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神经系统的功能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913984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神经系统的功能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3.5神经系统的功能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3.5神经系统的功能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3.5神经系统的功能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3.5神经系统的功能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5神经系统的功能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神经系统的功能幻灯片(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一、NS的感觉功能 二、NS对躯体运动机能的调节三、NS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四、NS的高级功能一、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The sensory function of NS 大脑皮层感觉代表区 丘脑的感觉机能 感觉(上行)传导路 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躯体和内脏感觉(一) 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1.体表感觉区Somatosensory area:躯体感觉区 2.肌肉本体感觉代表区 3.感觉柱第躯体感觉区 位置: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 、1、2区),此区接受经背侧丘脑腹后 核中继的深、浅感觉冲动,发出纤维到 第躯体运动区。 投射特点:左右交叉(头面部双侧) ;上

2、下颠倒(头面部例外);投射区面 积的大小与相应器官感觉敏锐程度呈正 相关。第躯体感觉区在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43区) 正立分布、双侧投射、定位精确 度差,感觉粗糙分析,但对痛觉 关系较密切。2.肌肉本体感觉代表区 Proprioceptic area位置:中央前回运动区(4区) 刺激此区试图发动运动的主观 感觉(20可在中央后回) 切除此区由本体感觉刺激建立 的条件反射障碍。3. 感觉柱柱状结构columnar organization:皮层 细胞纵向排列的最基本功能单位,在感 觉区称感觉柱,直经约200-500m。 传入冲动先入第四层第二层第3、5、6 层细胞层传出,第3层水平纤维能抑制相邻

3、细 胞柱,形成兴奋、抑制镶嵌模式。一个柱对 同一感受野,同一类型感觉起反应(二)丘脑的感觉功能 Sensory function of thalamus丘脑的神经核团不仅是中继外周感 觉信息、联络重要神经的部位,同 时也是分析和整合感觉机能的部位 ,丘脑与皮层一起,决定着感觉机 能。丘脑核团分类 1)感觉接替核:特异感觉纤维在此 换元接替特异投射至皮层相应感觉 区。2)联络核: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它 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 层某一特定区域。3)非特异性投射核团(三)特异投射系统 经典的感觉传导束(第一级:脊N 节或有关脑N感觉节第二级脊髓后 角或脑干有关N核)第三级丘脑感 觉接替核(视

4、、听觉更多接替)皮层特定感觉区。 1、浅感觉传导路径 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路(图 ) 躯干、四肢粗触觉传导路(图 )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图) 2、深部感觉传导路径 意识性深部感觉传导路(图) 非意识性深部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路躯干、四肢粗触觉传导路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意识性深部感觉传导路 浅感觉传导路先交叉再上行 深感觉传导路先上行再交叉(四)非特异投射系统 特异感觉传入在脑干网状结构发 出的侧支,经多次突触换元,经 丘脑髓板内核群弥散投射到皮层 广泛区域。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特点 非点对点,到皮层广泛区域; 突触小体少,产生局部阈下兴奋不 易总和,而呈电紧张方式改变兴奋状态 ,不引起特

5、定感觉; 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引起脑电去 同步快波,在中脑头端断离上行纤维 脑电慢波,昏睡; 多突触,易受药物影响。(五)躯体和内脏感觉 躯体感觉(皮肤感觉) 压觉 触觉 振动觉 温度觉 痛觉 内脏感觉二、NS对躯体运动机能的调节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基底神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Motor control by spinal cord1、运动单位 2、脊髓反射 3、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4、脊休克spinal shock1、运动单位motor unit 一个运动N元及其轴突末梢所支

6、配的 全部肌纤维。 大型细胞:染色浅;分支多;支配白 肌;兴奋阈高;收缩强、快;易疲劳; 动力性运动单位Kinetic motor unit 小型细胞:染色深;分支少;支配红 肌;兴奋阈低;收缩弱、时间长;不易 疲劳;维持肌紧张;张力性运动单位 Tonic motor unit2、脊髓反射spinal reflex几种脊髓反射屈肌反射:脊髓动物(C1以下)一侧 肢体受伤害性刺激同侧肢体屈肌收 缩,伸肌舒张,刺激加强,范围可从 手逐步扩至腕、肘、肩。对侧伸肌反射:较强伤害性刺激一 侧肢体同侧肢体屈曲,对侧伸肌收 缩,肢体伸直维持姿势和平衡。3、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有N支配的肌肉

7、,受外力牵拉伸长时,反射性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发生收 缩反应。 叩击股四头肌腱股四头肌反射性收缩(膝反射) 躯体屈曲,牵拉伸肌抗重力肌收缩;保持姿势直立。1)牵张反射的反射弧感觉器:肌梭 传入神经纤维 中枢:脊髓(受高位中枢调节) 传出神经纤维:N元梭外肌收 缩 效应器:梭外肌,尤其是伸肌。肌 梭 肌纤维间的感受肌肉 长度变化的梭形装置, 长约几个毫米,外为结 缔组织囊,梭内肌纤维 6-12根,与梭外肌纤维 并联。收缩成分位于两 端,感受装置在中间部 。2)牵张反射类型 腱反射tendon reflex 肌紧张muscle tonus腱反射tendon reflex 位相性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

8、肉核 袋f螺旋状感受器 af 前角N元 快肌收缩 膝跳反射(股四头肌),跟腱反 射(腓肠肌) 。 单突触反射肌紧张muscle tonus 紧张性牵张反射,慢速牵拉肌肉核 链f花枝状/螺旋状感受器f,af 多突触前角N元慢肌收缩 重力使关节屈曲牵拉伸肌伸肌 收缩。 多突触反射附:腱器官和高 氏腱反射 肌腱胶原f间的感 受张力变化的装置; 与梭外肌f串联。肌 肉张力增强时兴奋( 等长收缩或过度牵拉 ) 高氏腱反射:梭外肌张力增高或牵拉力量进 一步加大高氏腱器官兴奋bf 抑制性 中间N元 同一肌的N元 肌肉收缩停止 (使张力不过分升高,避免肌肉损伤) a.bf传导速度最快,两者交互兴奋与抑制,使肢

9、 体快速屈伸。高级中枢 环路影响肌肉紧张性:脑干易化性冲动肌紧张脑干抑制性冲动肌紧张3)环路N元,轴突支配梭外肌 N元,支配梭内肌,兴奋性较高 ,常持续放电调节肌梭敏感性。 梭内肌收缩(两端收缩成分收缩 )肌梭敏感性传入冲动 N 元兴奋梭外肌收缩,肌紧张4、脊休克Spinal shock脊髓高位(C5)断离后,断离水平以下 躯体及内脏反射活动丧失的现象。主 要表现为:感觉和随意运动丧失;肌 张力减退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 压;发汗停止;大小便潴留。 恢复过程:蛙数分,犬数天,人数周- 数日。屈反射,腱反射较早搔爬反射 ,对侧伸肌反射一月左右排尿、排便 反射(自动)3月后出汗、血压上升 。 反

10、射恢复后:伸肌反射较弱:表明高 位中枢原有易化作用。发汗反射比原先 强:表明高位中枢原有抑制作用。脊休克原因脊髓失去高位中枢控制后的释放现象,而非切断与刺激本身(第二次断离不发生脊休克)。(二)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Motor control by brain stem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1、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易化和抑制 抑制区 网状下行抑制系统 易化区 网状下行易化系统 易化或抑制运动动神经经元,直接 调节调节 肌肉的收缩缩 易化或抑制-运动动神经经元,通 过过-环环路调节。后一种机制可能 地主要的。 2、去大脑僵直 Dec

11、erebrate rigidity 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称去大脑。动 物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伸直,脊柱 挺硬,角弓反张状态。 基本原因:失去高级中枢控制后,易 化区与抑制区失去平衡。牵张反射过度 ,伸肌(抗重力肌)紧张性亢进。去大脑动物: 抑制区失去高级中枢的兴奋冲动而 紧张性大大削弱; 易化区仅失去少量兴奋冲动而紧张 性明显亢进 环路活动亢进 肌肉僵直。 (三)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Motor control by the cerebral cortex1、大脑皮层运动区 运动柱:皮层运动区的纵向 柱状结构 ,一个柱控制同一关 节几块肌肉活动,一块肌肉可 接受几个运动柱的控制。第躯体运动区

12、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4、6区),此区发出锥体束支 配骨骼肌随意运动。躯体运动区的功能特征 左右交叉支配:支配对侧躯体运动,但头面 部除下部面肌、舌肌外,其余为双侧支配。 机能定位精确,上下颠倒支配(下肢区在顶 部,上肢中间部,头面在底部,但头面部本身 正立),前近后远(躯干和四肢近端在前,肢 体远端在后)。 运动精细者代表区大:支配各部肌群的运动 区面积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即肌肉的运动越复杂,代表区越大,如大姆指 区大于躯干区多倍。中央前回损伤的不同表现 猫犬双侧皮层运动区切除,能站立、奔跑。 灵长类双侧皮层运动区切除,运动麻痹、四 肢肌张力亢进。如单侧切除虽对侧

13、手指不灵巧 ,可奔跑站立。 人类:单侧中央前回损伤对侧肢体完全失 去随意运动能力;痉挛性麻痹。严格4区损伤 ,四肢远端肌肉麻痹,弛缓性,须损伤6区后 肢体近端肌肉麻痹,伴痉挛。2、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 由皮层运动区锥体 细胞发出至脊髓和 脑干的神经纤维组 成的支配下运动N元 的传导束,称为锥 体束(系),包括 皮质脊髓束、 皮质 脑干束1)锥体束组成 2-3自4区5层大锥体细胞 Betzs cell,直径10-20m; 大部自4、6、3-1-2、5、7、区较小 锥体细胞发出; 1020与前角细胞成单突触联系 (远端肌多)2)锥体系功能 控制运动N元 发动肌肉运动 控制N元调

14、整肌梭敏感性,配 合运动 控制中间N元改变拮抗肌运动N 元活动 锥体束主要对骨骼肌尤其是四肢远 端肌肉运动作精细调节,并可影响 植物性功能。3、锥体外系 Extrapyramidal system经典锥体外系:指皮层下尾核、苍白球、黑质、红核等下行控制低级N元的系统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旁锥体系:Parapyramidal system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路径锥体外系功能 调节肌紧张 维持姿势平衡 协调肌群运动 双侧性控制肌肉运动(四)基底神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Motor control by the basal ganglia 1、基底神经核的组成及神经联系大脑皮层下主要管运动调节的若 干

15、神经核群,包括尾状核、壳核(新 纹状体)、苍白球(旧纹状体)、底 丘脑核、中脑黑质、红核。2、基底神经核功能 鸟类以下动物:运动最高级中枢;哺 乳动物退居为皮层下运动中枢,接受皮 层投射。 三条回路间接调节随意运动稳定度, 控制肌紧张,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 苍白球丘脑皮层;苍白球底 丘脑丘脑皮层;纹状体黑质 丘脑皮层3、基底神经核损伤的临床表现 1)运动过少,肌紧张过强,以震颤 麻痹 paralysis agitans (巴金森氏病 Parkinsens disease)为代表。 黑质纹状体皮层 L-dopa,可缓解肌肉强直和动作缓 慢 2)运动过多,肌紧张过弱,以舞蹈 病 chorea 为代表。 症状: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舞 蹈样动作。 机制:可能尾核病变,皮层 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皮层抑 制性回路受损。 纹状体内胆碱能和GABA 能神经 元功能减退,使黑质多巴胺能神 经元功能相对亢进。(五)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Motor control by the cerebellum 1、小脑结构、分部: 绒球小结叶:与前庭核密切联系。 属古小脑 前叶(及后叶后部)主要接受脊髓 来的纤维,属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