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垃圾分类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76848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关垃圾分类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机关垃圾分类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机关垃圾分类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机关垃圾分类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机关垃圾分类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关垃圾分类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关垃圾分类工作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关垃圾分类工作总结机关垃圾分类工作总结机关垃圾分类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XX 年,在市市政市容委和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开拓新思路,转变工作观念,强化管理措施,加快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建设,在创造优美城市环境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 20XX 年的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一、20XX 年垃圾分类工作完成情况(一)城镇地区垃圾分类工作为强化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生活垃圾管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结合我区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实际情况,20XX 年,我区顺利地完成了城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任务,完善了垃

2、圾分类体系建设。1、城镇居住人口达标 10%的居住小区任务数 8 个,包括都丽豪廷、仁合家园、怡馨家园、林荫家园、建兰馨居、海泰家园、金乡嘉园、新兴小区 18 号院,已完成 8 个,完成任务的 100%。2、党政机关垃圾分类达标任务 10 个单位,包括区财政局、区建委、区商务局、平谷中学、平谷二中、平谷一小,已完成 10 个单位,完成任务的 100%。3、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任务 4 个单位,包括中共平谷区委员会、平谷区人民政府、平谷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平谷区旅游局,已完成 4 个,完成任务的100%。4、20XX 年试行免费发放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垃圾袋居住小区 8 个,包括都丽豪廷、

3、仁合家园、怡馨家园、林荫家园、建兰馨居、海泰家园、金乡嘉园、新兴小区 18 号院,已发放小区 8 个,完成任务的 100%。其中,8 个小区先后把印有垃圾分类标识的桶按每户一桶的标准免费发放到了4824 户居中手中,并利用展板、条辐等途径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二)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工作20XX 年,在马昌营镇、熊儿寨乡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区政府又投资 840。7 万元在全区范围内推开此项工作。截止到现在,马昌营镇、峪口镇、刘店镇、山东庄镇、大华山镇、熊儿寨乡、黄松峪乡、王辛庄镇等 8 个乡镇已全部推开垃圾分类工作,共计 119 个行政村;其余的 8个乡镇也已陆续开展,全区共计 206 个行政

4、村推开,已开展垃圾分类的行政村占总行政村的 75%。目前,16 个乡镇已为村民购置垃圾分类专用的桶和袋共 77324 套;为保洁员购置垃圾分类收集车 508 辆;收集车上桶 1524 个,建设存放站 206 处,用于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堆放。二、20XX 年垃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技术方案(一)工作目标20XX 年底,初步形成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及分类处理的管理和运行体系,逐步建立部门之间协作配合、运转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体系。(二)工作任务1、总结经验,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20XX 年,在总结前期垃圾分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平谷镇、东高村镇、镇罗营镇、大兴庄镇、夏各庄镇

5、、金海湖镇、南独乐河镇、马坊镇等 8 个乡镇和兴谷开发区共 69 个行政村的垃圾分类工作。2、整合资源,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按照“户分类”推广进度,结合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每镇配置 3-5 辆分类垃圾运输车辆,到 20XX 年,全区 16 个乡镇基本配齐。相关乡镇要结合前端分类方法、后端处理利用方式等情况,研究和指导辖区内村级制定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的工作方案,落实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的服务主体,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日常管理运行体系。(三)工作措施1、加强领导,逐级建立组织保障机构。各乡镇政府组织建立“平谷区农村地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推进工作会议”制度,研究

6、解决推进中的问题,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工作任务落实。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领导,成立由乡镇政府主管领导挂帅,各行政管理部门为成员的协调工作小组,负责推动本辖区内村级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化资源化工作,逐级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安排专人负责,建立长效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2、政府主导,加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工作的投入。乡镇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落实划转事项的保障资金。并按照相关工作的标准及要求,加大配套资金的投入到位和使用监管力度,加大对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设备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经费保障,建立规范化、科技化、环保化、现代化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

7、处理的管理和运行体系。3、规范实施,建立完善运行管理体系。乡镇及各行政村在实施垃圾分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及北京市的有关要求进行,做到垃圾分类容器配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分类标志符合标准,分类种类达到要求,切实保障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实现。区市政市容委要做好对农村地区开展垃圾分类的指导工作,树立服务意识,帮助乡镇、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建设,督促垃圾分类工作按时完成。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巩固完善取得成果。4、加大宣传、培训和信息报送的工作力度。各乡镇及行政村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增强

8、村民自觉维护和参与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培养村民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做到“勤俭节约、物尽其用” ,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生活垃圾产生。要组织逐级开展干部的专题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民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积极参与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要广泛开展经验交流和互帮互学的活动,善于总结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要建立层级信息管理和报送机制,快速、准确报送相关信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要求,为达到城乡环境洁齐美,江源镇认真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现就此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以开展

9、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提升城乡居民文明行为为切入点,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对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实施源头分类,并对垃圾收集房(桶)、果屑箱等垃圾收集设施进行有效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面源污染,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纵深开展,进一步深化“三个延伸”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二、加强组织领导首先,成立了江源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建立了保洁员队伍。其次,镇党委、政府召开了相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专题会议,落实工作任务,严格考核办法。再次,落实了监督队伍,负责辖区城乡环境卫生监督检查。三、科学规

10、划,合理布点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房(桶)、中转房、果屑箱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房(桶点)每村不少于 10座或每组 1 座,场镇、集中居住区道路两侧果屑箱设置间距按主要街道 25-50m/个,交通干道 80-100m/个。改造后的垃圾收集房应达到两道门、两个投放口、一个公示栏的标准,在一个投放口标明“可回收垃圾” ,在另一个投放口标明“不可回收垃圾”标识。3-5 圾桶为一个桶点,在每个垃圾桶上分别标明“可回收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标识。收集房面积较小不能分隔的,可新建或扩建,也可在收集房侧增设垃圾桶并标明“可回收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标识。果屑箱设置应为双桶,分别标明“可回收垃圾

11、”或“不可回收垃圾” 。四、分步实施、强力推进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行源头减量,为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20XX 月初启动,4 月份开始全面实施,共分为两批次实施,实施步骤如下:(一)宣传动员阶段(2 月初-2 月底)完成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的设计方案、人员培训、宣传动员。实施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关键在基层,基础在群众。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召开群众工作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及时将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的倡议书、宣传单分发到村到户,让广大群众知晓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目的和意义,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二)启动实施阶段(3 月 28 日前

12、召开镇、村、组干部动员大会,重点传达省、成都市和崇州市各级会议和文件精神,全面宣传、贯彻和落实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三)全面展开阶段(4 完成全镇 10 个村、社区现有垃圾收集房垃圾投放口标识牌设置和收集房分隔改造工作,并投入运行。(四)检查验收阶段(5 镇环境整治组对各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改造和设置及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列入季度目标和年终目标考核,并做好迎接市治理办检查的准备。(五)深化阶段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总结前期经验,把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处理工作纳入常态化运行和日常考核,确保常态化、制度化。五、强化责任,分工明确按照

13、“城乡统筹,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具体任务分工如下:镇治理办:负责督促和指导各村、社区及场镇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改造,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施方案及场镇清运、清扫保洁垃圾分类收集的监督管理工作。各村、社区:按照标准和要求实施垃圾投放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标识牌的设置工作,完成现有垃圾收集房分类改造或新建工作,在主要道路节点设置 2-3 幅宣传垃圾分类大型标各企、事业单位:按照垃圾前端分类要求,对辖区内的垃圾收集设施逐步进行改造,设置分类投放垃圾设施(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做好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处理等相关工作。六、分类处置工作取得的成效1、通过近半年的工

14、作,我镇对所有垃圾收集房进行了分类收集改造,场镇上安置了分类垃圾果屑箱,场镇住户全部配备分类垃圾桶。2、试点村工作效果显著我镇试点村在邓公村,全村 21个村民小组,农户 10653291 人。目前,该村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垃圾收集房改造完毕,农户分类垃圾桶全部配备,“一元钱”工程顺利实施, “星级户”评选工作开展的较好,全村面貌较往年明显改善,广大群众非常满意,并积极参与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垃圾分类处置工作中来。七、存在的问题1、仍有个别村、社干部认识不到位,工作进展缓慢。2、我镇基础条件差,有待加强。3、环境治理经费困难,超支严重,镇、村两级财力无法承受。4、垃圾清运车辆不足。江源镇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