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186645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 2011 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一、 课程标准(2011 年版) 的基本理念与目标二、课程内容的增减与调整三、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变体现在:四、实施课程标准(2011 年版) 的建议一、 课程标准(2011 年版) 的基本理念与目标1.强调了数学的意义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2.重新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3.明确提出“四基”是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目标4.梳理了 10 个重要的核心概念1.强调了数学的意义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 关于数学的意义:标准(2011 年版) 强调了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数学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2、应用。 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标准(2011 年版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2.重新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是: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标准(2011 年版) 提出的要求是:人人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标准(实验

3、稿) 中有 6 条基本理念,修订后将其中关于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的两条合并成一条,成为现在的 5 条基本理念。 1、教与学的总体要求:2、关于课程内容:强调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关于教学活动:强调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与合作者。 4、 关于评价:强调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运强调要充分注重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使其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上发挥更大的作用。3.明确提出“四基”是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目标“四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

4、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是数学科学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数学所依赖的基础,也是数学课程教学的精髓,内涵十分丰富。不懂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徐利治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应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发展性、多样性等特征。4.梳理了 10 个重要的核心概念 10 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核心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教材编写者和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有利于广大教师整体把握数学教学的核心,合理而有效地设

5、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二、课程内容的增减与调整 课程标准(实验稿) 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标准(201 年版) 四个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一)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变化 数与代数 内容结构没有变化,第一学段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第二学段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探索规律”。图形与几何 第一、二学段,内容结构没有变化。 统计与概率 内容结构有较大调整,层次性更加明确。强调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第一学段内容减少,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搜集与整理的;第二学段

6、分为“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 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两部分;综合与实践 内容做了较大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要求,强调“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第一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1. 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大幅减少,由原来的 11 条具体要求,减少为 3 条。全部删除了有关概率内容的(不确定现象)的 3 条,部分内容移到第二学段。实践表明,第一学段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有难度,不容易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一学段学生主要应学习和掌握确

7、定的量,开始理解和掌握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因此,将不确定现象的描述后移。对于统计内容也降低了难度,平均数、条形统计图等内容也移到第二学段。2增加或调整一些内容增加的内容:“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与第二学段形成一个连续的、渐进的混合运算。在第一学段认识小括号,在第二学段认识中括号。“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 cm、dm、m,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增加了 dm的认识,将平方千米、公顷的认识移到第二学段,并降低了要求。(三)第二学段具体内容的修

8、改1. 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删除了“众数、中位数”和“ 能设计统计活动”.在表述方式和具体要求上也做了一些调整。强调了在搜集数据中运用适当的方法。“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用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收集有效的数据。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了解数据的重要性。调整了对可能性的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2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和同学交流”,与实验稿“体验事

9、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相比,降低了要求,更具可操作性,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删除“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这个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不很紧密,要求学生了解意义不大。小数、分数、百分数重点强调了理解他们的意义,以及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不再提“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2. 增加或调整部分内容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

10、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学生了解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特别是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问题解决的核心。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数量关系,绝大多数实际问题都可以用归结为这两类数量关系。增加这一要求,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增加“结合简单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了解数量关系是学习字母表示数的重点。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数量关系。也为学习简易方程做准备。增加“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 强调在探索周长与直径比过程中认识圆周率。三、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转变体现在:1、教育理念由“知识为本”转为“育人为本”2

11、、课程目标由“双基”转为“四基”3、内容方法由“结果性”转为“结果性”加“过程性”4、评价指标由“单一”转为“多元”四.实施课程标准(2011 年版) 的建议(一)教学建议(一) 、教学建议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3、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6、 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1)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2) “预设”与“ 生成” 的关系(3)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4)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关系(二)评价建议(二)评价建议1、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重视数学能力与情感态度的评价。3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4、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5、评价结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