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物联网之浅见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186096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发展物联网之浅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发展物联网之浅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发展物联网之浅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发展物联网之浅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发展物联网之浅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发展物联网之浅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发展物联网之浅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焦点第2 期 发展战略部如何发展物联网之浅见一、背景8 月9 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中科院相应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至少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 中的TD 技术结 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心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8 月24 日,王建宙在访问台湾的首场公开演讲上对物联网大加阐释,表示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将会邀请台湾生产RFID、传感器和条形码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8 月26 日,在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 年夏季报告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我国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信部会同有关部

2、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一些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的政策措施。8 月28 日,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会见了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张春江,就合作加强TD 网和传感网基地建设进行了商谈。江苏已将新传感网产业列为该省创新型经济需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型产业之一,规划建设“感知中国” 中心。 张春江书记表示,将充分发挥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无线通信网络的优势,借助“新一代 宽带移动通信 ”国家重大专项的平台,加快开 发传感网与TD 网融合的机器到机器应用,实现传感网与TD 网融合的应焦点第2 期 发展战略部用落地,实现传感网在江苏的率先发展。二、物联网的内涵从政府高层和集团公司领导的多次

3、表态中不难看出,物联网已经成为目前炙手可热的词语。何谓“物 联网” ?国际上对“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最早于 1999 年提出,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王建宙在台湾的演讲中对物联网进行了定义:物联网即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王建宙在演讲中解释说,“物联网” 的运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家电上装传感器,就可以用手机通过网络控制;还有诸如远程抄表、物流运输、移

4、动POS 等应用,而结合云计算,“ 物联网”将可以有更多元的应用。三、如何发展物联网1、中国移动具备物联网发展优势王建宙对物联网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于电信运营商在发展传感网中的定位,他指出,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 ,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 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5焦点第2 期 发展战略部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移动在发展传感网应用中具备无与伦比的优势。首先,

5、从规模性方面,中国移动的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一,可以快速地形成规模化应用;从流动性方面,物体的标签化运动需要无线网络的支撑,中国移动完善的通信网络可以帮助物体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交互共享。其次,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高度支持,而政府对物体信息的安全需求将推动中国移动成为良好的合作对象。相对于外企和民企来说,中国移动作为大型央企和各级政府具有天然的合作优势;对于中国电信,其无线网络的建设和优化仍需要一段时间。最后,在应用推广方面,中国移动可以发挥自身的终端渠道优势,迅速将新业务推广到规模化的用户群体中。例如,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10 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在上海世博会期间,“

6、车务通” 将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 统,以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2、广东移动如何发展物联网今年6 月,在徐龙总经理的大力推动和指导下,广东公司迅速开展无线城市建设。无线城市的远景定位是成为“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四网融合的应用聚合平台 ”,物联网已焦点第2 期 发展战略部经纳入广东公司基于无线城市推动未来转型发展的范畴。徐龙总经理在7 月致辞中指出,“公司的发展已 经进入一个或上或下的坡 顶 ,要在 发展中突 围、在创新中突围、在 结构调整中突围、在信息化应用中突围、在文化重塑中突围。”广东公司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目前情况下可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进行突破:

7、1)引导政府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在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明确要求,“率先发展物联网,推进基础通信网、应用网和射频感应网的融合。”广东省政府也在 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粤府200795 号)等多个文件中提出加快物联网的发展。可见,推进建设物联网的政策时机是成熟的,广东公司可积极响应政府需求,以无线城市建设为载体,推动政府将大政策细化为有利于我司的具体政策,利用政府的力量实现与社会各方的合作。2)搭建基础平台。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将成为无线城市的核心。IBM 的 “智慧城市”与广东公司的“无线城市”的概念有区别也有联系。IBM 更注重城市基础信息设施,期望通过RFID

8、技术让前端的物体连接和互动,通过云计算和信息整合能力给行业客户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我司无线城市的优势在于完善的基础通信网络和稳定的个人客户规模,突破了IBM“互联网+ 物联网”的智慧城市概念,定位于“ 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四网融合的应用聚合平台,为政府、企业、个人等提供一站式的焦点第2 期 发展战略部信息服务。我司与IBM 等企业在电子政务和行业应用方面将不得不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我们的弱势在于组织的灵活性不足,优势则在于可为企业和企业里的人提供基于手机的一整套“工作+生活 ”的信息解决方案。目前东莞公司作为省公司无线城市试点市公司之一已经初步开发完成了手机客户端、WAP、WW

9、W 三大平台,但是后 续的优化工作仍任重道 远。我们需要对目标用户进行深入研究,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改进界面设计和业务内容。三大平台也需要有不同的定位,目前来说,手机客户端是符合无线城市远景和目标定位的核心平台,WAP 版可重点放在资讯服务方面,WWW 版则可以打造成为 一站式城市生活的平台。在平台初步建好后,要首先以1-2 项特色化、有影响的热点应用(如城市一卡通、手机支付等)帮助用户形成体验感知,进而不断提升无线城市的品牌效应。3)推进产业链合作。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物联网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已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已广泛存在。若要

10、加快物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产业化进程,应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充分联动和跨专业的联动,移动运营商在其中可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广东省具有全国最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基础和应用环境,广东公司可以借此基础加大推进产业链合作:联合政府部门、上下游企业、研发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单位等成立无线城市产业联盟,在产业联盟中设立不同的分支委员会,建立灵活有效的组织焦点第2 期 发展战略部运作机制,尽可能广泛地建立统一战线。推进制定物联网统一标准。古人说“ 上兵伐谋” ,此 “谋”就是要占 领竞争的制高点,不战而屈人之兵。广东公司可借助无线城市建设主导或参与物联网标准的制定,而不要“作壁上观” ,应将中国移动的特定优势纳入标准范围

11、,同时也为国家的信息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4)加快应用整合与推广。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 预测,到2020 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 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元级的通信业务。另据预测,到2011 年,内嵌芯片、传感器、无线射频的“智能物件”可能超过1 万亿个。王建宙 总经理将物联网定为中国移动未来发展重点的原因之一,即在于其巨大的潜在市场。在定位方面,中国移动不应只是一个通信管道,而应将前端的标准化芯片、中间的通信服务和后端的内容应用整合起来,由我司统一面向目标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后台则对有贡献的合作伙伴提供分成,保证中

12、国移动在产业链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在业务应用方面,广东移动已经走在了中国移动各省的前列,物流通实现了物体流通过程中的全程监控,手机支付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结合起来实现了RFSIM 认证和支付,无线抄表通过内置信息模块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电子关锁帮助安检人员有效掌握车辆和货物的实时情况。但是目前我们的业务还比较分散,多处于巷战的模式,没有形成合力。这要求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大对现焦点第2 期 发展战略部有业务的整合力度,在政府、金融等关键行业树立精品应用,针对客户企业运营中的特定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而非站在我司的角度只为客户提供诸如短信类的非粘性需求业务。另一方面,外界对中国移动的认知多停留在电话服务的阶段,对我司的信息服务能力缺少认知,广东公司可重点打造无线城市主品牌,将相关产品梳理后作为无线城市的各种应用装入主品牌进行推广,由此可推动实现品牌合力,在全集团乃至全国形成广东公司新的影响力。作者:发展战略部 杨智宾注明:以上观点只代表个人不代表部门观点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