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课件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82711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六国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六国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六国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六国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国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候课要求一、准备好课本、学案、双色笔。 二、准备好积极投入课堂学习的心态。 三、集体诵读复习:阿房宫赋Date六 国 论苏 洵(第一课时)Date学习目标一.了解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二.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三翻译并分析第1段。Date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 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奋读 书,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佑元年带领儿子苏轼 、苏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22篇(其中就有权 书第八篇六国)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文 名因而大振。苏洵长于策论,很有战国纵横家 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著名 ,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 苏”,均

2、列入唐宋八大家。Date写作背景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积弱的王朝,经常 受到契丹、西夏的威胁与侵略,西、北方边患 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 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 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如宋真宗景 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 绢二十万匹,后又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 匹。针对这种现实,作者以历史上六国灭亡的 教训立论,借古讽今,借六国因贿赂强秦而亡 的历史批评宋王朝贿赂契丹、西夏的失策。Date战国七雄战国七雄:秦、韩、赵、魏、楚、燕、齐秦强楚大齐富DateDate自学指导(二)答案 读课文,掌握下面的重点字词读音六国互丧赂秦暴霜露抱薪

3、救火邯郸殆尽下咽胜负之数或未易量snglpxnhn dndiynshling洎jDate自学指导(四)答案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1)赂秦而力亏(2)不赂者以赂者丧总 分(论据)弊在赂秦(总论点)总(分论点)(结论)Date小结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 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分两层说出赂秦 必亡的道理,具有提纲挈领、统摄全篇 的主导作用。Date日清内容熟读全文,巩固翻译内容。Date候课要求一、准备好课本、学案、双色笔。 二、准备好积极投入课堂学习的心态。 三、集体诵读复习:六国论Date六 国 论苏 洵(第二课时)Date 以: 用,凭。 邑:小城,邑镇。 较:比较。 得:得到,获得。 其

4、实:古:其,代词,那;实,实际上今:实际上。 亡:丢失,丧失。 欲:欲望。大欲,即最大的欲望。 固:本来。当堂训练答案Date 厥:代词。相当于“其”,他们的。 祖父:古今异义。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 亲。 暴:通“曝”,晒,引申为“暴露”,这里指“冒着” 尺寸之地:很少的土地。 举:拿。 割:割让。 兵:军队,名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 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 四境,而秦兵又至矣。Date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厌:满足。 弥、愈:更加。 判:确定,断定。 至于:表示由上文引起的结果。可翻译成“以至 ,以

5、至于” 宜:应该。 然:这样。 事:侍奉。 犹:如同,好像。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Date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是什么观点?小邑大城 得百倍 失百倍 大欲大患数量上得难献易有限无厌 奉繁侵急程度上不尽不灭道理上赂秦力亏 破灭之道对 比Date 终:最终。继:随着。 与:亲附、亲近。 既:已经, 之后。 免:幸免。 守:坚守。 义:坚持正义,动词。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 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 有远略,能

6、守其土,义不赂秦。Date 斯:指示代词,这。效:功效。 至:直到,为:作为。 始:才。速:招致,形作动。 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 再: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却:使动用法。使 退却(败退) 洎:及,等到。以:因为。 终:自始至终,坚持到底,动词。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 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 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ate 且:况且。 革灭:灭亡。 革,除去。 殆:近于,几乎。 智力:智谋,力量。古今异义。孤危:孤立危急 诚:实在。 向使:假使。 附:归附。 犹:还 数、理:天数、命运。 相较:相抗

7、衡。 量:估量。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 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 秦国相较,或未易量。Date第四段中,齐、赵、燕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论 证哪个观点?不赂者以赂者丧齐 与嬴而不助五国赵 用武而不终燕 以荆卿为计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Date 呜呼:语气词,表感叹,相当于“唉”。 以:把 封:分封,封赏。 礼:以礼相待,礼遇,名词用作动词。 西向:即“向西”。 向,向着,朝着,这里译作“对付”。 恐:恐怕,担心。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 咽也。Da

8、te 悲夫:可悲啊 势:国势。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日、月: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 趋:趋向,走向。 为:治理。 使:让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 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ate 于:介词,比。 犹:还 苟:如果。 而:表转折。 故事:古今异义。古:旧事,先例。今:真 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的事件。 是:这 下:指不如六国。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 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 事,是又在六国下矣。Date候课要求一、准备好课本、学案、双色笔。 二、准备好积极投入课堂学习的心态。 三、集体诵读复习:六国

9、论Date六 国 论苏 洵(第三课时)Date“讽今”(宋-西夏、契丹)“论古”(魏、楚、韩、 齐、燕 、赵-秦)Date讨论: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说说最后一段在 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钟)最后一段才是作者写这篇史论的主旨所在。 作者这样篇末点题,犹如画龙点睛,使主题 得到了升华,给这篇史论赋予了强烈的战斗 力量和现实意义。Date研习课文第四、五段 思考:第四段的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 史教训?本段在结构上起何作用?第五段表 明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第四段:教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作用承上启下第五段:警告北宋王朝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明确 :Date文章结构 中心论点分论点事实论断结

10、论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赂秦力亏 破灭之道 (赂者)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不赂者)诸侯所亡 固不在战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齐附于秦 燕行刺客 始速祸焉 赵诛良将 用武不终不战胜负判 智力孤危败亡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无使为积 威之所劫 承上启下 (借古)勿从六国 破灭之故事北宋王朝 (讽今) Date引证法,引用古人的话,以加强论证的说 服力。例证法,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以论证 观点的正确性。对比论证,用秦国与六国对比 ,六国之间的对比,以证明六国破灭的历史必 然性。此外还用了因果论证、假设论证。论证方法?课堂小结Date通假字和词类活用 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 以地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 义不赂秦

11、: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存。 李牧连却之: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退却。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选项是( ) A、 暴霜露 B、 暴秦之欲无厌 C、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 D、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暴,通“曝”,这里指“冒着” 厌,通“餍”,意思是“满足” 无,通“勿”,意思是“不要”Date知识累积 古今异义 其实百倍: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后秦击赵者再: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始速祸焉:招致;今:指速度快。 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今:一个词,指人 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 决问题的能力。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12、:先例、旧事;今:真 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件。Date文言句式 判断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介词结构后置句 赵尝五战于秦 被动句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后牧以谗诛。 省略句 举以予人 至丹以荆卿为计Date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以荆卿为计 邯郸为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为- 六国破灭 薪不尽,火不灭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并力西向 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丧失,丢失,动词 灭亡,动词。 作为,动词成为,动词 被,介词 治理,动词 灭亡,动词 熄灭,动词 如果,连词 向着,朝着,这里为“对付”,动

13、词 名词,军队名词,军事、战争一词多义Date 或曰 或未易量 以地事秦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终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故曰“弊在赂秦也”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 也许,或许,连词 侍奉,动词 事情,名词 起初,副词 才,副词 终于,副词 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所以,因此,连词 旧,形容词 良将犹在副词,还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动词,好象Date课文第2、3段分别论证了两个分论点,是怎样论证的? 与中心论点的论证有什么关系? 分析:课文第2段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 之道也”。作者主要是用事例和引用的方法,针对韩、 魏、楚三国赂

14、秦的弊端进行论证。先摆出秦“战胜而得” 与诸侯“战败而亡”的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突 出强调了“秦之所大欲”与“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 论断。否定了与论题相反的论点,既照应了开头,又为 下文的进一步论证作好了准备。接下来,从“思厥先祖 父”到“而秦兵又至矣”几句,虽是想象之辞,但形象地说 明了诸侯之地得来不易,然而他们却“视之不甚惜”,为 苟安一时,便轻易地拱手与人,这样,非但不能保全自 己,反而加深了敌人的侵吞欲壑,遗患无穷。 Date接着,作者运用推理得出结论:由于“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诸侯就越地少国弱 ,而“侵之愈急”,暴秦就越地多国强,因而得出结 论为“

15、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而后下一肯定判 断:终究发展到国家破灭是必然的。最后又引用 古人的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 灭”,作比喻论证,贴切恰当,既补充了上文的论 证,又含有收束之意,而且使论证深入浅出,明 白易晓,增强了说服力。Date 这一段,是从正面直接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从 而抓住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实质进行 论证。所以,只要作者有力地、令人信服地论证 了第一个分论点,就从根本上论证了中心论点。 课文第3段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 。作者主要采用了分层论证的方法,针对齐、燕 、赵三国不赂秦而破灭的情况进行论证。共分两 层论证。第一层论齐国,虽“未尝赂秦”,但它亲近 秦国而不联合五国,所以,五国一旦破灭,它就 必然要被无厌的暴秦所歼灭。第二层分别论证“燕 赵之君”的“义不赂秦”。这两国都能用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