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2讲)命题逻辑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81833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第2讲)命题逻辑2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离散数学(第2讲)命题逻辑2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离散数学(第2讲)命题逻辑2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离散数学(第2讲)命题逻辑2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离散数学(第2讲)命题逻辑2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第2讲)命题逻辑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第2讲)命题逻辑2(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命题逻辑(2)栾新成 四川大学软件学院 85997822 13808024081主要内容v 命题公式及其赋值 命题公式与赋值 永真式 矛盾式v 命题公式的等价 基本等价式 等价式的判断 对偶原理*21.2 命题合适公式与真值表 v 一个特定的命题是一个常值命题,它不是具有值“T”(“1”),就是具有值“F”(“0”) 。(具体内容的原子命题)v 而一个任意的没有赋予具体内容的原子命题是一个变量命 题,常称它为命题变量(或命题变元),该命题变量无具体的真值,它的值域是集合T,F(或0,1)。v 当原子命题是命题变元时,其复合命题也即为命题变元的 “函数”,且该“函数”的值仍为“真”或“

2、假”值,这样的函数可形象地称为“真值函数”,或称为命题公式, 此命题公式没有确切真值。*3命题公式v 定义1-2.1 由命题变元、逻辑联结词和括号按照下述规则构成的表达式称为(命题)合适公式。v 原子命题变元是合适公式;v 如果,是合适公式,则(),(), (),(),()都是合适公式;v 只有经过有限次使用或得到的命题表达式才是合适公式。v 该公式常用符号G、H、等表示。v 哪些形式可以组成命题公式(?)*4命题公式v 为书写和输入计算机及计算方便起见,约定:v (1)最外层括号可以省略v (2)按联结词的优先级的括号可以省略v 联结词的优先顺序:括号最优先, 符合优先次序者,可省去括号。v

3、 相同联结词,按从左到右。v 最外层括号可省去。*5命题公式v 例2.1 v 符号串:(P(QR)(Q(SR); v (PQ); (P(PQ); v (PQ)(RQ)(PR)。 v 等都是命题公式。 v 符号串: v (PQ)Q);(PQ; v (PQ(R; PQ。 v 等都不是合法的命题公式。 v 定义1-2.2:如公式A是公式B的一部分,则称A是B的子 公式。*6公式的解释与真值表v 定义1-2.3 设P1、P2、Pn是出现在公式G中的所有 命题变元,指定P1、P2、Pn的一组真值(如1,0, 1,0,1),则这组真值称为G的一个解释。v 一般来说,若有个命题变元,则应有2n个不同的解释。

4、v 定义1-2.4 如果公式G在某一解释下是真的,则称这一 解释为G的成真赋值;v 如果G在某一解释下是假的,则称这一解释为G的成假赋值。v 将公式G在其所有可能解释下的真值情况列成的表,称为 G的真值表。*7公式的解释与真值表v如何构造真值表 v1)把表分成3部分 v2)最左边为原子变员 v3)中间为子式 v4)最后为公式 v例2.2构造公式G1: PQ的真值表如下:vPQ和PQ的真值表 完全一致PQPPQ0011011110001101*8公式的解释与真值表v例2.3 v构造公式G2:(PQ) ()的真值表PQPQ(PQ) ()001100010100101010110100*9该公式对所

5、有可能的解释取值均为0公式的解释与真值表v例2.4 v构造公式G3: (PQ)的真值 表 v该公式对所有可能 的解释取值均为1PQPQ(PQ)0011011110011111*10公式的解释与真值表v 从这三个真值表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v 公式G3 :(PQ)对所有可能的解释具有“真”值v 公式G2:(PQ) ()对所有可能的解释均具有“假”值v 公式G1: PQ则具有“真”和“假”值*11永真式、矛盾式、可满足公式v定义1-2.5v公式G3称为永真公式(重言式),如果在它的所有解释之下都为“真”。v公式G2称为永假公式(矛盾式,不可满足公式),如果在它的所有解释之下都为“假”。v公式

6、G1称为可满足公式,如果它不是永假的(即存在解释使公式取值1)。*12永真式、矛盾式、可满足公式v 永真式的特点 v 永真式G的否定G是矛盾式;矛盾式G的否定G是永 真式。 v 永真式一定是可满足式,可满足式不一定是永真式。v 两个永真式的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均为永真式。v 这样由简单的重言式,可以推出无数个复杂的重言式。 判定给定公式是否为永真式,永假式或可满足式的问题 ,称为给定公式的判定问题。v 在逻辑研究和计算机推理以及决策判断时,人们对于所 研究的命题,最关心的莫过于“真”、“假”问题,所以永真 公式在数理逻辑的研究中占有特殊且重要的地位。 *13永真式的判断v 命题逻辑的基本任

7、务之一,就是找出那些属于永真式的命题公式。v (1)真值表法(简单、直观)*14永真式的判断v (2)置换(代换,代入)法 v 如果公式A中的一些变元,用一些公式代入,而且每次出 现同一变元时,总用同一公式代入,就可从公式A得到公 式B,则称公式B为公式A的置换(代入)实例(例式)。 v 置换定理:永真式的任何置换(代入)实例仍是一个永真 式。 v 例如:(RS)(M N)(RS)是否为永真 式 v PQ P(永真式) v 对上式中的P,用(RS)代入, v 对Q,用(M N)代入后得到: v (RS)(M N)(RS) v 该公式也是一个永真式*15永真式的判断v (3)公式推演法(等价变换

8、、替换(取代)规(范)则)v 具体方法在下节中介绍*161.3 命题公式的等价v 定义1-3.1 设G、H是公式,如果在任意解释下,G与 H的真值相同,则称公式G、H是等价的 ,记作GH。v 定理1-3.2 公式G、H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公式 GH是永真公式。v 此定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待等价性 等价式的性质: 1)自反性:A A 2)对称性:若 A B,则 B A 3)可传递性:若 A B,B C,则A C*17基本等价式v “” 与“”的区别v 首先,双条件词“”是一种逻辑联结词,公式GH是命 题公式,其中“”是一种逻辑运算,GH的结果仍是一个命题公式。v 而逻辑等价“”则是描述了两个公式G

9、与H之间的一种逻 辑等价关系,GH表示“命题公式G等价于命题公式H”, GH 的结果不是命题公式。(公式是否可以替换)v 其次,如果要求用计算机来判断命题公式G、H是否逻辑 等价,即GH那是办不到的,然而计算机却可“计算”公 式GH是否是永真公式*18基本等价式v基本等价式命题定律 Equivalence v设G,H,S是任何的公式,则: v1:(G H)(GH)(HG)(等价) v2:(GH) (GH) (蕴涵) v3:GG G ( 幂等律) v4:GG G v5:GH HG ( 交换律) v6:GH HG v7:G(HS) (GH)S (结合律) v8: G(HS) (GH)S v9:G(

10、GH) G ( 吸收律) v10:G(GH) G*19基本等价式v11:G(HS) (GH)(GS) (分配律)v12:G(HS) (GH)(GS)v13:GF G(同一律)v14:GT Gv15:GT T(零律)v16:GF Fv17:GG T ( 矛盾律)*20基本等价式v 18:GG Fv 19: (G) G (双重否定律)v 20:(GH)S G(HS) (输出律)v 21:(GH)(GH)(GH) (排中律)v 22:PQ QP (逆反律)v 23: (GH) GH (De Morgan 定律)v 24: (GH) GH。*21基本等价式v 替换定理v 定理1-3.1 设G1是G的子

11、公式(即 G1是公式G的一部分),H1是任意的命题公式,在G中凡出现G1处都以H1替换后得到新的命题公式H,若G1 H1,则G H。v 替换定理是经常使用的重要定理。 *22等价式的判定v 1.真值表法v 2.公式推演(等价变换)v 例3.1:试证 PQ QPv 证:PQ PQ 蕴涵 E2v PQ 双重否定 E19v QP 交换律 E5v QP E2*23等价式的判定v 例3.2v 试用较少的开关设计一个与下图有相同功能的电路。*24等价式的判定v 解:可将上图所示之开关电路用下述命题公式表示: v (PQS)(PRS)v 利用基本等价公式,将上述公式转化为:(PQS)(PRS) v (PS)

12、Q)(PS)R)(结合律) v (PS)(QR)(分配律)v 所以其开关设计图可简化为:*25等价式的判定v 例3.3v 试将下图所示之逻辑电路简化。*26P QR并联符号ANDANDANDOROR与门或门PQR等价式的判定v 解: 可将上述电路写成如下命题公式:(PQ)(PR)(QR)v 利用基本等价公式转化为:(PQ)(PR)(QR) (P(QR)(QR)(分配律) P(QR) (幂等律)v 所以该电路图可简化为:*27PQ R等价式的判定v 例3.4v 证明 P(PQ)Q) 是永真公式。v 证:P(PQ)Q)v P(PQ)Q (De Morgan 定律)v (PQ)(PQ) (交换律)

13、(结合律)v T (矛盾律)*28等价式的判定v 例3.5v 证明P(QR) (PQ)Rv 证:P(QR)v P(QR)(蕴涵)v P(QR) (蕴涵)v (PQ)R (结合律)v (PQ)R (蕴涵)v (PQ)R (蕴涵)*29等价式的判定v 例3.6v 试证明(P(QR)(PQR) Pv 证明: (P(QR)(PQR) v P(QR)(QR)(分配律)v P(QR)(QR) (De Morgan 定律)v PT(矛盾律)v P(同一律)*30等价式的判定v 例3.7v 试证明(P(QR)(QR)(PR)Rv 证明:(P(QR)(QR)(PR) v (PQ)R)(QP)R)(结合律、分配律)v (PQ)R)(QP)R) (De Morgan 定律)v (PQ)(QP))R(分配律)v TR(交换律、矛盾律)v R (同一律)*31等价式的判定v 将下列语句化简:情况并非如此:如果他不来,那么我也不去。v 解:设P:他来,Q:我去v 此语句为: ( PQ)v 化简( PQ)v ( P Q )v (P Q )v P Q v 我去了但他没来。*32等价式的判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