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川省德阳市香港马会第五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740939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川省德阳市香港马会第五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四川省德阳市香港马会第五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四川省德阳市香港马会第五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四川省德阳市香港马会第五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四川省德阳市香港马会第五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四川省德阳市香港马会第五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川省德阳市香港马会第五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川省德阳市香港马会第五中学 2016 届高三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 I I 卷(阅读题)和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机读卡卡和答卷上。的姓名、考号填写在机读卡卡和答卷上。2 2将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机读卡对应的题号上,将其余答案写在答卷指定位置。将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机读卡对应的题号上,将其余答案写在答卷指定位置。第 1 卷(阅读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3 题。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绵延 170 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 4 个发展阶段,推出 6 万多种传统菜点、2 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

3、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 ,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 “行秋令” “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 ,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 ,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

4、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 “五菜” “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 (礼记郊特牲2) ,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 ,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 “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中和之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 ,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

5、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 100 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

6、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 170 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

7、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 ,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3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昧”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 “五肉” “五菜” “五果”的固定模式。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 ,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C “五谷充体而不能益

8、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D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二、古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

9、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母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 ”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而愠,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

10、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4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己,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亲友强之,复一朝请。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 ”因移

11、病,罢归东都。(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零五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 唱:倡导 B贼将史思明来寇郡 寇:侵犯C惟尔所适,苟不乏嗣 适:适应 D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B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C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D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

12、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穆宁之父曾以文学著名,因撰洪范外传而受唐玄宗赏赐授官,穆宁则因考中明经科而被调任盐山县尉。B安史之乱时,穆宁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率兵抵抗叛军;后与颜真卿并肩作战,因建议未全被采纳致功业未成。C穆宁深明大义,恪守传统,在前往平原郡辅佐颜真卿抵抗叛军之前,将自己的长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安顿照看。D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但当德宗回到京师后,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5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

13、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 (5 分)(2)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89 题。念奴娇梅辛弃疾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常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注:东君:司春之神。篽:禁苑。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8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

14、要赏析。(5 分)9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每空 1 分)(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2)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 ,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6好大一棵树夏阳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

15、个清明节,我和父亲还有弟弟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也就是那座小县城,去寻她的坟。母亲去得突然,四十出头,便倒在她和父亲所在的造纸厂的车间里。那天是 4 月 15 日,还有两个来月,我就要参加高考。父亲犹豫再三,还是告诉了我。父亲指着饭桌上一个黑漆漆的骨灰盒,对我和弟弟说,你妈在里头。说完,看也不看我们,扭头出去,一屁股坐在家的门槛上,默默地抽烟,任凭我和弟弟在他身后哭得死来活去。母亲的坟,说坟也不是坟。我们全家,除了造纸厂分发的两间低矮潮湿的平房,便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母亲葬在哪里,还真是个问题。父亲袖着手在外面寻摸了一天,回来等天黑严实了,重新领着我和弟弟出了门,悄然上了县城西郊的观音山。观音山是一座孤山,树木葳蕤,山虽不高,却能俯视整个县城。从观音山的北面上山,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翻过山顶,到了南面的半山腰,衍生出一个岔路口,往左是回县城,往右是去造纸厂的一条小路。父亲在岔路口站立了一会儿,带领我们往左走了下去。走了两百步,父亲指了指路边,叹了口气,说,就这里吧。一个小时后,母亲的骨灰盒,被我们安葬在一个小土包下面。父亲生怕别人发现,特意弄了一些草皮盖在新土上,还移栽了两棵小树侍立两旁作为记号。临下山时,我们三人站在母亲的坟前,望着山脚下的一城灯火,神情漠然,彼此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如父亲所愿,我总算为他争了口气,被南方一所大学录取了。父亲也因为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