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75730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 思思导语: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自读课,教学目标有三:识记生字词,了解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学习采用时间顺序叙述事件过程的写作方法;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知识目标 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过程;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知识目标 难点:能力目标教学准备:学生 试从网上下载、从课外书籍中收集月球的相关知识、图片,按月球的基本知识

2、、月球的传说、月球的形成推测、人类登月、关于月亮的诗歌等方面进行归类。教师 收集尽量多的图片及资料,作好课件。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创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以“神五”的成功发射导入,边讲边演示课件。二 整体感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1 师出示课件,教给学生速读要领。a 注意力高度集中;b 眼珠随文字快速转动;c 眼睛印读,不要嘴念读、心音读。2 学生按要领速读课文a 扫除字词障碍;b 划出人类登月的重要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及人物言行;c 检查速读效果 ,以课件出示答案,学生对照 哪年哪月哪日人类发射了第一艘登月宇宙飞船? 哪个国家的哪些人率先拜访了月球? 哪年哪月哪日人类在月球上印下

3、了第一个足迹?他是谁? 人类在月亮上做了哪些事?三 细读课文建构人类第一次登上月亮的“知识组块”1 学生细研课文a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人类第一次做客月亮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哪几步?b 师抽答并点评。c 课件给出参考答案。2 生“自主合作学习” ,a 根据上述几步,生用线条画出人类第一次登月全过程的示意图;b 依图简述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3 各组派中心发言人班内交流,师点评。四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探月、对科学的兴趣1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课件出示两个问题a 对照人类登月的全过程想一想,我们的“神州五号”如要登月,已经走到了哪一步?b 月亮上要留下我中华儿女的足迹,我们还有哪些步子需要迈?2

4、 回顾“神州五号” 成功发射的精彩画面。(也可播放 Flash 动画,视条件而定。)3 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月亮的相关知识。五 课后作业整合重构关于月亮的“知识组块”以“月亮”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生平上的第一节公开课,业已降下帷幕。过后得到前辈们的指教,可谓获益匪浅。回想起当时激动的心情,就犹如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渴求得到老师的赞许一样。前辈们所指出的问题与自己激动过后的那份平静使我对那节课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准确的评价。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自读课,教学目标有三:识记生字词,了解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学习采用时间顺序叙述事件过程的写作方法;感受

5、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最初的构思是运用提问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能学到一点与人类登月有关的知识。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叙述,思路非常清晰,因此只要稍微点拨,学生会很快能掌握这种叙事方法的。而这节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因此我运用了质疑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说,这节课还是颇顺利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遵循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运用了问题发现的教学组合方法进行教学。从问题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

6、我颇感欣慰的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提问是激发兴趣的手段。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这时他们的思维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他们的思考不只是量上的增加,而且有质的提升。问题悬而未决,思维受到挑战,他们会继续探究下去。这样兴趣就被激发了,兴趣一激发成功,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将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一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但在成功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新课导入时间过长;问题过于琐碎;知识点未能很好地落实;重点不够突出。导入目的是创造情境让学生能尽快进入课堂的学习,但是时间过长的话,会让学生一头雾水,不能体会老师的用意。问题过

7、于琐碎,使得层次感不够强。因为之前只准备用一节课时讲完该课,所以内容过多,一些知识点犹如蜻蜓点水般掠过,未能让学生掌握。由于前面的一些内容耽误过多时间,导致后面的重点部分质疑和讨论不能完全展开,学生的兴趣刚被激发,课就已经接近尾声。最后的一些该由学生探讨的问题只能由老师讲解,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了制约。这可以说是最大的败笔。痛定思痛,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对此的一些思考和感触。一 要熟悉教材,教学的各个部分应做好安排。该怎么导入,怎么结尾,哪些是重点,各部分的时间安排。如果把上课比做打战的话,教材就犹如敌人,要摸透敌人,才能有取胜的机会。因此切忌打无准备之战。战前要根据敌我的情况确定正确的

8、战略战术,统筹好各部分的兵力,才能高奏凯歌而回。二 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文的知识点或许很多,但是有主有次,不能平均用力。因此最好要有取有舍,不要盲目贪多,不要一咕脑儿地全塞给学生。就如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质疑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的奥秘。那么其他的有关登月的细节就不必多费时间,把时间空出来。三 要多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曾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要求。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是主体,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强迫

9、和代替学生学习,惟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这一课最后的质疑讨论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与宇宙有关的问题,问题提得非常好。问题提出总得解决,那谁解决呢?学生自己解决。或许会说以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根本不可能解答,的确是。但是能因为这样就让老师作答吗?不可以。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所以,即使学生不能解答,老师也不能代为回答。这时候,老师要做的就是提示学生通过某种途径找寻答案。更何况有关宇宙的一些问题,老师也不可能全部都能解答,因为老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晓得。因此,要谨记这一句名言。四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

10、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育。学校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而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这个目标切实抓好。而在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中,这个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的探索,学生也许永远也不会去接近科学,了解科学,探索科学。这些知识只会在若干年后被大脑所遗忘,但是一旦兴趣形成,就会驱使他们主动去探寻,大脑里的知识就会不断被更新。而有可能十年过后,有些学生会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从而成就一位科学家。由此可能,这方面的培养不容忽视。某篇文章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不是夸张。正是因为这篇课文中所透露的情感引起了学生内心的一种共鸣,使他重新审视自

11、己,树立起新的价值观。一个新的自我由此诞生。所以,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灵魂的塑造。反思过后,才深刻体验到语文教学之难。作为一个新手,初出茅庐的我,没有一点实战经验。这节公开课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被前辈们发现并指出,对我而言,确实是件好事。因为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对我而言,都是极其宝贵的,它们能让我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收获更多。所以,恳请各位前辈以后多多赐教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总高 25 米,直径 10 米,重约 45 吨。指令舱既是宇航员座舱,也是飞船控制中心。它是高 3. 3 米、底部直径约 4 米、重约 6 吨的圆锥体,锥顶有与登月舱的对接装置。锥顶部为前舱

12、,装有降落伞、仪器设备。锥中部是 3 名宇航员的密封座舱。备有 14 天生活必需品和救生设备。锥底部是后舱,设有 10 台姿态控制火箭及导航系统。指令舱的整体结构由有机烧蚀防热层、铝合金及不锈钢的蜂窝夹层构成。服务舱位于指令舱之后,是个高 6. 7 米、直径 4 米、重约 25 吨的圆筒形舱体。舱内用轻金属结构分成 6 个隔舱,分别容纳主发动机、16 台姿态控制火箭、燃料箱、电器系统等。登月舱由宽 4. 3 米、高 7 米、重 14. 7 吨的上下二段组成。下段有着陆用发动机和交会雷达、仪器舱和蓄电池组、水和氧气槽及 4 条带有触地传感器的着陆支架。上升段是登月舱主体,内有宇航员座舱、生命维持

13、系统、上升发动机、姿态控制火箭、燃料箱、电源通信系统及与指令舱对接用的过渡通道。登月方案的确定,“双子星座”计划的完成,“土星计划”的实施和“阿波罗”飞船的定型,结束了前期准备工作,为人类首次登上月球铺平了道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震惊了全世界。这是世界航天事业的重大损失,遇难的 7 名宇航员是人类航天史上的英雄。尽管人们备感痛惜,这一挫折并没有动摇人类进军宇宙的决心。进军宇宙深处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总有一天必须走出自己的摇篮。宇宙航行是一项难度很大、非常复杂、风险很高的伟大事业,必然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我们应该看到,人类进入太空的历史仅仅 42 年,

14、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发生事故,需要找出事故原因,认真研究,改进设计,但是,人类不会放弃进军宇宙的梦想。自 1957 年苏联卫星首次进入太空以来,世界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目前,人类派出的“侦察兵”各种行星际探测器几乎拜访了太阳系的各大成员,有的还飞出了太阳系。人类探测宇宙的先头部队宇航员早在 1969 年就踏上了月球。人类在开发近地空间方面已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太空的特殊环境使得各种空间实验和各种宇宙探测成为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有效手段。尽管 1986 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给世界航天业蒙上一层阴影,但世界各国仍加紧研制载人航天技术。美国正在加紧研制第二

15、代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空天飞机将能使人类进入太空像乘普通飞机一样方便。此外,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和巴西等一些国家也都在加速发展自己的航天技术。最近几年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航天强国行列。同样,我们坚信“哥伦比亚”号的失事不会阻挡人类进军宇宙的步伐。 “哥伦比亚”号失事后,一些国家的政府纷纷表示他们的航天飞行计划不会因“哥伦比亚”号的“灾难性”事件而停滞不前。科学需要献身精神,科学少不了挫折与失败。历史证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反而更加坚定了人类飞向浩瀚太空的决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类还将重返月球,登上火星。我们相信,随着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大规模开发宇宙的梦想必将实现。这是一篇人类进军宇宙历程的报道。阅读这篇短文可增加了解,并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献身航空事业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