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895812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就是把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 为现实的、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并通过农业生产环节在生 产中应用。 (一)广义概念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由科技部门向生产领域运动的过 程。 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信息化、实物化成果 获取效益 (二)狭义概念 科研单位在小范围内、实验室条件下取得的科技成果,应 用于生产,通过农民自愿变革,形成现实生产力。 (三)涵义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把科学技术由潜在的生产力转 化为县市生产力的过程。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1.通过商品化进入流通流向生产领域; 2.

2、通过非商品化形式进入生产领域。 (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形态 1.物化产品有形,可以形成商品化。如农药、化肥、 种子、农机具等。采用交换方式,可以收回成本,获取利 润。 2.技术性产品非物化信息形态存在,被传播和使用。 多以技术入股、联产技术服务等方式获取收入。 3.技巧和技能难以物化和信息化,常只可意会,需亲 自教授,一般随技术性产品进行交换。如果树修剪技术等 。 4.服务型技术产品非物化产品,非信息化产品,没有 商品交换价值,不能商品化。主要转化效果为社会生态效 益。如土壤区划、地区规划等。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 (一)转化过程 1.成果产出系统(研究系统) 2.成果扩散系统(转化系统

3、) 3.成果采纳系统(生产应用系统)关键 (二)转化环节 1.基础理论转化为生产利用的硬件和软件 基本原理、规律科学技术硬件和软件 2.硬件和软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科学技术转化为人内在的因素 (三)转化模式 1.直线型转化 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研究生产研 究应用基础研究 2.交叉循环模式 螺旋式上升,每完成一次转化,就升高了一个能级层次。 (四)成果转化表现形式 1.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刊物发表;科研教学部门应用 2.开发研究成果:潜力发挥,使用范围扩大;经济效益显著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指标体 系 一、转化率 1.转化周期科技成果自鉴定之日起,到生产上普及推 广之日至。周期越短

4、,推广速度越快,转化率越高。 2.转化成果数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的成果数。 R= a0 t / a t0 100 R转化率 a0实际转化成果数 a研究成果数 t正常转化周期 t0实际转化周期二、推广度 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的程度。即某技术在空间的分布。多项技术可用加 权平均数计算。 推广度 实际推广规模 / 应推广规模 100 三、推广率 评价多项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即某技术或行业技术已被推广应用的 比例。 推广率 已推广的科研成果项数 /总科研成果项数 100 凡一项农业应用技术推广度大于或等于20,则判定已推广。 凡一项农业管理技术或软科学成果推广度大于或等于50,则判定已 推广。 四、推广指数

5、 综合评价技术推广状况的指标。 推广指数推广度 推广率 五、平均推广速度 评价推广效率的指标。 平均推广速度推广度 / 成果使用年限 六、新增总产值 衡量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直观指标 新增总产值新增单产值 有效推广面积 0.7 (0.7为缩值系数,缩值系数大面积多点调查单位面积 增产值/区试单位面积总产值) 七、新增纯收益 衡量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 新增纯收益新增总产值新增生产费推广费第三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条件、途 径及方式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条件 (一)转化条件 1.外部环境条件政策法规、科技文化、自然地理等 2.内部环境条件成果产出系统、扩散系统、采纳系统 具体来讲,包括国家环境方针政策、法

6、规、体制 社会观念科技意识、传统观念等 社会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物资、自然环境等 投资环境政府、企业、社会、银行贷款、引进项目等 产业技术环境成果技术先进性、成熟程度、潜在效益等 专业服务示范、信息、宣传、教育培训等 市场需求成果市场需求、吸收能力等。 (二)制约因素 1.转化系统是否健全,管理体制是否合理 2.成果与生产是否脱节,反馈回路是否通畅 3.技术贮备是否雄厚 4.其他因素:政策法规、科技文化、自然地理等 (三)转化保证 1.市场需求信息 2.健全的农业推广体系 3.科普宣传 4.技政物结合 5.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 6.政策法规保障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 (一)农业区域开发研究

7、1.特点 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和做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多项技术 组装,发挥整体效益。 2.组织形式 联合股份开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技术单位和其他 经济实体,以成果、技术、资金入股,共同组织产品开发 和承担经营风险。 独立企业型开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利用中试车间、 实验室硬板科技实体,物化自己科研成果。 综合基地型开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通过建立综合实 验基地,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区域治理型开发国家加强科技攻关的主要任务。 (二)农业推广机构推广 1.农业行政推广机构 2.农业大专院校的推广:科普宣传、校县挂钩、 试验示范、师资培训、组织重点科技项目等。 3.农业科研单位的推广:兴办实体、

8、技术培训、 开拓技术市场、推广产品 (三)大众传播途径 1.方式:广播、电视、报刊、幻灯等。 2.特点:信息量大、范围广、针对性强、具有直 观、形象的特点。 (四)农业技术市场 1.特点:把技术纳入经济活动中,与其他商品一 起流通交换,传递信息和技术。 2.内容:技术转让、技术出口等。 3.形式:常规技术市场、科技大蓬车等。 (五)中试生产基地建设 成果产出单位、成果应用单位机密结合,把试验 、示范、推广相结合,进行高产优质低耗高效为 中心的配套综合技术研究、成果推广。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式 (一)经营服务方式 1.概念:物化形态与知识形态的技术商品结合起 来,一起转移(出售)给农民,良种良

9、方结合。 2.优点:符合自愿交换、等价交换原则; 符合农民需要,技术转化速度快; 比较容易实现其交换价值; 利于成果转化,补充推广技术部门实力。 (二)技术承包方式 1.概念:以合同形式把技术人员与农民经济 利益联系起来的经济交换形式。 2.形式:联产提成技术承包责任制 定产定酬技术承包 连效联质技术承包 专项技术劳务承包 农业科技集团承包 (三)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资料等服务方 式 1.概念:知识形态的商品服务方式,它是技术成 果与生产结合,把知识形态的技术商品转化为物 化形态的技术商品、共担风险、共沾利益的一种 商品交换形式。 2.做法: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成果,负责技术指导 ,技术入股;

10、生产部门提供生产条件和资金;产 品双方共同经销,利益按照贡献比例分成。第四节 提高农民成果分布 一、成果分布、经济上限、技术上限的概念及其关系 (一)成果分布 1.成果分布代表着本地方或不同地区农民每年每亩完成的 不同增值,即农民的实际增产增收。不同农民取得实际成 果的差异,是不同农民的成果分布不同。 2.推广人员一方面要承认成果分布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 要通过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指导缩短这种差异。 (二)经济上限 允许农民技能、经营方式和自然资源存在固有差别的情况 下,取得的每年每亩增值的总值。 (三)技术上限 不计成本而取得每亩的最高产量为技术上限。 (四)三者的关系 1.技术上限高于经济上限

11、 2.技术上限与经济上限之比较是每年每亩的物质 产量,按产量计算(尺度B) 3.经济上限与成果分布之比较是指每年每亩的增 值,按经济效益计算(尺度A) 4.经济上限才是农民的实惠。 5.农业推广最终目标是提高农民成果分布。提高 成果分布首先要提高经济上限,提高经济上限首 先要提高技术上限。提高技术上限是提高成 果分布的基础。 二、决定经济上限的因素 (一)交通运输方便程度 (二)支农服务条件 (三)居民点与集镇的位置 物质生产的最高限度是由技术上限决定的 ,农民每年每亩的增值同它所在地方的经 济上限密切相关,同时也决定着它在成果 分布中所处的地位。三、提高技术上限、经济上限、成 果分布的途径和

12、对策 (一)提高技术上限 1.通过农业科学研究获得最高产量的技术措 施 2.通过基本农田建设改善作物生长条件 3.增加农业生产资料投入 4.有效的经营管理和推广服务 (二)提高经济上限 1.扩大运输网,建设农村通向市镇的交通设 施 2.为农民增设农产品销售市场 3.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和设备的供销渠道 4.建立信贷机构 5.加强经营管理 6.建立有利的价格体系 (三)提高成果分布 1.有效的推广服务:鼓励农民开创新路;帮 助农民掌握技术和技能;解决农民生产中 存在问题;加强示范宣传力度,扩大技术 使用范围。 2.有效的支农服务:为农民提供信贷;建立 生产资料供应销售渠道;及时为农民提供 价格和市场

13、信息。四、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成果分布 的提高 (一)成果分别不同是一种客观存在 1.不同农民经营方式、生产方式不同; 2.农民对技术、信息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 (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成果分布不同的制约因素 1.自然区域差异:气候、光照等 2.地理位置: 3.交通运输网络不全,信息不畅 4.管理粗放,效益低下 5.干部、农民素质低下 6.经济基础薄弱 7.生产资料供应不畅 8.基础建设差 (三)提高农民成果分布的对策 1.积极引进适用技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培植 生产力新的增长点 引进适用技术 调整内部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加快发展家庭经 济,积极发展创汇农业 2.增建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 展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增加科技投入 3.建立价格体系和有效地生产信贷计划 4.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的步伐 发展各种专业服务组织 建立健全服务机制 5.加强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 各级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好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 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提高干部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