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常用意象2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936356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常用意象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51、鸡口牛后 战国策 韩策:“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 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 的地方任人支配。 52、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 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 ”之称。 53、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 中四君子”。 54、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 新唐书 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 榜样的人物。 55、人杰 典出史记 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 的人物。 56、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 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57、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 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 技艺的人。 58、玉成 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

2、 人成全好事。 59、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 称颂。 60、壁还 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 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61、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 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 62、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 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63、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64、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 自答应的意思。 65、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 (多含褒义)。 66、洗耳 典出琴操 河间杂歌 箕山操 (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 恭听。 67、斧正 典出庄子

3、徐无鬼,指请人 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68、抱璞 典出韩非子 和氏,比喻坚 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69、染指 典出左传 宣公四年,比喻沾 取不应得的利益。 70、射影 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 ),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71、掣肘 典出吕氏春秋 具备,比喻 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2、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 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 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 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 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73、雷同 典出礼记 曲礼上,相同的意思,

4、或人云亦云。 74、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 ,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75、城府 典出宋史 傅尧俞传,比喻令人 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6、借光 典出战国策 秦策,向别人询问或 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7、物色 典出后汉书 严光传,本指形貌, 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78、不才 典出庄子 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 79、方寸 典出三国志 蜀志,指人的心。 80、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 写文章。 81、下榻 典出后汉书 徐稚传,原指礼遇贤 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82、润色 典出论语 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 修饰。 83、春秋 典出诗经 鲁颂,比喻年

5、岁、岁月 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86、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 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 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87、问鼎 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 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 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 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 王敦 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 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 鼎冠军的机会。 84、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 玄宗开元年间

6、,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 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 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 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 85、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 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 ,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 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 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88、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 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 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 高义,观图忆古人。” 89、请缨 汉

7、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 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 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 遥 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 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0、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 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 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 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 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 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 心。” 91、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 。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 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 ,

8、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 杜 周传:“三尺安出哉?” 92、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 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 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 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 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 执戟郎?” 93、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 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 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 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94、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 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

9、听他们 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 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 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 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 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5、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 ,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 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 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 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 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 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96、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

10、相传春秋俞伯牙 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 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 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 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 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 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 蛙声自咽。” 97、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 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 小雅 鸿雁曰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 ,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 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 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 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

11、己亥杂诗:“三更忽轸 (zh 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 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98、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 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 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 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 再和寄酬袁子 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 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 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99、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 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 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 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 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 和吴尚书叔永: “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 ”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 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100、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 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 ”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 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 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 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 器。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落 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 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 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