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跨越——对农业“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解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90247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始终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跨越——对农业“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始终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跨越——对农业“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始终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跨越——对农业“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始终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跨越——对农业“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始终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跨越——对农业“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始终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跨越——对农业“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始终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跨越——对农业“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解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始终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跨越对农业“ 三大战略、九大行动” 的解读 总结回顾近年来的“三农”工作,给人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层面,都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跨越。作为国务院负责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农业部在这两个跨越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绩。在此基础上,去年 12 月 28 日,杜青林部长代表农业部党组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进而提出,“十一五” 期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 “三增”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启动实施“九大行动” ,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提出和实施,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

2、经济工作上的具体化,是当前“ 三农”工作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理论的新发展,是对农业发展战略方向的总体把握和重点工作的统筹安排,必将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新跨越。 一、“三大战略、九大行动”提出和实施的重要意义 “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提出和实施,是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于去年底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建议的一条主线。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

3、建议的一大亮点。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的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总题目,也是统领新时期“三农 ”工作的总目标、总思路和总抓手。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元年,在中央的大政方针已定的情况下,具体以什么样的思路和措施去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

4、需要回答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实现新目标,完成新任务,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三大战略、九大行动” 的提出和实施,是农业部在自身职能范围内全面、深入、具体贯彻中央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深刻而又全面地体现了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体现了“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提出和实施,是解决现实问题和应对形势挑战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三农” 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重大突破和积极的变化,但尽管如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

5、远没有根本解决。同时,由于农村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还不断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的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看待“三农”问题,最容易走的两个极端是估计不足和过分渲染。从事 “三农”工作,最怕的两件事是找不准方向和抓不住重点。分析可以看出,“三大战略、九大行动” 是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内涵、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理念、开拓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破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既有很强的指导性,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解决现实问题和应对形势挑战的科学部署和正确选择,是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

6、变化的新趋势,与时俱进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必然结果。 “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的提出和实施,是“三农” 工作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客观要求。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先导,是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进入新世纪和新阶段以来,我国“三农” 工作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取得新成就。“三农” 工作成绩的取得,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三农”问题,不断完善和创新“三农”工作的理论,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和政策保障。先后做出了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大判断,实行了“多予、少取、放活 ”的方针,实施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明确了 “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等,带动了一系

7、列扶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出台。工作理论的创新通常伴随着工作机制的创新。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既要求在理论上有新突破,也要求在机制上有新变革。我国的农业补贴曾经一直补在流通环节、补在粮食企业,而现在的补贴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农民成了直接受益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按照“三农” 工作理论创新的要求,“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集中体现了农业部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指导思想认识上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丰富的理论内涵。按照“三农” 工作机制创新的要求,“九大行动”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改变运作方式,整合行政资

8、源,打造了全新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平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三大战略、九大行动” 从不同的层面回答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大认识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新的工作理论和机制,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三大战略” 的本质内涵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化解“三农” 难题的根本途径。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破解“三农” 难题,首先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审视其问题,把握其规律,认识其特点,从而形成科学的解决“三农” 问题的理论指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转变、拓展、提升” 三大战略的核心内

9、涵与本质体现。就整体而言,“转变” 的重点是思维,“ 拓展” 的重点是空间,“提升”的重点是能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对整个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 “转变”战略:引领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大变革。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是看增长依靠大量的土地、劳动和物质投入,还是依靠科技含量、劳动力素质和信息资源利用的提高。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整体上传统农业的痕迹依然明显,人们农业发展的观念相对陈旧,农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紧缺且浪费和破坏严重,农民文化技能素质偏低,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落后,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未

10、能打破等问题依然存在。目前,在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数的 4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25%的情况下,由于不当的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导致的土壤退化、耕地锐减、水资源枯竭等问题仍在蔓延;一些发达国家化肥利用率达 6070 ,而我国只有3035。化肥长期在高投入、低产出、低品质、低效益中运行,不仅使农业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而且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自 2001 年底我国加入 WTO 以后,农业对外全面开放市场的壁垒基本消除。尤其是从去年开始,中国农业在争取加入 WTO 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已经基本结束,加入 WTO影响的滞后效应从今年开始将日益显现。种种严峻形势表明,粗放型的

11、农业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农业在新的发展阶段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主要障碍,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非常紧迫。农业“转变” 战略的目标指向就是要彻底扭转农业发展传统的路径依赖,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的根本变局。该战略强调,要重点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并提出了转变农业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体制转轨,转变工作机制和方式等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重点,也是“十一五” 经济发展的主体

12、。可见,无论从什么背景和原因分析,提出和实施农业“转变” 战略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拓展”战略:开辟农业发展领域和发展途径新天地。 通过拓展农业发展领域、途径和功能,构建农业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开拓农产品市场,从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水平,是“拓展” 战略所提出的主要思路。用这一思路对待和解决农业农村经济问题,不仅具有全局和长远的战略价值,而且在客观上相对具有立竿见影的即时效应。首先,农业具有多功能性,拓展农业功能既是进一步提高农业战略地位的需要,又是缓解我国农业生产中各种现实突出矛盾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农业在增进农村与城市的交流、缓解城市与乡村社会问题,

13、以及涵养水源、净化大气、防止土壤流失、增添自然景观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我国 人多、地少、水缺等问题突出, 在 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同时,更应该大力发展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扩大农民就业的功能;发挥农业在生产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材料方面的作用,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拓展农业保护自然资源的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的文化与休闲旅游功能。其次,农业链条具有最大延展性,拓展农业的产业链条对于同时提高农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一头联系着二产,一头联系着三产,是万事根本,只要愿意,产业链条甚至可以向产前、产后无限延长。这是农业的特点

14、,更是农业的潜力和优势。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强化产业体系内部联系,促进农业增值增效,促进农业产业向产前、产后两头延伸,逐步健全产加销各环节和贸工农各领域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显然是不可或缺的战略选择。其三,农产品具有“过市” 增值的商业特性,农业要繁荣,最根本的动力源是农产品市场要活跃。要拓展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就必须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就必须加大农产品促销力度,完善运销绿色通道,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就必须加快实施 “ 走出去 ”战略 ,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大力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 。目前,无论是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

15、延长加粗农业的产业链条,还是拓展农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我们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换个角度看,这种差距又恰恰蕴藏的是巨大的发展潜能,“拓展” 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无疑会带给人们无穷的期冀和动力。 “提升”战略:锻造农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按照马克思主义“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这一哲学基本观点,农业问题的解决最主要还是要仰赖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紧密结合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绝不是靠单一问题的解决,而要凭借各种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的整体提高。当前我国农业在竞争力方面还存在“五个不够” :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转

16、化能力不够。多年来,我国农业领域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有些成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农业科技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 10 年左右,特别是在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和农业高新技术等方面缺乏技术储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 3040%;二是农业安全保障能力不够。由于农业的基础性和多功能性作用,安全优先原则是农业发展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其原则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在食物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保障能力虽然提升很快,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时代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三是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不够。我国 8 亿多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 70,文盲半文盲占 23。这一基本现状决定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说明了我国农民整体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四是农业政策法规支持保护能力不够;五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够。这“五个不够” 形成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五大“瓶颈”,“提升” 战略恰好剑指要害,提出要重点提升这五大能力,可谓抓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