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金融学第4章商业银行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883130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大学金融学第4章商业银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山东大学金融学第4章商业银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山东大学金融学第4章商业银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山东大学金融学第4章商业银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山东大学金融学第4章商业银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大学金融学第4章商业银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大学金融学第4章商业银行(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金融学第四章商业银行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目标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及职能作用;理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演变发展过程;掌握商业银行开展的基本业务;掌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内容及方法。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本章教学内容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第四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起源古代的货币经营业现代商业银行现代商业银行前身是 古代的货币经营业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n(一)古代货币经

2、营业 n1.业务范围: n 业务范围有限,多是货 币保管、兑换、鉴别、汇兑 等与货币有关的服务工作。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2.业务特点: n 保有100%的现金准备 ,客户交予保管的货币不用 于贷款生息;在代客保管货 币的活动中,要向客户收取 保管费,而不是相反。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原始银行演进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三个转折点 n(1)全额准备金制度演变为部分准备金制度,使 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得以实现; n(2)保管凭条演化为银行券,使现代货币得以产 生; n(3)保管业务演化为存款业务,并使支票制度、 结算制度得以建立,使商业银行具有了创造货币 、创造信用的功能。第四章第四

3、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二)现代银行业1694年英格兰银行的创办,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三)现代银行业产生的两条途径组建新 的股份 制银行旧有的高利贷性质 的银行逐渐适应新 的经济条件,转变 为资本主义性质的 商业银行现代银行业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小知识:中国最早的存款机构猜一猜:中国最早的存款机构是?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有了货币,自然就有了多余货币的储蓄问题。古人存钱不外两种方式:存入储蓄机构;藏在自己家里。 n 中国最早的

4、储蓄机构不是 银行,而是寺院。寺院数目多 ,分散广,很有资财;又是佛 住的地方,人们不敢偷寺院的 东西。所以,存款在寺院,既 稳妥又方便。早在魏晋南北朝 时期,寺院就兼营存放款业务 。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发行纸币 的银行,是1896年盛宣怀向清政府奏 请开办,于1897年4月26日正式开业的。 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四)商业银行的概念 n1.一般理解 n 商业银行就是指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办理结算为基本业务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 n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几点,才能称之为商业银行 。

5、 n2.更多的内涵: n 商业银行就是运用公众资金,以获取利润 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 对象、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并在经济生活中 起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 : 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商 业 银 行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二、商业银行的功能与作用1. 信用中介功能2. 支付功能3. 信用创造功能4.服务性功能5.政策功能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可以创造各种信用工具如银 行

6、券、存款货币等; 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对信用量的创造。 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n1.按资本所有权划分: n 私人银行、合伙组织的银行 n 国家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 n2.按组织制度划分: n 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持股公司制、 代理银行制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单一银行制是一种只设立总行,业务活动完全由总行经营 ,不设任何分支行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总分行制是银行在某一城市设立总行,并在本城市及国内 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而形成庞大的银行体系的制度。目 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总分行制,以英国为典型代表。 银行控股公司制又称集团银行制,是由某一集团首先成立

7、一家持股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一家或几家银行。 这一制度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产生于美国并迅速得到发展 ,是为了规避严禁设立分支行的种种限制性规定而出现的 发展对策。 代理行制是指金融机构之间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在建立分 支机构不经济的情况下结成代理关系来开展业务的制度。 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四、商业银行的类型: n 1按业务对象分: n 批发性银行、零售性银行、批发零售兼营性 银行 n 2按地域范围划分:n 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国际性银行 n 3按业务经营范围分:n 职能分离型银行、全能型银行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批发性银行业务:以企业作为对象的大宗金融

8、业 务,比喻为金融的批发。它包括了面向大企业的 放款和贸易信贷、公司债券的信托以及面向政府 的信贷提供等。 职能分离型银行制度是指将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 相分离,商业银行不得经营证券业务。 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现在实行的是银行分业制。美国的职能分工型金融体制已经于1999年11月4日转变为实行全能银行制,结束了长达60多年的分业经营体制。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银行业经营制度的发展趋势。: : : : 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五、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1. 服务范围日益扩大2. 银行业务的证券化趋势愈发明显3. 金融监管逐步放松

9、4. 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5. 银行业务的全球化6.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大商业 银行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一、商业银行管理的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1.安全性2.流动性3.盈利性“三性原则 ”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1.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尽量避免经营风险、保 证信贷资金安全的要求。安全性对于商业银行的 经营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n2.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资产在无损的状态下迅 速变现的能力。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足 够的资金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现、满足客户贷款 的需求,以现金资产来保证必要的支付能力。 n3.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能

10、力。追求 利润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 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4.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 n(1)安全性是前提和基础,只有保证了资金的 安全、无损,才可能去获取正常的盈利; n(2)流动性是条件、是手段,只有保证了资金 的正常流动,才能确立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地位 ,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n(3)盈利性是目的,商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 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二、资产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三个发展阶段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产生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初期阶段, 是以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管理重点的经 营管

11、理理论。 n(一)商业性贷款理论n认为商业银行只应该发放短期的、临时的、与 商品周转相联系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 性贷款。因为这类贷款能够随着物资的周转、产 销过程的完成,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贷款的偿还。 据此,该理论强调贷款必须以商业行为为基础, 以真实票据为凭据,一旦企业不能偿还贷款,银 行即可根据所抵押的票据,处理有关商品,挽回 贷款损失。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二)转移理论(可转换性理论) n该理论认为,为了应付存款提取所需保持的流 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 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 时出售,转换为现金,所以贷款不一定非要局限 于短期的和

12、具有自偿性的投放范围。 n(三)预期收入理论 n预期收入理论是美国的普鲁克诺在1949年提出的。该 理论认为:任何商业银行的资产能否到期偿还或转让变 现,归根到底是以未来的收入为基础的,只要借款人未 来的收入有保障,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长期的项目贷 款、消费贷款都同样会保持一定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反 之,如果未来的收入没有保障,即使是短期贷款的偿还 也是会遭遇风险的。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三、负债管理理论 n(一)负债管理理论成因分析: n第一,追求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市场激烈竞 争的外在压力。 n第二,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的上升,迫切需 要银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金。 n第三,银行管理

13、制度的限制,严重的通货膨胀 ,存款利息在吸引资金方面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竞争力下降。 n第四,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进一步增 强了银行家的冒险精神,刺激了负债经营的发展 。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二)负债管理理论基本内容: n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保证流动性方面,没 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的储备资产 的方式。一旦商业银行需要周转资金,完全可以 向外举债。 n该理论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n第一、以负债作为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经营 重点。 n第二、主动负债是该理论的重要方法。 n第三、负债经营是实现商业银行流动性和盈利 性均衡的工具。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

14、三)负债管理理论意义 n为银行加强经营管理、保证流动性方面提供了 新的方法和理论,较好的解决了流动性与盈利性 之间的矛盾; n为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贷款投放创造了条 件; n由于主动负债增强了银行的资金实力,因而也 就增强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影响力 ,商业银行的作用更加显著。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三)负债管理理论局限性 n1.与“三性”均衡的要求发生矛盾。 n2.负债经营可能引起债务危机,导致经济的全 面波动,特别是可能引发、助长通货膨胀。 n3.如果商业银行的外部债务过多,而资产又不 能及时收回,为了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只好 滥用自己信用创造的功能,更多的派生存款,

15、最 终导致通货膨胀,微观与宏观的危机凸现。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四、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n(一)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n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主要表现在: n第一,西方金融市场利率大幅度上升,使商业银行的负 债成本随之上扬,严重削弱了银行的获利能力,使主动 负债已经不被推祟。 n第二,负债经营的弊端越发明显。由于过分依赖负债来 补充资金,商业银行的资金结构畸形、脆弱,商业银行 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n第三,各国中央银行普遍开始放松了对商业银行存款利 率的管制,使主动负债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了。第四章第四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n (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概念及必要性 n1.概念 n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按照 实际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经营的各类资产 与负债进行计划与统筹安排,对其进行控制与调节, 使之在总量上均衡、结构上优化,从而实现“三性”的 均衡,达到商业银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 的理想境界。 n2.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n(1)首先,是经济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 n20世纪70年代以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处于“滞胀 ”阶段。要求银行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并 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 经济效益,逐步消除经济中的“滞胀“现象第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