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选修送别诗训练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911981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选修送别诗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选修送别诗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选修送别诗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选修送别诗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选修送别诗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选修送别诗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选修送别诗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 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 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 ,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 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 果。(4分)(1)友人相 对无言,只是 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 衬托。“隐”字写出高 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 的明月:“没”字写出 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 曙光中,衬托出时光 催人离别,难舍难分 的心绪。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

2、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 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 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

3、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 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 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 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 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 ,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 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 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

4、表 现惆怅别情。(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 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这首诗属于。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感情。(2分 ) (2)本诗都笼罩着一个“雨”字。试赏析颔联围绕“雨”来写景抒 情的妙处。(4分)(1)(2分)五言律诗(答“近体诗”也得1分);依依不舍(或感伤)。(2)(4分)围绕“雨”字,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以叠音词“漠漠 ”的无声来写船行的缓慢;归鸟入雨,飞行而迟,以叠音词“冥冥”写 雨中归鸟的模糊迷蒙,这帆重鸟迟的客

5、观景物全然是打上诗人主观 感情烙印的物象,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的 心情。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简析首二句是怎样写离恨的。 第三句中的“烟波与风雨”有何深刻含义?在诗 中起何作用? 用“画舸”“春潭”优美图景反衬;用“酒半酣”船 即将起锚来表达离别时的难舍难分。 既指自然界的烟波与风雨,又暗指难以 预料的坎坷仕途与世事人心。“行人”不管烟波 与风雨,依然远去,进一步渲染了令人肠断的 离别情绪,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

6、。若到江南赶 上春,千万和春住。 鲍鲍浩然:诗诗人的朋友。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眉眼盈盈处处:山水交汇处汇处 。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请以次的上片为例作具体分析 送别诗 抒发了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无限 眷恋和深沉祝愿 新颖独特的比喻 作者将人的眼、眉直接化为旅程的 山、水,将人的感情融入其中,让山光水色如同作者的 目光一样来送别友人,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形 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无限眷恋,对归途 中风餐露宿的友人的深切关注与牵挂。 【赏析1】 这是一首送别词,感情真挚

7、,语言浅易,以新巧的构 思和轻快的笔调,表达了送别惜春这一主题。 上阕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水和山,灵动传神: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盈盈绿水似少女眼波流动 ,簇簇青山象少女攒聚的眉峰。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敢问远行的人到哪里 去?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去。 下阕送别惜春,寄予着对友人的深深祝福: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刚刚送走杨柳依依的春天 ,现在又要送您(鲍浩然)走了。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如果日夜兼程,到( 浙东)还能追赶上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千万不要辜负那 大好时光,一定要把春天留住。 该词送友惜春,构思新颖,比喻巧妙。水是横着的脉 脉含情的眼波,山是蹙皱着的眉峰。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 美,显得十分灵动。“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惜 春之情溢于言表,亦寓于对友人的祝福之意。语言俏皮, 媚而不俗,在送别词作中独领风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