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解说、观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4089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55 大小:6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解说、观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解说、观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解说、观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解说、观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解说、观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解说、观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解说、观感!(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解说观感要留住我们的乡韵记住我们的乡愁(刘奇葆)导语: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组织实施,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该纪录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选取 100 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是一部以看得见的古村落为载体,以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型纪录片。播出频道:CCTV-4 中文国际频道播出时间:首播20:00 重播5:05 13:30 清朗网络青年力量我的美丽乡愁青年一代,大多在外拼搏,乡愁尤甚。乡愁不是哀怨惆怅,而是事业的起点、拼搏的基

2、石、精神的归宿,它代表着积极向上的力量。乡愁,也该像记忆中的绿水青山一般,是清朗的。欢迎分享你的美丽乡愁,用心中纯净的乡愁,涤荡网络的阴暗面,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习近平赞云南白族村落: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走遍天下,忘记不了家乡。网友昵称 “润水之清明” : 乡愁不止于一块特定的空间,2 一旦你想起,就是已回到了故乡。要记住,更要保留!网友昵称“兰若山居” :看了第一集,说福建培田村的。不错。我作为一名山村出来的游子,很多年前又回到山林,这也许就是乡愁。半月前为村中古寺撰写的碑文,专门说到寺院珍藏的乡规民约碑的重要价值。也提出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仅是硬化路面,修厕所或者村民选举,

3、更重要的是得重续继承天人合一,祖德流芳的文明香火。网友“ September_tt” : 舌尖上的中国中的美食仅仅是外在, 内在还是灵魂深处的乡愁情结。CCTV 记住乡愁是能唤起我们内心的纪录片,当下,历史车轮在城镇化的道路滚滚向前,这些被记录下来的乡愁是幸运的,证明这些是被保留下来的, 有些人的乡愁已没有了模样!记住也要保留!网友“一酥阳光” :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对传统文化也有了一些影响与变化。与儿子在新年伊始收看记住乡愁,那长长的青石板路见证了近千年舒氏家族安居乐业,孝道传家的故事。传统美德能世代传承。网友“巫胜荣” :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雄厚的资产,也是强国梦实现的最

4、核心成分。本节目的播放,对民族复兴,真是功德无量。网友“爱吃咖喱的胖猫”:讲和修睦。对祖训最好的传承!希望有机会能够去探访它的美!3 网友“赵鹏” :感觉央视的节目越来越承担起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了!满满的期待!刘奇葆:加大力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布时间 : 2014 年 03 月 28 日新华网北京3 月 28 日电作为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的讲话充满了紧迫感。他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不久前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方案,提出改革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 年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

5、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现在距离2020 年只剩下7 年,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刘奇葆是在3 月 24 日至 25 日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说这番话的。在会上,刘奇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作了阐释。他说,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启动,迫切需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推动文化体制与其他各领域改革协同推进,推出更好更多精神文化产品。刘奇葆指出,这些年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有的文化单位体制改了,但运行机制还没有改到位,4 没有真正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这就需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的文化

6、企业进入市场后,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生存发展,这就需要探索建立必要的扶持机制,增强文化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有些方面改革关联度高,单兵推进难以深入,这就需要统筹谋划文化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领域改革,统筹谋划文化体制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刘奇葆说,文化体制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仍然在路上,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刘奇葆都一一作出部署。关于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推动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刘奇葆说,这是一个难点,但不管多难,都要坚定不移向前推进。探索

7、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是针对已转制国有传媒企业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目的是在股份制改造中始终保持对传媒企业的管理权。刘奇葆要求,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规定,明确适用范围、行使主体和配套机制,坚持试点先行、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5 制,刘奇葆指出,要瞄准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积极推进报网融合、台网融合,形成一体化发展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传播体系,推动全媒体发展,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通过科学的融合后继续成为主流媒体。在谈到重视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努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时,刘奇葆说,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民族的、本土的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和复制的重要价值,

8、同时也面临被边缘、取代、衰落甚至消亡的危险。他动情地说:“要留住我们的乡韵、记住我们的乡愁。”他要求加强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传承独特的风格样式,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有历史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刘奇葆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导向,做到蹄疾而步稳。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任务分工,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形成有效工作合力。各地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要尽快研究本地区改革的任务台账,扎实推进各项改

9、革任务。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中国新闻人民日报2015 年 01 月 08 日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6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这是我做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文字统筹时脑海中一遍遍闪过的句子。由中宣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 年 1 月 1 日正式开播。尘封了百年的传统文化实体,以百集纪录片的形式重回岁月和大地。这些节目,既是一出出生命大题,又是一份份绝好的答卷。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在这100 个

10、“考场”里,一次次展开,一次次收起, 仁心写,义举答,子子孙孙答不够,一答就是百千年。我看到,但凡得高分的家族、村落,他们都有共同的遵守,没有忘记国家社稷,没有忘记祖先,没有忘记恩情,没有丢掉根本。 但凡兴旺的家族,都有家谱、祠堂、祖训,并且像守着生命一样守着这些家谱、祠堂、祖训。仁义礼智信,孝悌勤俭廉,在这些土地上,已经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我还看到真正的励志和制度,真正理解什么叫师道尊严、什么叫商道贾德。我发现晋商成功的秘密并不全在经营7 里,徽商成功的诀窍并不全在谋略里;还发现幸福原来也在五常十义里, 甚至就在一餐一饮、一草一木里。看着这些台本,我突然觉得,人一旦没了故

11、乡的概念,一切病相就要来了。现代人生活在城里,没有一个共同的地理凝聚力, 房子常常换, 漂泊感就来了, 漂泊感带来无根感,无根感带来焦虑。不像古人,不管走多远,心系故乡。太多的故事让人泪眼婆娑。甘肃哈南村 是一个把“忠”自觉化的村落。战时,他们把“忠”用于卫国;和时,他们把“忠” 移于建设。 据记载, 明初时朱氏祖先立下赫赫战功,朱氏后人便把“忠勇传家”作为家规祖训写进了族谱。历史上,朱氏一族先后有11 人为国捐躯,从军报国也就成为哈南村的传统。每逢外敌入侵,“母送儿,妻送郎,父子争相上战场”催人泪下的场面,就会在这个小村庄里出现。汶川地震后,哈南村也是重建速度最快的村落之一。在安徽屏山村,

12、明嘉靖年间,舒善天进京赶考,高中探花,衣锦还乡之际,发现相依为命的老母病倒家中,便弃官侍母, 直至终年。还是屏山村,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成功塑造“抗战夫人”王丽珍的人民艺术家舒秀文,当年一月挣30 块大洋,会把 25 块寄回家里。在山西静升村 ,王氏十六世祖王寅德与人合伙做生意,对方早亡,他把属于对方的钱分文不少地还给人家后代。做月饼的吴丽霞家,如此在乎月饼切开后的匀称,不单是讲究月饼的品相,更是考察做月饼的人心是否8 匀称。他们相信,心匀称,手下的活无不匀称,心不匀称,手下的活难以匀称。读一出出台本,我就像是在给祖先的老屋拂尘,给祖先的德容擦灰,给祖先的衣襟掸土。我是那么急切地想等到下一出

13、,又是那么紧张地看着每一出,一遍不够,两遍不够。多少次,我的键盘上落下一个不肖子孙的热泪。就连晚上做梦,都在乡愁之中。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多么幸运,我们有这么伟大的传统,这么优秀的祖先,这么智慧的文化,这么可爱的同胞。作为一个作家,我是多么幸运,能够以这种方式,亲近我们伟大的传统,为祖先尽上一份小小的孝心。在这些节目中,我看到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故事,远比在任何一部小说中读到的精彩。很难相信,倘若没有这40个摄制组长达9 个月的艰辛打捞,任凭他们淹没、流失,对中华民族来说,将是何等的损失。有了这 100 集,我们就可以回答,人类将走向何方。有了这 100 集,我们就可以回答, 子孙将向哪里去。

14、有了这 100集,我们就有了底气。孔子不但是中国人,而且正在以乡愁的方式活在大地上。端午不但是中国的,而且正在以乡愁的方式活在大地上。我还看到了二十四孝的现代版,看到了精忠报国的现代版,他们有名有姓,有脸有面。此刻,我更加笃定,只要我们把根留住,只要我们回到9 根那里,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春来草自青,草的答案不在草本身,而在春那里。乡愁中的传统,传统中的乡愁,正是我们一刻都不能离开的春风。王石川:留住老宅才能记住乡愁发布时间 : 2014 年 01 月 06 日来源:京华时报郑州一处有百年历史的老宅院因面临征迁,引来众多网友和文物保护志愿者的关注,在各方呼吁下,其所在的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回应暂

15、缓征迁。这处老宅是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安氏大院,位于原新郑市龙王乡庙后安村,距今已有116年历史。百年老宅,保留了历史现场,见证了时代风云,一旦拆除,一切将不复存在,哪怕废墟上建起美轮美奂的华庭,也是蹩脚而缺少沧桑的土豪金。前不久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 ,还提出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老宅不能拆,为了乡愁,为了记忆,更为了她的文物价值。老宅已被暂停拆迁,但仍让人难释重负。没有法律的盔甲,没有制度保障,今天她幸存了,明天遭遇了鲁莽的推土机也许就会死于非命。据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新郑市文物部门对该老宅进行了登记,

16、并上报申请文物保护单10 位,但最终未获批。为何未获批,是资格不够还是被商业利益裹挟?无论如何,留住老宅,才能记得住乡愁。记住乡愁,别忘了文化寻根路-贵阳日报2015 年 01 月 08 日中国有 60 万个村庄,约5000 个古村落,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界定为传统村落的有1561 个。纪录片记住乡愁的镜头对准了其中的100 个村落, 以家谱祖训、以古老小学校的校训、以“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讲述中华传统美德在民间的千百年传承,寻找的则是传统文化的基因。从元月 1 日起,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 ,真实记录“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村落里的千百年传承故事。让乡愁生出根,长出灵魂当下的中国, 城镇化的脚步轰隆作响,这是历史的必然。无数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实现自己创业梦。根据近日发布的2015 年春运临客开行方案,铁路春运预计将发送旅客5272万人,同比增长11%。随着城市版图不断扩张,乡村的景象却日渐凋敝,尤其是大批移民离开故土融入新生活,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许多现代人找不到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