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欧阳修散文的抒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9305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谈欧阳修散文的抒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略谈欧阳修散文的抒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略谈欧阳修散文的抒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谈欧阳修散文的抒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谈欧阳修散文的抒情欧阳修的散文是北宋中期文学的一个代表。晚唐五代以至宋初以来,骈文再度泛滥, 以欧阳修等人为首发起的古文运动,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揭开了不但在宋代、而且在整个中国散文文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是庐陵人。早年他因家贫而斗志高涨,积极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庆历新政。这时期, 他的文章多为政论文,抒情色彩并不强,只是注重文章的抨击力和说服力。比如著名的朋党论,就痛斥了旧党对新党的诬陷。然而这段时期并不是说与欧阳修抒情性散文文风的形成影响不大,相反, 我认为, 这一时期至少有两点明显促进了欧阳修散文文风的定型。首先, 正是因为这一时期

2、的欧阳修多次触动上层阶级的利益,才导致他的被贬,即进入第二阶段; 其次, 这一时期他也接触到了众多的散文名家,为他后来的抒情文风的形成起到了借鉴作用。在第二阶段, 欧阳修虽然被贬却依然对文化建设事业有着相当大的热情。他批判当时盛行的险怪奇涩的“太学体”,使得“场屋之习,从是遂变”。同时,他也写出了艺术成就最为高的永州八记等游记散文。这一时期,欧阳修将抒情性这一特征在散文创作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然而, 由于对当时的王安石变法持怀疑和抵制态度,致使王安石不满,欧阳修最终于神宗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在这一时期,欧阳修连受贬斥,早年的进取心逐渐淡泊,文章也更加的注重山水的渲染和感

3、情的表达。欧阳修的抒情文章题材广泛,或抒发身世之感, 或刻画自我形象, 或表现对人生的体验,或寄托对亲人的哀思。这些文章中都有着鲜明的自我形象,充满了强烈的抒情色彩。欧阳修为散文再次开拓了更为广阔、更富有文学价值和抒情成份的美文领域,从抹杀性情的道学家手中争得一块表现个性、表现真情的宝贵园地。我认为从微观上看,欧阳修散文的抒情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注重以融情于景、层层递进的艺术手法来写山水和志趣。以 醉翁亭记 为例,欧阳修并没有开始就点出醉翁亭的方位和由来,而是从大处着手,先写山峰、酿泉之妙处,再引出“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样写不但使主体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趣味,而且在一层层

4、的渲染中,给人一种曲径探幽的感觉。中间一段描写山间四时的景色,细细铺陈,从多个感官角度描写,视觉上的晦明变化,嗅觉上的幽香扑鼻,触觉上的风霜高洁等,从各个层面表现出景色的美好,从而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接着描写太守与行人觥筹交错的宴乐场景,由众人的把酒言欢、随性尽情, 渲染出与民同乐的气氛,在这种和谐的状态下,表达出欧阳修对儒家提倡的仁政思想的赞同和继承。最后一段则完全是围绕“乐”字而写,由山鸟之乐推及人之乐,由人之乐推及太守之乐,层层转换, 层层铺垫,融乐于欧阳修自己的政治理想中,抒发了自己尽管身遭贬谪,然志向益坚,保持着自己富国强兵的抱负。其次, 欧阳修的语言和句式上别具特色,这在中宋风格渐

5、趋一致的大时代背景下,独树一帜。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一唱三叹,使全文都显示出了一种情律。文章不仅用长短句式造成抑扬顿挫的味道,同时用感叹句、反问句加强了感情色彩。比如,“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可以知之矣。”这一段以感叹词引起下文,强烈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突出了人事对国家兴亡的决定性作用。陈振孙在 直斋书录解题中言道, “发论必有呜呼,曰:此乱世之书也” 。章学诚在 章氏遗书中评价欧阳修此文“只是一部吊祭哀婉文体,如何可称史才”。这二人提到的都是关于欧阳修“开篇呜呼”的看法,私以为“呜呼”这二字,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隐隐有一种忧念时事

6、之感。五代史伶官传序可以说是政论性散文,抒情性还不是太明显。而真正的抒情文章,依然以醉翁亭记为例。 醉翁亭记一文中,语言骈散兼行,音调和谐。全文结构紧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融汇贯穿于全文中,错杂而使人深有所感。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对于虚词的运用很注意,几段的开头都用了虚词来转换。此外,全篇共用了二十一个“也”字,却并不显得累赘,反而给人一种朗朗上口之感,充满了音乐回环之美。并且,继王禹偁在黄冈竹楼记中开了“也”字之端后,这也无意中成了文赋的一种新形式。后人曾经总结道,欧阳修善用“清虚”字,正是切中肯綮。最后,我认为欧阳修的抒情归根结底还是落于他的“有情”之上。若是一个人无情,任是使尽千般伎俩、万般手段,也是不可能抒出情来的。在 醉翁亭记 中,欧阳修表达了自己在被贬滁州的逆境中仍能坚持“处穷达, 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 , “轻去就,随卷舒 , 毁誉不以屑的达观胸怀和气节。他在答李大临学士书中所云: “修在滁三年 , 能达于此(指进退穷通之理)而无累于心,然后山林泉石可以乐。 ”这都说明欧阳修本身在写这些抒情性散文的时候,就有着相当丰富的情感,自然,在写文的时候,就能收放自如的抒发自己坦荡的胸怀和旷达的精神。以上,就是我对欧阳修散文抒情性的一些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