 应三、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与指导要点(一)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p模仿——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榜样)的行为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榜样就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习的“行为模式”可模仿的行为模式可以是行动类的,也可以是态度类的;可模仿的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电视、图书、故事中的虚构形象p同化—— 社会学领域的同化,是指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受周围其他人的影响而逐渐变得与其相似的现象,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化效应是个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外部环境的一种不自觉的调适,如周围的人都彬彬有礼,儿童自然也就会礼貌待人。
同化中含有模仿的因素,但更强调的是团体行为和情感态度的感染与熏陶 p强化——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伴随着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结果和体验会对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强化作用)也就是说,儿童会根据结果和情感体验(强化)的性质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一般而言,带来益处和愉快体验的行为会增强,带来坏处和消极体验的行为会减少甚至消失p体验——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在此过程中对事物产生的真切的感受,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和认识的过程;作为活动的结果,是主体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对其中所隐含的道理和意义形成的独特感受和领悟这种感受和领悟是直接的、极具个人特征,他人无法替代,而且往往是深刻的二)幼儿社会学习的指导要点p《纲要》社会领域根据幼儿社会学习的方式和特点提出了以下四个指导要点,这些指导要点同样也体现在《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中※ 社会领域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
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