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4554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7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7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7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7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7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拟试卷 7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5 分,共 15 分)1在态度改变的内化阶段中,下列哪一因素其重要作用:()A. 认知因素 B. 情感因素 C. 意向因素 D. 行为因素2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觉知指的是()A. 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B. 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C.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D. 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3“人对人是狼”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名言()A. 杰罗姆 ?边沁B. 约翰?斯图尔特 ?穆勒C. 托马斯 ?霍布斯D. 荀子4有一种观点认为,群体比个体更

2、容易作出冒险决定,是由于决定的责任广泛落到了每个成员身上,任何一个个体都不必对错误的决定承担全部责任,所以群体比个体更大胆。这一对“冒险性转移”的原因的理论解释,被称作()A. 文化价值论B. 责任扩散论C. 去个性化理论D. 领导者影响论5下图显示的是斯滕伯格(R.J.Sternberg)爱情三角理论中分别以三种成分为主导的爱情关系随时间的持续而变化的趋势,图中的 1、 2、 3 分别代表的是 ()A. 承诺、亲密、激情 B. 亲密、激情、承诺C. 激情、承诺、亲密 D. 承诺、忠诚、亲密6现随意列出5 项事件:晚期癌症,只能活3 个月;轻度醉酒的朋友驾车回家;某个女性正在被强奸;电视节目中

3、要求为营养不良的儿童募集2000万元;房子起火,屋里有人呼救。如果按事件的紧急程度由低到高进行排序,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B. C. D. 7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受到了别人的欺侮后,跑到尼姑庵去找小尼姑出气。这一行为属于以下侵犯行为转移与消除方式中的哪一种()A. 社会规范的抑制 B. 对报复的畏惧 C. 置换 D. 寻找“替罪羊”8自我暗示是暗示的类型之一。以下成语中,最能体现自我暗示的是()A. 雾里看花 B. 杯弓蛇影 C. 空中楼阁 D. 含沙射影9英国殖民者在武力征服新英格兰地区印第安人的过程中,对土著居民实施了一系列强制性措施,如强迫印第安人参加一些孤立个人、撕裂社

4、会联系的活动,限制其传统的社会、宗教和经济活动。久而久之,印第安人也就适应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如服饰穿着、语言使用、宗教信仰等。而殖民者随着对土著文化的了解,其原来的文化体系中也融入了新的成分。对这一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将其解释为()A.文化传播 B. 文化涵化 C.文化整合 D. 文化濡化10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在开始时的犯罪是无意的,但随着周围人的鄙视和恶语中伤,他们真的成了“无恶不作”的惯犯,对于这种现象,用下列哪种理论解释最为贴切()A. 随异交往理论 B. 标签理论 C. 精神分析论 D. 挫折侵犯理论二、多项选择题(共8 题,每题 1.5 分

5、,多选或少选都不给分,共12 分)1科尔伯格(L. Kohlberg )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前习俗水平包括以下哪几个阶段()A. 服从与惩罚定向B. “好孩子”定向 C. 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 D. 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的定向 E. 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2社会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有()A.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B. 现在自我、可能自我C. 实用自我、原则自我D. 生理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E. 公我意识、私我意识3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常常保持一致()A. 态度与个人的关联程度较高B. 个体的自尊心强而自控能力弱C

6、. 对应态度的行为是即时行为D. 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来自自身的亲身经历、直接经验E. 个体所持态度内部的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的一致程度较高4菲什拜因和埃杰(S.R.Ascher)于 19571977 年根据他们的研究提出的预测与行为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包括()A. 即时行为准则B. 长久行为准则C. 环境压力准则D. 单一行为准则E. 多重行为准则5紧张减缓理论是社会态度研究中一种代表性的认知论观点,下列理论属于紧张减缓理论范畴的有()A. 海德尔 (F.Heider)的认知平衡理论B. 谢里夫和霍夫兰德的社会判断理论C. 贝姆的自觉理论(Self perception Theory) D. 科尔

7、曼 (H.Kelman) 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E. 费斯汀格 (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6人际关系有许多特点,下列说法能够体现人际关系情感性的有()A. 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体个人的互动过程中B. 人际间的情感倾向可以表现为使人们互相接近或吸引的情感C. 人际间的情感倾向可以表现为使人们互相排斥和反对的情感D. 人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人际关系的存在E. 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直接的甚至是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7二战期间,本尼迪克特应美国的战略决策的需求,专门对日本等国家的国民性格进行研究,写成菊与刀。以下对其观点描述正确的有()A. 用菊与军刀来说明日本国民性的两面性:菊花代表温柔、

8、纯洁;军刀代表武士道精神B. 用日本社会的阶层性及日本传统的教养方式来说明这种相矛盾的状况C. 日本儿童在一岁前倍受宠爱、没有纪律、很自由,到一岁以后就有了严格的训练D. 她认为日本婴儿在“肛门期”后受到独裁性压抑E. 她认为日本婴儿在“口唇期”受到放纵、溺爱8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提出的双因素理论(2-Factor)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种,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A. 工作成就 B. 人际关系 C. 地位 D. 工作条件 E. 责任感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陈述句是否正确,若认为正确,请在括号内打,若认为错误,则请在括号内打,并且在原题上做

9、出改正(共10 题,答对给1.5 分,不答不给分也不扣分,答错扣1.5 分,共 15 分)1效度是指一个测量所测得分数的稳定性或可靠性,亦即测得的分数的可重复性。如果一项测量在同一个人身上数次使用结果近似,则该项测量的效度较高。()2皮亚杰 (J.Piaget)的道德发展理论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玩耍、游戏、博弈三个阶段。()3有时候,个体把自己由于受挫折而产生的不快和痛苦体验、烦闷情绪等竭力排除在记忆之外,从而达到解除焦虑的目的,这种应对挫折的方式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压抑 (repression)。()4根据奥斯古德(C.E.Osgood)1957年所做的一项有关印象形成的实验,人们基本上是从力量

10、(强弱)、评价(好坏)、表现(内在外在)三个角度来描述对一个人的印象。()5量表法是测量态度的一种重要方法,被人们广泛运用的量表包括等距量表、总加量表和语义分化量表三种。其中,等距量表侧重对认知维度的测量,而总加量表侧重对态度情感维度的测量。()6科尔曼 (H.Kelman) 于 1961 年提出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过学习、认同、内化三个阶段。()7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8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特别重要的社会规范有社会责任规范、交换规范和平等规范。()9米勒( N.E.Miller)认为,挫折的存在并不一定会导致个体发

11、生实际的侵犯行为,只能使个体处于一种侵犯行为的唤起状态。()10去个性化现象首先是由金巴尔多于1952 年的实验研究阐释的。()四、填空(每个填空1 分,共 10 分)1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和。2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3凝聚力形成过程由三个基本层次组成,三个层次体现了三种不同的发展水平。第一层次是以为特征的表层。第二层次是以为特征的中层。第三层次是以为特征的深层。4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用和等概念来解释文化的内化。五、名词解释(每个3 分,共 12 分)1主观我 &客观我2自我效能3心理契约 (psychological c

12、ontract) 4共时态边际人六、简答题(每个5 分,共 15 分)1简述社会认知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2对于一个角色丛过于庞大的人,哪些方法可以缓解角色冲突?3 旁观者通常会在认为情况紧急的时候对求助者施予帮助,那么一般而言, “紧急事件”都具备哪些特点?七、综合论述题(共21 分)1前些年,痴迷于“”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大学教授、大学生等高素质知识分子, 邪教“”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它的兴起和迅速传播有其深刻的个体和社会原因,试运用社会态度的认知论观点对此加以阐析。(11 分)2先看两则新闻报道:“南方网讯:一名来自湖南益阳的16 岁少

13、女,前日( 2003.5.15 )下午在广州白云区京溪路,光天化日下被一男子调戏,少女不从,该男子于是找了一把刀,当着 20 多个围观者,对她狂砍8 刀,围观者中竟无一人上前制止。少女受伤晕倒后,幸好被随后赶来的好心老乡背到了解放军157 医院急诊科。 记者昨日采访了这名被砍伤的少女。她的伤势不轻,医生说大约要1 个月才可康复。”“新华网讯: 2003 年 8 日下午 4 时许,一伙歹徒手持凶器在汉口闹市区公然抢劫两名男大学生,遭到两名大学生奋力反抗。百余路人争相围观,无一施援手,歹徒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一名大学生捅成重伤并抢去部分财物后从容离去。”就以上两则报道中“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请运用你所学到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加以阐释。(1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