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矿工艺流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935705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磨矿工艺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磨矿工艺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磨矿工艺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磨矿工艺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磨矿工艺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磨矿工艺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磨矿工艺流程(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磨矿工艺流程v一、磨矿段数的确定磨矿机通常和分级机结合组成磨矿分级机组进行工 作。磨矿机将被处理物料磨碎,分级机则将磨碎产 物分为合格产物和不合格产物。不合格产物返回磨 矿机再磨,以改善磨矿过程。分级机作业及分级返 砂所进入的磨矿作业则组成一个磨矿段。分级作业 可以是预先分级、检查分级、控制分级或同时包括 两种分级作业。两段磨矿时第一段使用棒磨的磨矿 段也可以不带分级作业。影响确定磨矿段数的主要因素是:v矿石的可磨性和矿物的嵌布特性,磨矿机的 给矿度、磨碎产物的要求粒度、选矿厂的生 产规模、分别处理矿砂和矿泥的必要性,以 及进行阶段选别的必要性等。实践证明:采 用一段或两段磨矿流程,可以经济地

2、把矿石 磨到选别所要求的任何粒度,而不必采用更 多的磨矿段数。磨矿段数增加到两段以上, 通常是由进行阶段选别的要求决定的。一段磨矿流程与两段磨矿流程相比较 ,一段磨矿流程的主要优点是:v分级机的数目较少,投资较低;生产操作容易,调 节简单;没有段和段之间的中间产物运输,多系列 的磨矿机可以摆在同一水平上,因而设备的配置较 简单;不会因一段磨矿机或分级机的停工而影响另 一磨矿段的工作,因而停工损失小;各系列可以安 装较大型的设备。一段磨矿流程的缺点是:磨矿机 的给矿粒度范围很宽,合理装球困难,磨矿效率低 ;一段磨矿流程中的分级溢流细度一般为-200 目占 60%左右,不易得到较细的最终产物。v

3、根据上述特点,凡是要求最终磨碎产物粒度大 于0.2-0.15毫米(即200目占60-72%)时,一般都 应该采用一段磨矿流程。在小型选矿厂中,为了简 化磨矿流程和设备配置,当磨矿细度要求-200 目占 80%时,也可以采用一段磨矿流程。两段磨矿流程的优点是v两段磨矿流程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在不同的磨矿段 中分别进行矿石的粗磨和细磨。两个磨矿段又可分 别采用不同磨矿条件:粗磨时,装入较大的钢球并 采用较高的转速,有利于提高磨矿效率;细磨时, 则装入较小的钢球和采用较低的转速,同样能提高 磨矿效率。v两段磨矿流程的另一个很大的优点是:适于阶段选 别。在处理不均匀嵌布矿石及含有大比重矿物的矿 石时,在

4、磨矿循环中采用选别作业,可以及时地将 已单体解离的矿物分选出来,防止产生过粉碎现象 ,有利于提高选矿的质量指标;同时可以减少重金 属矿物在分级返砂中的聚集,能提高分级机的分级 效率。因此中型和大型选矿厂,当要求磨矿细度小于0.15 毫米时,采 用两段磨矿较经济。此时,磨碎每吨矿石的电能消耗较少;磨 矿产物的粒度组成比较均匀,过粉碎现象少,能提高选别指标 。v二、一段磨矿流程 采用一段磨矿流程时,磨矿机开路工作容易产生过粉碎现象。通常,磨矿机都是与 分级机构成闭路循环。常用流程有以下三种,如图3-5 所示。v 图3-5 一段磨矿流程v( a)& 带检查分级的一段磨矿流程;v( b)& 带预先分级

5、和检查分级的一段磨矿流程;v( c)& 带控制分级的一段磨矿流程当要在一段磨矿的条件下得到较细的产物,或 必须利用一段磨矿流程进行阶段选别时,可采用带 控制分级的一段磨矿流程。在进行机械分级时,总 有一些在粒度上不合格的颗粒不可避免地混入溢流 中,采用控制分级可以获得较细的粒级。但是,这 种流程中,检查分级溢流的矿量大于原给矿的重量 ,需要较大的分级面;同时造成磨矿机的给矿粒度 不均匀,合理装球困难,使得磨矿效率降低;并且 由于被分出的溢流量变动大,致使分级机工作也不 稳定。这些原因限制了控制分级的应用。这种流程 和适于细磨与进行阶段选别的两段磨矿流程相比较 ,唯一的优点是可利用一台磨矿机代替

6、两段流程中 所安装的两台磨矿机,但这个优点只在小型选矿厂 才有意义。在大型或中型选矿厂总要安装几台磨矿 机,因此,在大型或中型选矿厂采用带控制分级的 一段磨矿流程是不合理的。三、两段磨矿流程v 为了得到较细的磨矿产物以及需要进行阶段选 别时,经常采用两段磨矿流程。进行阶段选别时, 第一磨矿段的产物进入第一段选别,选得精矿,其 尾矿或中矿(有时可能是混合精矿或粗精矿)经第 二段磨矿后,再进入第二段选别。v 根据第一段磨矿机与分级机的联接方式的不同 ,两段磨矿流程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段开路;第 一段完全闭路;第一段局部闭路。第二段磨矿机总 是闭路工作。否则,将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第二 段前的预先分

7、级在各组流程中都是必要的,因为第 一段磨矿后一定会产生大量粒度合格的产物。第一 段磨矿前是否使用预先分级,和一段磨矿流程相同 ,取决于原矿中细级别的含量。(一)第一段开路的两段磨矿流程v第一段开路的两段磨矿流程中,应用较广的几种形式如图3-6 所示。v图3-6 第一段开路的两段磨矿流程v 这类流程的主要优点是:没有溢流的再分 级,每个矿粒只通过分级机溢流堰一次,需 要的分级面较小;负荷是经过第一段磨矿的 排矿直接传给第二段,没有磨矿段之间的分 配问题,调节比较简单,能在两段磨旷时得 到粒级较细的磨矿最终产物。第一段开路工 作的磨矿机以选择棒磨机最为有利(见第十 二章第四节),在大型选矿厂中采用

8、这种流 程,可使破碎流程在开路情况下有效地工作 。v 这类流程的缺点是:为了使开路的磨矿 机能有效地工作,必须使第二段磨矿机的容 积大大超过第一段磨矿机的容积。由于开路 工作磨矿机的排矿粒度较粗,且浓度大,必 须用较陡的自流运输溜槽,或专门的机械运 输装置,才能将第一段磨矿机的排矿传递给 第二段磨矿,配置较复杂,管理也不方便。 因此,这种流程只有在大型厂中才有条件采 用。v 图3-6 中( a)流程和(b)流程的区别在于, 前者的预先分级和检查分级是合一的,后者是分开 的。采用后者有可能分出原生矿泥、原矿中所含可 溶性盐类,以及第一段磨矿时的易碎部分,它们在 单独的循环中选别,可以改善选别效果

9、。但是,由 于原生矿泥和易碎部分已从第一段分级机中分出, 第二段分级机只处理粒状物料,这种情况在磨碎产 生次泥较少的结晶状矿石时,将会恶化检查分级机 的工作。流程( c)先进行预先分级,只有在含原 生矿泥较多并有分出单独处理的必要时,才予采用 。v 由于这类流程没有溢流的再分级,不易得到较 细的产物,产物中-200目粒级的平均含量只能达到 65%左右。需要得到更细的磨矿产物时,应采用第 一段全闭路的两段磨矿流程。(二)第一段完全闭路的两段磨矿流程第一段完全闭路的两段磨矿流程是常用的两段磨矿流程。常 见的流程形式如图3-7 所示。这种流程,常用于处理硬度较大,嵌布粒度较细 的矿石,以及在要求磨矿

10、细度达0.15 毫米以下大型 和中型选矿厂。采用这种流程时,磨矿细度能达-200 目占8085 %。v 正确地分配第一段和第二段磨矿机的负荷,是 使磨矿机达到高产的重要条件。如果第一段分出过 细的产物,则第二段磨矿机将出现负荷不足,使磨 矿机的总生产能力降低。如果在第一段分出过粗的 产物,将使第一段负荷不足,第二段负荷过多,同 样会降低磨矿机的总生产能力。两磨矿段间负荷的 合理分配,可由适当控制第一段分级机的溢流粒度 来达到,实际上溢流粒度的改变系借溢流浓度进行 调节。该流程的优点是:可能达到的磨矿细度比其它流程均高,可以实 现细磨;设备的配置比第一段开路时简单,因为第 一段闭路时的负荷是通过

11、分级的溢流传递给第二段 的,可用较小坡度的溜槽来输送溢流,因此两段的 磨矿机可以安装在同一水平上。v该类型流程的缺点是:v 两段之间的负荷调节困难;不能得到大于 0.2毫米的最终产物,因为要在第一段分级机 中得到粗粒溢流,会使该分级机不能有效地 工作;由于全部矿石须两次通过溢流堰,所 需的总分级面大,设备投资较高。图3-7 中流程( a)和(b)的区别仅在于 第二段的分级,前者的预先分级和检查分级 是合并的,后者是分开的。采用流程( b) 时,原生矿泥和矿石中的易碎部分不再进入 第二段的检查分级机,对于产生次生矿泥少 的矿石,第二段分级机的工作可能不稳定, 因而会降低分级效率。采用流程( a)

12、时, 当破碎车间的最终产物粒度减小时,磨矿机 的生产能力会有所增加,这时分级机可能成 为磨矿车间的薄弱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可 以改用流程( b),或安装补充的中间分级 机。(三)第一段局部闭路的两段磨矿流程v局部闭路流程的优点是:v 没有各磨矿段的负荷分配问题,调整比较简单 ;各段均可得到任何数量的循环负荷;可得到比两 段闭路磨矿流程产物较粗的最终产物,可以避免贵 重金属聚集于磨矿循环中。v局部闭路流程的缺点是:v 返砂从第一段运输到第二段,需要用坡度大的 溜槽或采用运输机械;第二段磨矿的检查分级,在 处理产生少量的次生矿泥的矿石时,会引起分级机 工作的困难。图3-8 中,流程(a)的每一矿粒

13、只通过分级溢流 堰一次,需要的分级面不大,但却难于得到较细的最 终产物。流程(b)中溢流经过了控制分级,能得到 较细的最终产物,但需要安装大量的分级机。由于多段磨矿流程配置复杂,调整困难。只有当 处理嵌布非常复杂的矿石,为了避免有用矿物的大量 泥化,必须在其解离后立即选出来时,亦即需要多段 选别时,方予以采用。v带检查分级的一段磨矿流程是应用最广泛的一段磨 矿流程。矿石直接给入磨矿机,给矿最适宜的粒度 一般为6-20 毫米。磨矿后的产物进入检查分级机分 出大部分合格的粒级,不合格的粒级返回磨矿机构 成循环负荷。检查分级机与磨机闭路工作,一方面 可以控制合格产物中的最大粒度;另一方面由于循 环负

14、荷的存在,能增加单位时间通过磨机的矿石数 量,缩短矿石通过磨机的时间,从而可以减少过粉 碎现象,并且能提高磨矿效率。当处理含有大量(15%)合格产物的细粒矿石 、以及有必要将原生矿泥和矿石中所含可溶性盐类 预先分出单独处理时,可采用带预先分级和检查分 级的一段磨矿流程。预先分级的目的:在于除去磨矿机给矿中粒度合格 的产物,从而增加磨矿机的生产能力;或者分出矿 泥,以便单独处理。预先分级一般在机械分级机中 进行,为了防止机械过分磨损,给矿粒度的上限不 应超过6-7 毫米。为了合理地进行预先分级,给矿 中合格粒级的含量不应小于14-15 %。利用预先分 级分出来的原生矿泥和可溶性盐类,如果和磨碎产

15、 物的性质相差较大,则单独处理能提高选别指标。 若无单独处理的要突,则流程中的预先分级作业和 检查分级作业可以合并成一个作业。当要在一段磨矿的条件下得到较细的产物,或 必须利用一段磨矿流程进行阶段选别时,可采用带 控制分级的一段磨矿流程。v 在进行机械分级时,总有一些在粒度上不合格 的颗粒不可避免地混入溢流中,采用控制分级可以 获得较细的粒级。但是,这种流程中,检查分级溢 流的矿量大于原给矿的重量,需要较大的分级面; 同时造成磨矿机的给矿粒度不均匀,合理装球困难 ,使得磨矿效率降低;并且由于被分出的溢流量变 动大,致使分级机工作也不稳定。这些原因限制了 控制分级的应用。这种流程和适于细磨与进行

16、阶段 选别的两段磨矿流程相比较,唯一的优点是可利用 一台磨矿机代替两段流程中所安装的两台磨矿机, 但这个优点只在小型选矿厂才有意义。在大型或中 型选矿厂总要安装几台磨矿机,因此,在大型或中 型选矿厂采用带控制分级的一段磨矿流程是不合理 的。自磨流程v一、自磨流程的分类v按矿石自磨的磨矿段数,工艺调整方法或强化手段 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类:v(一)全自磨流程v(a)一段全自磨。是将开采出来的矿石,从原矿 或经过粗碎后,直接给入自磨机,利用给入矿石本 身作为磨碎介质,一次磨到选别要求的合格粒级。v(b)两段全自磨。矿石经过第一段自磨后,再给 入第二段砾磨机进行细磨,直至达到合格的粒级。v(二)半自磨流程v(a)一段半自磨。为强化磨碎过程,在一段自磨 中添加少许钢球介质。v(b)两段半自磨。在两段磨矿中,第一段采用自 磨,第二段采用球磨。或者,第一段也是半自磨, 第二段采用球磨。(三)中间自磨流程原矿经粗碎以后,从中筛出部分粗粒级,作为自 磨的磨碎介质。其余粗碎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