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介绍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932172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介绍(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介绍(一)课程建设规划 z中国古代文学课一直是我院各本、专科专业 的专业基础课。1999年下半年,本课程被确 定为山东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试点课程, 1999年12月2日制订了“改革试点方案”, 2000年5月20日在“改革试点方案”的基础上 ,制订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并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了论证。最近三年按 照改革实施方案进行了全面建设。(二)教学队伍建设 z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建立一支教学经验丰富, 学历和学术水平较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 是搞好教学、深化改革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建设,本课程 所在的曲阜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现已有成员28人,并

2、已 于2001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十五”期间强化建设的省级重点 学科。直接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1999年为:教授4人, 副教授3人,讲师5人;博士(含在读)4人,硕士4人,本 科学历4人。1999年以后,通过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引进高 层次人才、鼓励青年教师定向读博等多种途径,努力壮大 教学队伍,提高教学队伍的学历、职称层次,本课程教学 队伍现已达20人,职称结构为:教授10人(内含特聘教授1 人,博导5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学历结构为:博士 9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人,本科学历5人。 (三)教学内容改革 z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本科基础课为“中国文学史”(配套教材为“中国 古代文学作品选”)

3、。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本课程一直使用游国恩 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材,随着近几年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 学诸问题研究的深化,必须使用新编教材以体现几十年来研究中 国古代文学的新观点、新视角。而新编的多种中国文学史中 ,以袁行霈主编和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两种影响最大。我们确 定以后者为本科基础课教材,以前者为教师教学中的参考教材。 两种教材皆规模宏大(前者四册,160多万字;后者三册,120余 万字),加上教学中必须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共 六册,200余万字),该课程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任何一种教材要 在课堂上全面讲授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确定以章编教材为 主,参照袁编教材,制订新教材教学

4、实施大纲,以明确教学重点 以及各章节的文选讲授篇目、学生背诵篇目,并用以指导学生的 学习 。(四)课程体系改革 z过去的“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偏重讲“史”,讲作品只是为“ 史”提供例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空疏。近两年来,按照 改革实施大纲的要求,我们在“中国文学史”课堂教学中,突 出了作品的讲授,每学期一般完整讲授40篇左右的作品,占 教学时间的二分之一以上。并根据各章节教学内容的特点, 灵活安排作品选的讲授时间:对于设立专章、专节的一流作 家,一般先讲授其代表性作品,然后概括、总结其文学成就 以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地位、影响;对于不设专章、专节 的作家,一般是在对其介绍、评述的过程中讲授其代

5、表性作 品。上述做法,使“史”的讲授建立在学生对作品有较多的感 性认识的基础上,并使学生从古典文学名作中具体感受、认 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古代作家的思想情愫及高超的艺术 技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z近几年来,教授、副教授每学年都参与本科生与专科生的基础 课教学,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坚持开设以下四种类型的选 修课:(1)古代文学文献学,主要对象为一、二年级学生,使 学生在古代文学学习之前、之初,初步了解古代文学主要文献 (包括工具书)及使用方法。(2)古代文学名篇鉴赏,主要对 象是二、三年级学生,目的是在基础课讲授作品的基础上,通 过选修课对少量名篇的鉴赏示范,引导学生

6、对古代文学作品从 一般性理解上升到审美鉴赏的层次,并学习鉴赏类文章的写作 方法。(3)古代文学分体研究,包括古代小说、古代散文、古 代戏曲、古代诗词,主要对象是三、四年级学生,使学生对中 国古代文学主要文体的纵向发展线索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补充 、深化基础课的学习。(4)经典作家、作品研究,主要对象是 三、四年级学生,使学生深入了解经典作品、作家,学习和初 步掌握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 学术报告z学术报告主要是介绍学术前沿问题,以及古代文学学习、研究的方 法等。2000年5月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制订后,该年度由杜贵晨教授 等作学术报告3次,2001年由张稔穰教授、徐振贵教授、单承彬博 士及校外专家刘跃

7、进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后为我校特聘 教授)、郑杰文教授(山东大学博导,后调入我校)等作了“古代 文学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古典诗词鉴赏中的几个问题”等学术报 告6次,2002年上半年由张稔穰教授、单承彬教授作学术报告3次, 近一年来又邀请了校外知名专家华东师大郭豫适教授、复旦大学黄 霖教授、河北大学詹福瑞教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项楚教授、 文学评论杂志社副社长张国星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郑传寅 教授等来校作学术报告。(五)教学方法体系 z过去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基本上以教 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为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促进 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积极探索并逐 步确

8、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积极 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采 取了以下措施: 教学方法体系(一)z在基础课与选修课的讲授中,抓住适当时机组 织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有时是占用一次上课 的全部时间,有时是一次上课的局部时间;有 时是师生之间,有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时 是预先布置,学生作了较充分准备的讨论,有 时是随机性的讨论),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方法体系(二)z布置古代诗词重点背诵篇目和课外阅读书目,定期 举行(每二年一次)诗文背诵、朗诵比赛。现已举 行了一次由全系学生参加的书面形式的背诵比赛( 填空,默写短小诗文),一次由各班推举选手的朗 诵比赛。通过这一措

9、施,使学生加深对古代文学优 秀作品的领悟,并培养其朗诵能力。2002年4月举 行的第一次诗文背诵比赛表明:在已开设古代文学 课的年级中,能背诵100篇诗文的学生占80%以上 。 教学方法体系(三)z除每学期一篇书面作业之外,鼓励学生将学习中的 心得、体会,上升深化,写成论文,由古代文学教 研室定期编选学生优秀论文集。2000年以后,学生 在古代文学课学习过程中,在教师鼓励、指导下, 已发表了20余篇学术短文,写出了100余篇学术论 文,我们拟定于本年度编选、刊印学生优秀古代文 学论文集(第一集) 。z上述措施的实施,增强了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极大提高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效果。2001年

10、 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65人,2002年考取76人 ,2003年考取106人,2004年考取110人,考取古代 文学专业研究生的人数约占三分之一。本课程任课 教师中的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除完成本、专 科教学任务外,还承担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 养工作。19992001年,招收研究生24人;1999 2002年,毕业研究生28人,报考博士研究生者23人 ,其中22人被录取。 (六)教学手段更新 z自2000年以来,学校和文学院加大了对现代化教学设备 的投入,利用各种音像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课堂 教学,是本课程的一个突出特色。古代文学教研室45岁 以下的教师,都能够使用这些设备开展教

11、学活动。主讲 教师单承彬教授带领几名年轻教授在文学院率先编制了 必修课的教学课件,目前正在组织编制选修课和全校公 选课的课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图文并茂的教学课 件,进行全方位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 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与电脑网 络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新颖性,开阔 了学生的视野。 (七)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阶段性成果(一)z为全面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 本课程徐振贵教授、刘富伟博士等参与了本 课程负责人之一张稔穰教授主持的“大学生 的潜能开发与情商育成”教学研究项目,撰 写了古代文学教学与潜能开发和情商育成 一书,该研究项目2001年获

12、山东省优秀教 学成果一等奖。阶段性成果(二)z编写了中国古代文学史新教 材教学实施大纲,20余万字, 于本年度定稿出版。 阶段性成果(三)z在研讨新教材的基础上,由本课程负责人之一的徐 振贵教授写出了教学研究论文章培恒、骆玉明主 编中国文学史的主要贡献,在2001年11月第 二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研讨会(昆 明)上进行了交流,曲靖师院学报2002年第1 期发表。撰写了评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选的论文,已于人民政协报发表。 阶段性成果(四)z通过中国古代文学史新教材教学实施大 纲的编写,对基础课课堂讲授如何处理 文学史与作品选的关系作了书面规定;基 础课、选修课、学术报告三结合的教学体 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 法体系,已具有了有效的建构措施。 恭请各位专家同仁 提出指导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