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先进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77088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医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村医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村医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村医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村医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医先进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医先进事迹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村医先进事迹材料村医先进事迹材料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我叫程子良,1949 年出生,安徽黄山市屯溪区人,初中文化,党员,于 1971 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 40 余年的老乡村医生,先后被评为“安徽省赤脚医生先进个人” ,原“徽州地区赤脚医生先进个人” ,原“屯溪镇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多次被原砚忠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现依然坚守在村卫生室从事基层医疗工作。 60 年代末,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经过村里推荐我于1971 年到乡卫生院学习,跟老中医朱民槐学习中医知识传统医学和临床实践,并兼学西医解剖及其他知识。当时我毫无医学基础知识,学习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我想过放弃,但

2、一想起村民对我的信任和期待,我咬牙坚持了下来。当时卫生院西医知识也不是丰富,我自己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间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1974 年回到本村傍霞担任赤脚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担负起傍霞村 930 余村民的防病治病工作。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病人随叫随到。当时参合资金每人每年 5元。为了节约药费开支,能用针灸医治的尽量用针灸,能用中草药医治的尽量用中草药,我一有空就会上山挖集中草药,晾晒、烘制、制作,免费给村民使用。当时 40%病人都用针灸和中草药治疗。在办合作医疗 10 余年中,因我用针灸和中草药为主给病人医治,所以在有限的参合资金里保证了病人有药用及合作医疗资

3、金的正常运转。那时农村里牛、猪、鸡等牲畜还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旦发生意外会给家庭带来不小的损失,为此村里决定还让我出去学习兽医。1974 年 9 月我外出学习,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我顺利完成了学业并还获得原安徽省农学院阜阳分院畜牧兽医系学员结业证书,为我村的畜牧医疗事业保驾护航。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必需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我在 1986 年先后 2 次自费到屯溪区医院及黄山市人民医院进修西医内科。通过这 2 次的进修学习,提高了临床医疗水平,更好更有效的解决了病人的许多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又是一名中共普通党员,我时刻把职业道德铭记在心,天天惦记着周

4、围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非典”期间,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我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按排,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外出归来人员进行随防工作,及时为群众测量体温、宣传防治知识,打消群众的恐慌心理,经常忙到深夜,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休息。那时村卫生室已由我私人承包,业务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家里人很不理解,都在埋怨我说我傻,但是我心里非常清楚:在这重大疫情来临之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怎么能做视不管呢?作为一名老党员怎么能对得起这个称号呢?经过我的耐心解释与说服,家里的人终于被说服了,还积极地配合参与这“防非抗非”的“群众战争”中来,支持我做好“防非”工作。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县的

5、有关政策要求,我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虽然一体化后会影响到我个人利益,但我觉得这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能把我们农村卫生事业做优做强。当时因新卫生室还未选址动工,我便出资几万元把自己的卫生室按照上级要求改造布置作为新农合的医务室,家里人一时难以理解,认为这是卫生院的事,我说现在都因党的政策好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帮助政府解决下临时困难有什么不可以呢。而且后来政府对我卫生室的改造资金也给予了补助,所以我相信政府相信党不会让老百姓吃亏的。 本村产妇杨金花,产后

6、患上关节病,四肢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剧烈,在上级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疗效不明显加上经济困难只好放弃治疗。回家后产妇不能活动只能整天卧床,加之营养不良产妇无奶水,只好将几十天的婴儿托付她的姑妈代养。丈夫束手无策十分着急,如果治疗不好妻子的病,家庭将会变成怎样真是不敢想象。困急中他找到了我,我听后立即赶往他家中,通过和病人的沟通并对她进行了仔细检查,决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通过 2 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比较科学的护理,使她的病得以完全康复。当时农村农民收入低,生活困难加上她家是特别困难户,我没有收她一分钱和物品。如今党的政策好,她全家都健康幸福的生活着。 现年 86 岁的老党员程桃仙患高血压脑

7、梗卧床已近 4年不能下地生活不能自理,家里只有一个未成家的儿子。程桃仙因需常年服药,且又缺乏科学饮食调理,消化系统疾病时常发生。因不能运动经常大便秘结,有时需要用手掏,我给家属做示范并指导家属运作,并隔三差五上门去指导家属怎样调理饮食,减轻患者痛苦。患者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又要常年服药,村卫生室有符合她可用的药,我也经常免费给她。有一次我上门复诊时发现近期患者因经济问题饮食不好,影响了病情,我便拿了 200 元给她家属临时改善营养之用。去年患者有一次突然剧烈腹痛,家属赶来叫我,经仔细查诊确定为阑尾炎,便立即会同家属送往上级医院动手术,因送诊及时未发生并发症且术后恢复较快。 现年 83 岁老人程桂

8、,因患风湿病不能行走卧床 3 年了,今年 3 月份臀部发生褥疮三块,从 4 月份起隔天换一次药,中途患者感冒因身体虚弱需输液治疗,家中儿媳患宫颈癌,治疗费用要 10 余万元,孙女读高三面临高考,家庭确实困难。按规定患者从 4 月份到现在几个月的材料费及感冒期间的几天输液费至少得 XX 多元,我也是分文未收。我觉得我是一名老党员,要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把党的关怀送到需要关心的的病人,使他们感受到共产党的好,社会主义政策好,从而树立战胜疾病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念和信心。 以上是我列举的从事农村医疗工作 40 余年来所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份内职责的几件小事,离党及群众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在这里我还是要感谢党的

9、培养、各级政府和上级各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对我工作中的大力支持。我虽已步入老年人行列,但 40 余年的基层医疗工作,扎根在家乡的热土上,能为父老乡亲服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我自己的真心付出,善德善行,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乡村医生的基本道德,党和村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会鞠躬精粹发挥余热。 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郭爱妮从 1993 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胶州市铺集镇张家屯村卫生室,事迹分别在胶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半岛都市报、青岛日报、胶州卫生局内部交流材料等多家媒体报道。连续多年获胶州市卫生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XX 年获青岛市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XX 年获胶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X

10、X 年获青岛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她,坚守梦想。 郭爱妮是一位坚守梦想的人,时刻期待着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张家屯村位于胶州最西边,是一个很偏远的乡村。毕业后她就回到了父亲为负责人的张家屯村卫生室。她努力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提高诊疗水平,为乡亲们防病治病。父亲去世后,她义无反顾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服务乡邻、做村民健康卫士的接力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她把父老乡亲的冷暖健康记在心间。她热爱本职工作,视病人为亲人,建立起了融洽的医患关系。在张家屯村,一提到郭爱妮的名字,老少爷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村民们对她的评价是从不发火,对谁都乐呵呵的。维护乡亲们的健康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每

11、一个乡亲都健康是她最大的心愿。 去年,本村一男孩赵晓顺在放学途中被车碰倒,当时没症状,但一小时后却出现全身抽搐、休克,家长找到她。她立即出诊,发现病情危急,急忙让自己的弟弟开着车,自己则全程看护转诊到上级医院。经过抢救,孩子生命得以挽救,使家长感激的说不出话来。经过抢救后医生告诉家长:“幸亏你们送来的及时,现在已经脱离危险了。 ”赵晓顺父母感激得说不出话来,郭爱妮听了大大松了一口气。行医 22 年,这种急病人所急、视病人为亲人的例子太多太多,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付出的汗水没有白流,她所带领的铺集镇张家屯村卫生室日诊 100 人次左右,年诊三万人次以上,业务量每月都在铺集镇名列第一。这种超负荷

12、的工作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天天如此,一干就是 22 年。 她,愧对家人、愧对自己。 没有节假日,每周她的休息时间仅星期天一下午,而每天上班也是“上班非常准时,下班从来不准时。 ”小女儿就在一墙之隔的幼儿园上学,但她从没去接过孩子。XX 年春节期间,本来六个人工作都很忙的卫生室只有她自己在上班,除夕下午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打扫完卫生回到家已经是 6 点多了,整个假期只零星的休息了合计能有一天多时间,累得晚上翻不过身来,脸和小腿浮肿,老公心痛她时她还嘴硬:“谁愿意过年生病呢” 。她的手机 24 小时开机,睡觉时放在枕头边;夜里经常被患者的电话或敲门声吵醒,每次患者觉得不好意思时,她反而会

13、安慰患者:“谁生病还挑时候呢”;晚上回家有时累得饭都顾不上吃倒头便睡。 她,对老百姓用心。 她积极参加传染病防控工作,一直坚持两个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特别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甲型 H1N1 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她更是早出晚归向群众宣传防控知识,发放宣传材料。 在公共卫生项目方面,她起早贪黑,为活动不便的 65岁以上老年人上门健康查体,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为张家屯村 XX 多名居民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 、定期为高血压患者测血压,为糖尿病患者测血糖等。她了解每一户村民的身体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的老人得了什么病,谁家有几个小孩

14、,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她都一清二楚,是张家屯村村民的“健康活档案” 。 她,是医保政策的践行者。 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她认真学习医保的相关政策,按照卫生局及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在村卫生室实行医保统筹报销,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为切实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严格按照上级政策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不给病人开大处方,从根本上解除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张家屯村里 70 多岁的张奶奶,带着医保卡来村卫生室看病、拿药。经常患病的她对药品价格已经很熟了,开一盒常用降压药,省了近一半的钱。她非常开心,逢人便说,现在真的是实实在在的

15、感受到了实惠。 她,技术精湛,医德高尚。 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庄甚至诸城市的病人都慕名而来。本村白大娘 84 岁高龄,去年 5 月在县医院ICU 治疗半月,医生基本宣判了“死刑” ,可经她诊断后仍抱着一线希望继续治疗,经过她白天黑夜的精心治疗和看护,老太太病情逐渐好转,后来还能到院子外走走,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老太太及家人逢人便说:“大真有方方”(注:大是邻居对郭爱妮的爱称,方方是有能力的意思)。 郭爱妮对人的手特别敏感,不管胖的瘦的,大的小的,经过细心地观察,对一些很难找的血管,也都凭着手感,做到扎针一次成功。多年的临床经验,郭爱妮有了现在“一扎准”的功夫,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愿意

16、找她扎针。给婴幼儿扎针历来是个老大难,给孩子扎针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孩子需要打针时,她总是先慢慢跟孩子说话,逗孩子开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很多时候孩子还没感觉到疼,针已经扎好了,让孩子连哭都来不及。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打针少受罪,跑远路送到这里打针, “连小孩都知道她手艺好,来这里点名只让郭大夫打。 ” 二十年如一日,她坚守在张家屯村这片热土上,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谈起这些年的过往,郭爱妮感慨的说:“在乡医这个岗位上,我见识、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生离死别,乡亲们信任我、鼓励我,上级领导给我支持和肯定,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父老乡亲的健康,我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 郭爱妮同志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中的一员,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任劳任怨、辛勤耕耘。她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甚至记者采访她时,她自己都记不清干了哪些特殊的事迹,她认为根本不值得留在记忆里,也不需要记忆,因为这些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这就是她的人生信条,她也是这么做的。相信会涌现出更多的象郭爱妮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