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总论5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778083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总论5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寄生虫总论5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寄生虫总论5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寄生虫总论5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寄生虫总论5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寄生虫总论5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总论5幻灯片(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clinical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e examination病原生物学系 刘光英 第 一章 总 论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 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作为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检验医学 的一门重要课 程。人体寄生虫学研究的范畴熟悉常见的寄生虫蛔 虫熟悉常见的寄生虫血吸虫 猪带绦虫医学节肢动物熟悉常见的寄生虫毛囊蠕形螨熟悉常见的寄生虫研究的内容主要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 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 诊断、流行和防治的科学。第一节寄生现象与寄生虫病1、携带(phoresis) 一 、生物种间的几种关系共生1、携带(ph

2、oresis) 2、共栖(commensalism ) 一 、生物种间的几种关系共生一方受益 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共栖 鮣鮣鱼 与 鲨鱼2、共栖( commensalism ) 3、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一方受益 一方无害彼此受益一 、生物种间的几种关系共生1、携带(phoresis) 互 利 共 生小丑鱼大海葵裂唇鱼(鱼医生 )多纹石鲈 2、共栖( commensalism ) 3、互利共生( mutualism ) 4、寄生( parasitism ) 一 、生物种间的几种关系共生1、携带(phoresis) 一方受益 一方受害寄生物(parasite)宿 主(host)寄生

3、虫(parasites) 属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生物。二、寄生虫的生活史1、定义 寄生虫完成一代 的生长、发育与 繁殖的整个过程 。2、主要内容: 生活阶段; 感染阶段(期)、虫体侵入人体内 能继续生存、发育 或繁殖的时期。即: 生活史 中能使 人体感 染阶段2、主要内容:感染途径、主要感染方式;(预防有关 ) 移行途径、寄生部位及阶段; (致病有关) 排出方式(病原学诊断有关); 宿主的种类和数量:终宿主、中间宿主 、 传播媒介、保虫宿主。 (与流行和预防有关)生活阶段; 感染阶段(期)、3、生活史类型 (以蠕虫为例)(1)直接型:不需要

4、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3、生活史类型 (以蠕虫为例)(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蠕虫)肝吸虫生活史4、寄生虫的类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 段必须营寄生生活的。如钩虫、疟原虫等(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2)兼性寄生虫 (facultative parasite) 可以过自由生活,但如有机会 侵入宿主体内也可以过寄生生活。如粪类圆线虫4、寄生虫的类别4、寄生虫的类别 (3)体内寄生虫 ( endoparasite )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或组织细胞 内的寄生虫。 (4)体外寄生虫 ( ectoparasite )刺吸

5、血液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吸 血后便离开,也称暂时性寄生虫,如 蚊、蚤当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在宿主体内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如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4、寄生虫的类别(5)机会致病寄生虫 (opportunistic parasite)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 没有出现明显临床表现, 也不能用常规涂片方法检测出病原 体的寄生现象P8 (1)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

6、主5、宿主的类别肝吸虫生活史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 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 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传染源),从 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起到储存、保虫作 用,这些动物称保虫宿主。(3)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储存宿主)5、宿主的类别肝吸虫生活史肝吸虫生活史(4)转续宿主( paratenic host )5、宿主的类别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但可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便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的宿主称为。第三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掠夺营养寄生虫病致营养不良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掠夺营养

7、2、机械性损伤钩虫咬附在肠壁组织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掠夺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性与免疫损伤变态反应、阿米巴肝脓肿蚊叮咬所致严重过敏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见寄生虫感染的免疫)三、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1、全部清除寄生虫,并具有抵御或部 分再感染能力(罕见)。2、部分清除寄生虫,并具有部分抵御 再感染能力(多数)。3、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发育 并大量繁殖。 寄生虫病慢性感染或带虫者第四节 寄 生 虫 感 染 的 特 点一、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寄生虫感染(parasitic 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 症状出现 寄生虫病(parasitosis)人体感染寄

8、生虫后临床症状出现二、带虫者、慢性感染 、隐性感染1、带虫者 (carrier)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病原体还存在,能传播病原体。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 后没有临床症状或 出现症状后未经彻底治疗,而转如慢性持续感染阶段。3、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已于前述)三、幼虫移行症一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其体内移行,造成的局部或全身的病变。1、 定义 三、幼虫移行症 2、 类型 A、 内脏幼虫移行症 B、 皮肤幼虫移行症 皮肤幼虫移行症 三、幼虫移行症 、类型 A

9、、内脏幼虫移行症 B、皮肤幼虫移行症 、特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中丙 球蛋白增多、IgE水平升高四、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组织内的寄生,引起异位病变(ectopic lesion)。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疟原虫血吸虫一、免疫应答类型二、寄生虫抗原特点 (1)复杂性: 来源不同,成分不同l表膜抗原l分泌排泄抗原l虫体抗原虫源性: 寄生虫诊断期 循环抗原 寄生虫DNA寄生虫与 宿主相互 作用: 皮内试验宿主源性: 特异性抗体、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炎症反应物质二、寄生虫抗原

10、特点(1)复杂性: 来源不同,成分不同(2)特异性:同种不同期可有不同抗原(3)共同性:不同种间可有共同抗原三、寄生虫免疫逃避的机制(1)组织学隔离(2)表面抗原的改变(3)分子模拟(4)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四、寄生虫感染宿主免疫应答的特 点1、IgE抗体水平升高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速发型超敏反应阳性五、免疫病理1、型超敏反应2、型超敏反应3、型超敏反应4、型超敏反应第六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一、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1、自然因素2、生物因素3、社会因素二、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 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于某些传播因素,进入另一

11、宿主的全过程。2、传播途径:a、经水传播b、经食物传播食源性寄生虫病c、经土壤传播d、经空气(飞沫)传播e、经节肢动物传播f、经直接传播2、传播途径:3、易感者: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寄生虫进入人体的方式称感染方式, 常见的感染方式有:a、经口感染:b、经皮肤感染:c、经呼吸道感染:d、自体感染: e、其他途径:经胎盘、输血等感染。三、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1、地方性2、季节性3、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parasitic zoonoses)脊椎动物 人保虫宿 主1、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 策略n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我国五大寄

12、生虫病( 1956年): 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 、黑热病我国目前常见多发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疟疾、囊虫病、钩虫 病、包虫病、旋毛虫病、阿米巴病食物源性寄生虫病因使用生鲜食品而感染的寄生虫病新发现和再发现的寄生虫病n根据全国31个省(区、市)调查结果,食源性寄生虫中 最有代表性的华支睾吸虫,其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 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75%,其中广东、广西、吉林3省( 区)分别上升了182%、164%和630%。带绦虫感染率比 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52.47%,其中西藏 、四川两省(区)的带绦虫感染率分别上升了97%和98% 。带绦虫病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等西部 省(区),主要因牧民生食牛肉而感染。 n另外,由于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和鱼、蟹等引起的其它食 源性寄生虫病,如囊虫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肺吸 虫病在局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仍然较高。分析 显示西部地区的带绦虫、旋毛虫、弓形虫等寄生虫感染 率比东部地区的感染率分别高386%、69.44%、45.21%。 第 七 节寄生虫感染的诊断一、临床诊断1、询问病史2、物理诊断二、实验室检查1、病原检查2、免疫学检查3、DNA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