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_学习动机的激发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8370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_学习动机的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_学习动机的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_学习动机的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_学习动机的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_学习动机的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_学习动机的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_学习动机的激发(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学习动机的激发 本章学习提要:本章学习提要: 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含义及功能学习动机含义及功能 学习动机的种类学习动机的种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强化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成败归因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概述案例:小学生中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现象 原因? 何为动机?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 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

2、部动力 。 一、学习动机含义及其功一、学习动机含义及其功 能能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 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 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讨论: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什 么体现? 基本成分: 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 1.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学习需要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 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主观体验形式: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 意向。 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2.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学习期待个体对

3、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 影响因素: 父母对子女的要求 原来的学习成绩 学生在班级中的成绩名次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 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 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分积极诱因和消极诱因 学习期待与诱因的关系 (二)学习动机的功能(二)学习动机的功能 唤起功能唤起功能 指向功能: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强化功能:高的动机水平能取得高的学业成 就;高的学业成就也能增强动机的水平 维持功能二、学习动机的种类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根据学习动机作用的久暂以及它与活动(一)根据学习动机作用的久暂以及它与活动 目标的关系目标的关系 直

4、接的近景性动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二)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内部学习动机 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 学习者的兴趣所在及追求的目的 外部学习动机 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由学习者或学习活动 以外的客观因素引起的 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 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 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5、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 就而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就而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问题: 这种内驱力从何而来? 学校中哪些教育手段是利用这种自我提高的 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 、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 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 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随年龄、性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随年龄、性 别、人格特征、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别、人格特征、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 素的变化而变化。素的变化而变化。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三、学习动机与学习

6、效果的 关系关系 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可以增强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可以增强 动机作用动机作用;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 为什么? 动机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来影响学习效果的。 而学习行为除了受学习动机的调节和控制外,它 还要受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 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一系列主 客观因素的制约。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 作为重点来抓。 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理论(自学)强化理论(自学) 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强化理论 在个体行为表现时给予需求的满足

7、(强化 ),就会强化保留该行为的外在动机。 可能造成的问题: 学生只为外在诱因而学习,为追求奖励而 读书,为追求分数而求知。但能得到奖励 的毕竟是少数。其他学生因得不到奖励而 学习动机低落。 学生在外在动机的影响下往往对学习的深 入程度不够,不易产生学习的迁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 现的需要基本需要成长性需要 基本需要与成长需要的最大不同: 基本需求一旦满足其需求程度就会降低。 成长需求强度反而因获得满足而增强。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的需要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学的关怀 爱护理解;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尊重

8、的需要 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 渴望实力、成就和面向世界的自信 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 渴望名誉与声望。希望得到来自别 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 思考:为什么有些小学生会有自卑感 、虚弱感或无能感?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 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 的人物。的人物。 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 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全神

9、贯注地体验生活。需要层次理论的演进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比较系统; 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 比较客观、准确。 否定了人的需要的社会历史性; 忽视了个人的自我实现与社会生活条件之间的关 系及其社会价值。 教育启示: 要对成长中的个体给予良好的教育环境, 使其各种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后,个体才会 自发性的继续成长。志存高远动力的源泉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 成就动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 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动机强度 = 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 一个人稳定的追求 成就的个体倾向 某人对某一任务是否 成功完成的主观概率 能满足个体需 要的刺激物 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如

10、何面对 成功机率 大约50 的任务? 成就动机理论的教育意义成就动机理论的教育意义 条件: (1)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创造一定条件 放手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以激励他们强烈的 成就感; (2)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难度要适中; (3)对学生的进步要有明确的、及时的反 馈。小明数学考了50分 题目太难 准备不够 脑筋突然短路 身体突然不适 老师教学问题 黄历说:诸事不宜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 (一) 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归因:个人在行为之后,对行为结果成功与失败的认知解 释。 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 个人以后类似行为动机的强弱取决于其对行为结果所做的 归因。 解释行为结果时,个

11、人所做的归因是复杂而多向度的。为什么这次成功 了/失败了?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 结结果归归因 责责任归归因稳稳定性内在性可控性稳稳定不稳稳定内在外在可控不可控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务难 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态外界环环境成败归因理论的教育意 义 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思考:两个同样获得考试成绩优秀(失败)的学 生由于归因不同,以后的学习动机有什么不一样 ?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免除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将成败因素视为自己的责任(努力)积极 归因。 将成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或其它外在因 素。消极归因习得性无

12、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当个体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时,会导致学习与生活中积极主动性的丧失。这将给其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要点成功能力归因(或兴趣)失败努力归因(或学习策略)思考题:利用动机理论解释 案例 有一位同学,他的家庭情况不好,父亲 生病在家,母亲身体又不好。他认为命 运不公平,但又没有办法,比较悲观。 班主任了解情况后,不仅鼓励他,还给 他讲述了许多逆境中出人才的例子,激 励他奋进。同时,班主任还向学校提议 ,给他减免部分学费。该同学在大家的 帮助下,逐步从消极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不仅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成绩也 上去了。 学习动机的培养的建议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维护好奇心满足学生的缺失性需求爱与归属自尊让学生确切了解学习的性质帮助学生设定他们的目标让每个学生均获得成功的经验。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指导学生正确归因。反馈时要注意的问题(1)反馈可分为课堂质疑的反馈、课后练习反 馈和考试后的反馈,不同的反馈所起的作用是不 同的;(2)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达到了学 习目标,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他离这个目标还有 多远或是否偏离了目标;(3)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反应比让他知道 什么是错误的反应更重要;(4)反馈要及时,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