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3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73961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3(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应用音乐心理学应用音乐心理学教师:周海宏教师:周海宏*说明:点击小喇叭开始播放音乐,按Esc键停止播放。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音乐表现内容的音乐表现内容的可能性可能性与与限度限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 (二)(二)音乐理解的音乐理解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与与多解性多解性及及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作为一个欣赏者作为一个欣赏者,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你,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你 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困惑困惑:是不是我“没有音乐细

2、胞”,“缺少理解力”,“想 象力差”?就是听不出就是听不出乐曲解说乐曲解说中所说的表现内容!中所说的表现内容!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作为一个欣赏者,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为什么同一首作品会 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呢?不同的人对同一首作品的理解不同!你自己的理解也经常与别人的理解不同!甚至演奏家之间对同一作品的处理也不相同!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本节课的任务是:本节课的任务是:用用“ “联觉联觉” ”的心理活动规律分析与解释的心理活动规律分析与解释 音乐的表现内容音乐的表现内容与与内容理解内容理解的特征的特征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

3、二) 一、音乐表现内容的一、音乐表现内容的可能性可能性与与限度限度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之所以会“听不懂”,其实就是因 为听众无法从音乐音响的体验中感受 到音乐的表现对象。对此,我们还要回到联觉对应关 系的规律上去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听 众的理解能力差,而是有着深层心理 原因的。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音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音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1. 1.音高音高声音只有声音只有五种五种属性可以引起联觉属性可以引起联觉2. 2.音强音强 3. 3.速度与节奏速度与节奏 4. 4.起音速度起音速度5. 5.紧张度紧张度应用音乐心理学第

4、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联觉对应关系 既是音乐表现的条件 又是音乐表现的限制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作为条件:凡是其感性特征能够与音乐音响形成联 觉对应关系的对象,均可以成为音乐的表 现内容;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没有感性特征,或其感性特征不能与 音乐音响形成联觉对应关系的对象,都不 能成为音乐表现的内容。即便作曲家有这样的愿望,听众也无 法从中感觉到作曲家的表现意图!作为限制: 许多对象音乐无法表现!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明确、具体的视觉对象:比如家具、水果、长相纯理性的抽象概念:比如“博爱”、“平等”什么内

5、容音乐不 能直接表现呢?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 很 多乐曲介绍中说的东西你是听不 出来的。凡是没有感性特征,或其感性特征 不能与音乐音响构成联觉对应关系的东 西,音乐都不能表现。比如下面这首曲子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G格什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在一个阳光和煦的早晨,一个 美国人漫步去爱丽舍广场,走过 一家敞了门的咖啡馆这位美国人 过了河,坐在左岸咖啡馆的露天 席上” 让我们来听听音乐是什么样的迪姆斯泰勒(Deems Taylor)应格什温之约,为一个美 国人在巴黎写的解说词。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6、并不是因为听众的欣赏水平与并不是因为听众的欣赏水平与 理解能力差,而是音乐作品根本就理解能力差,而是音乐作品根本就 没有能力没有能力表现这样的内容。表现这样的内容。没有人能够听得出来!没有人能够听得出来!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许多许多“乐曲解说乐曲解说”或或标题标题中所指中所指 出的音乐作品的表现内容,都是音乐出的音乐作品的表现内容,都是音乐 作品无法表现的。因而也是难以被听作品无法表现的。因而也是难以被听 众理解的。众理解的。这就是有那么多人这就是有那么多人“听不懂听不懂”音乐最主要的原因。音乐最主要的原因。不等高线不等高线 电离电离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

7、的心理机制(二) 二、音乐表现内容的二、音乐表现内容的模糊性模糊性与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对于表现对象来说,音乐所能表现的对于表现对象来说,音乐所能表现的 仅仅是其非常有限的与音乐音响有仅仅是其非常有限的与音乐音响有联觉对联觉对 应关系应关系的感性特征。的感性特征。而这些感性特征对于确定一个明确的而这些感性特征对于确定一个明确的 对象来说是非常对象来说是非常模糊模糊而而不确定不确定的。的。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猜猜乐曲的表现猜猜乐曲的表现 内容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是德彪西的

8、钢琴曲:是德彪西的钢琴曲: 亚麻色亚麻色头发的头发的少女少女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音乐能否使人明确地产生对表现对象 的感受取决于:比如:充分而持续稳定的联觉对应关系。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低音、慢速、下降悲伤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低音、慢速、上升庄重、崇高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悲伤+崇高这首乐曲就是巴赫的约翰受难曲!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音乐音响表现对象联觉对应关系 充分 持续稳定 没有充分的联觉对应关系 音乐就不能使人产生明确的内容理解 。总之,必须指出的是应用音

9、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Bach: Prelude & Fuge No.21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02 in A,Op.2 No.2-Allegro vivace当一首作品的音响给人的感觉不能 与任何对象发生充分的联觉对应关系时 ,人们就无法从音乐作品中产生对表现 内容的理解。而这样的作品是大量存在的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于形式美的要求,音乐音响出往 往要不断地出现对比性的材料性 质相反的音响,从而导致音乐音响难 以与某种对象形成持续稳定的联觉对 应关系,这就使听众难以捕捉到明确 的表现对象。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

10、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对音乐表现的理解过程, 其实是一个大脑的搜索过程。在记忆库中搜索其感 性特征与音乐音响具有联觉对 应关系的对象。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如果在大脑搜索到这一对象前,音乐音响的 特征又发生了变化,则新的音响引起的联觉就使 得前面的搜索方向发生根本的变化,大脑就需要 重新搜索具有新的感性特征的对象。如果这样的情况一直下去,结果就是直到最 后也不能锁定一个对象,于是就发生了“听不懂” 的现象。如果大脑已经成功地锁定了一个对象,进而 新的音响又使大脑锁定了另一个对象,而这两个 对象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连续性,那么就使得欣赏 者不得不放弃所有已经锁定的对象,

11、于是理解活 动重新陷入迷茫,也发生“听不懂”的现象。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02 in A,Op.2 No.2-Allegro vivace.mp3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三、音乐表现内容的三、音乐表现内容的多解性多解性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如果没有标题、解说、词等文字信息如果没有标题、解说、词等文字信息 的提示,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必然是的提示,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必然是“ “多多 解的解的” ”,即,同一首音乐作品必然会有多种,即,同一首音乐作品必然会有多种 解释

12、的可能性。解释的可能性。造成这一音乐理解活动特点的原因造成这一音乐理解活动特点的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联觉对应关系必然是“多一对应”的关系联觉对应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多一对应 的多种对象均具有同一种感性特征。大大象大河 马大老 虎大山大河大楼大势力大恶 霸大声产生音乐内容多解性的原因之一: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在这个音乐片段中,有两个主要形象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是这样的:不可一视的恶势力、 凶恶的大狗熊、 残忍的大灰狼、 粗暴傲慢的富人

13、第二个主题是这样的:战战兢兢的小松鼠、 大灰狼面前的小白兔、 风中瑟瑟发抖的穷人、 一个小丑这首作品是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两个犹太人一穷一富拉威尔改编成管弦乐队的效果。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产生音乐内容多解性的原因之二:从音乐内容的产生过程看,每个欣赏 者的经验不同,决定了相同的感性特征激 活的是不同人各自头脑中的记忆对象。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让我们来描述一下,音乐作品表 现对象在欣赏者头脑中出现的过程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音乐表现对象的发生过程: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从音乐内容理

14、解的发生过程来看,具体内容的出现,是依据每个欣赏者各自 头脑中已往的经验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只能在自己的经验中 搜索音乐表现的对象,其结果必然导致音乐 内容理解的多解性。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由于欣赏者各自经验的不同, 由同一作品联想到的内容自然有差异。从音乐作品理解的过程看, 音乐内容理解的多解性是必然的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产生音乐内容多解性的原因之三:听众对音乐作品注意的不同引起的差异。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同一音乐作品,往往同时鸣响着不同听 觉属性的音响,而注意不同的音响部分,就 有可能产生理解的差异。应用音

15、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慢板乐章 请分别注意大提琴与双簧管旋律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 二乐章的片段,请分别注意弦乐的旋 律与钢琴部分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柴可夫斯基如歌风的行板 注意上行者会觉得音乐是明朗而积极的, 而注意下行者,特别是半音下行时,则会 从中产生悲伤的情绪体验。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作品中不同 表情性音响要素注意选择的差异 。有人认为莫扎特的作品是明朗、积极的,有人认为莫扎特的作品是悲伤的, 有人则认为莫扎特的音乐是“含着眼泪的笑”,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一但我们将自己的注意力具体集中于 某一处音响时,就会发现,所有这些对音 乐表情的判断都是有联觉对应关系依据的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总之: 以联觉对应关系为依据的音乐表现机制, 决定了音乐内容理解的特征:不确定性与多解性。应用音乐心理学第三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二) 本课思考题 :1.为什么说音乐表现听觉之间的内容是有限度的?2. 被音乐所表现的对象必须具有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