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883861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周成伟B09120119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养老保险的简介:中国养老制度安排的历史演变(一)、小农经济时代的家庭养老制度(二)、从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三)、社会养老制度安排养老保险的现状: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 来,逐步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 度。在城镇地区,主要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制度。 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养老 保障制度覆盖人群不断增多。截止到2008年 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 21890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6597万人,

2、离退 休人员5293万人。当前社会养老制度存在的问题1.基金来源渠道单一,收支矛盾日显 突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保险费 的收入及其利息收入和财政补贴。由于经济 条件的限制,保费欠缴的情况非常严重,弹 性收缴与刚性支出的矛盾日趋突显出来,加 上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涨,享受养老金的 人数不断增加,养老保险费用开支增加,成 为应对老龄化危机最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当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 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却形成 了一种在资金流程上与现收现付制没有什么 本质区别的“空账”运行机制。1997年决 定指出已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继续按照过 去的标准,这意味着企业要同时承担退休

3、职 工养老之需和为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的双重 任务,造成企业负担过重,缴费困难、逃费 、欠费现象严重。2.历史欠债严重,“空账”运行规模 大。3.退休年龄偏低,且男女性别在退休 年龄上差距太大。退休年龄的高低决定着领取养老金时间的长 短。而退休年龄越低,则意味着领取养老金 的时间越长,即用于支付养老金的基金需求 就会越多。我国规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 女性为55岁,加上生活和医疗健康水平的提 高造成我国人口的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有 关专家预测我国到2060年养老抚养比为 60.3%。另一方面,由于女性的平均寿命要 明显高于男性,在我国,女性要比男性早5 年退休,这不仅导致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加

4、重,而且也不利于妇女权益的保障。.基金管理效率低下。我国规定养老金在留足2个月的支付以外, 应该全部用于购买国债、银行储蓄、企业债 券、投资股市,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 事业。但是目前我国养老金仍主要用来购买 国债和银行储蓄,基金收益甚小,根本无法 满足老龄社会对养老金的需求,没有真正建 立起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对策1.扩大基金来源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的能力,实行国有资产变现,发行社保长期债券,进入资本市场等措施,把社保基金做大。 .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计划即补充养老保 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强化个人自 保的意识,加强企业和个人对养老

5、保 险的责任与义务。使得养老保险的各 个支柱都得以发展和完善,为建立多 层次的保障体系打好基础,为降低基 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促进个人账户实 账运行创造足够大的活动空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解决个人账户 的“空账”问题。(1)建立账户分立制 ,建立个人账户专管体系。将个人账 户从社会统筹金中分离出来,实行账 户分立,从而避免社会统筹向个人账 户“借”的风险。(2)建立专门的基金 管理机构来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 与营运,以确保其保值增值。.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障体系。一项社保计划应该 和能否覆盖哪些人群,是由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和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所决定 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养老保 险应逐步全面覆盖所有与城市化、工业化过程有密 切联系的群体,而农民工正是这一过程中非常庞大 而且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应该立即建立有关将农 民工纳入养老保险框架之内的法律法规,将其纳入 养老保险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社保尤 其是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缓解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危机,因为一 旦农民工为社保网络所覆盖,他们才会有“精力” 去考虑如何提高父母辈老人的福利水平问题。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