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xx年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173455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科技局xx年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市科技局xx年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市科技局xx年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市科技局xx年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市科技局xx年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科技局xx年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科技局xx年工作总结.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科技局市科技局XX年工作年工作总结总结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在全市各级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加快推进科技改革与创新、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一中心,积极贯彻实施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以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活动为突破口,以创新科技工作机制体制、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破解创新提升难题为着力点,进一步谋思路、拓举措,加大抓创新、促转型的工作力度,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科技奖项再创佳绩,由宁波大学为主完成的“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我市首次获得的国家自

2、然科学奖),“基于硫系玻璃的新型红外光学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再创新高,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73647件、授权量达到59175件,均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65件,增长%。二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已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746家(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9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3家(其中省级1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家。三是科技金融取得实质性突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局会同市经信委、市财政

3、局制定了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市首支机构化的天使投资基金正式设立,设立了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中国银行宁波科技支行。四是创新优势企业培育梯队初步形成。全市已有市级科技型企业563家、高新技术企业93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2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56家。截止11月底,纳入统计的723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的%。五是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429亿元,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353项,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碳纤维

4、项目、无醛胶项目、磷酸铁铝电池项目、石墨烯项目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在市落地。北仑国家智能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宁波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列入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六是科技服务业稳步发展。新认定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24项、7家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前三季度,全市纳入统计的限上科技服务业机构数达356家(比上年增加41家),限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七是农业与民生领域科技支撑作用凸现。自主培育农业新品种6个,由我局启动并长期支持的“甬优”杂交水稻项目和“振宁”土鸡项目再获重大新进展,“甬优12”杂交水稻突破亩产900公斤的超高产水平,连续三年创浙江省

5、晚稻高产纪录,“振宁”黄鸡配套系获国家级畜禽新品种认定。“优质抗病甜瓜及瓜类砧木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和监测技术”等一批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科技项目取得重要科技成果。八是区域科技进步迈出新步伐。据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我市科技进步指标相对变化水平再次位居全省第一;在省对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市再次获得优秀。组织编发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XX年度评价报告,XX年全市创新指数为,比XX年上升%。据福布斯首次发布的“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榜单,宁波以的创新指数位居全国城市第八、全国计划单列市第二。九是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新成效。市地震监测预报中心

6、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江北慈城、奉化溪口等地震监测综合台、地震应急信息平台一期工程相继完成。市内地震台网全年观测数据完整,监测数据传输保持连续、通畅。防震减灾宣传、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安全性评价审定等工作有序开展。市本级和八个县(市)(注:老三区参照市本级考核)均达到了防震减灾“平安市县”考核要求。按照全市“三思三创”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精筹划、细布置、抓进度,进一步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在凝心聚力、破难创优上取得新突破。按照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要求,积极谋思路、强举措,把科技工作重

7、心前移,以扶持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抓手,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综合分析当前经济科技形势、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了“科技领航”计划、“智团创业”计划,制定了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实施办法,研究起草了关于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意见,强化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推动实体经济转型提升。发挥职能优势,做好相关决策参谋,充分利用调研考察、专题汇报、工作请示等途径,就我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举措、科技金融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问题,多渠道、多层次向市领导、有关部门反映、呼吁,引起了市委

8、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突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总要求,参与了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决定的起草,明确强化创新驱动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展评价,编发了宁波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白皮书,对11个县(市)区、“三区一岛”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进行量化分析评价。抓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稳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结合上年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的XX年科技进步目标责任书,对全市11个县(市)区、“四区一岛”进一步了全面考核评价,并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将考核评价结果发文通报。由于工作得力、措施落实,在省委省政府对市党政领导

9、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我市及鄞州、慈溪、余姚等3个县(市)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结合省委、省政府新出台的关于坚持和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工作的意见,对RD投入、专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核心指标进行量化分解,按照个性化、差别化、科学化的原则,提出并下达了各县(市)区和“四区一岛”XX年度科技进步目标指标分解方案,并定期举行科技进步考核形势通报分析会,提出针对性的考核评价反馈意见和工作要求,争取做到研发活动“应报尽报”、报表数据真实可靠。以推进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宁波大学等高校调整学科和科

10、研布局,加大对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浙大宁波理工海洋技术研究院、宁波诺丁汉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等涉海科研基地的支持,建成省级海洋重点实验室3家,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产业技术研究,抢占海洋高技术领域科技发展制高点。围绕“4+4+4”产业发展要求,合理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引进共建了宁波中科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中科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杭州湾新区汽车研究院等38家创新载体。加强重大创新载体的跟踪服务,实行每季度调研制度,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诺丁汉大学、兵科院宁波分院、浙大工研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等重大创新载体建立了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突出企业创新载体的培育,支持高校

11、院所与我市企业共建企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支持和工作指导,新培育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认定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3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引进共建技术研发机构38家,组建成立了宁波物流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新培育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8个,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示范项目26个。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管理,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并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估,按孵化企业毕业率给予补助支持。引进竞争机制、

12、放宽市场准入,优化科技中介机构竞争环境,各类科技项目向所有符合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开放。加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力度,组织开展了市级技术转移机构和专利事务所推荐、申报、认定工作。制订宁波市入选“3315计划”高端创业创新团队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明确创新团队在落户注册、资金跟进、人员构成、协议签订、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等方面的要求和政策支持举措。加强对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新认定科技创新团队23个(第一层次3个、第二层次20个),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团队13家。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天使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我市设立了总额

13、为5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每年安排1亿用于对天使投资创新型初创期企业进行跟进投资,通过专业基金化运作,为天使投资人和初创企业架起高效对接桥梁。鄞州区、高新区和镇海区加强与杭州银行宁波科技支行、中国银行宁波科技支行的合作,全年新建授信企业119家,新增授信总额亿元,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亿元。“第六届中国专利周宁波活动周”期间,我市4家科技型企业与科技银行签订了融资额度1000万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向协议。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新认定市级科技型企业261家、高新技术企业189家,新培育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3家。搭建高新技术企业预警平台,定期对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统计

14、、分析和预警。加强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管理和工作指导,分区分批对相关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等专题培训和业务辅导。鼓励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围绕新材料、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认定市级新产品(试制)7178项,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重大科技攻关63项,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0余项(其中,863子课题项目18项、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19项、973计划前期/子课题9项、创新基金项目112项、火炬计划45项、重点新产品21项),获国家科技经费支持亿元。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加计抵扣等政策的落实

15、,XX年度全市有49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所得税减免亿元;有890多家企业享受技术研发费加计抵扣,加计扣除金额(50%部分)达到亿元,实际减扣所得税额亿元。据统计,1-11月,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亿元,同比增长%,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个百分点。以重大活动为载体,加强我市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对接,精心组织中国(宁波)新材料与产业化国际论坛、中国(宁波)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等重大科技合作活动,组织我市企业与中科院、西安交大、英国诺丁汉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对接洽谈、技术交流。“宁波高交会”期间,通过科研智力需求洽谈、高新技术成果推介等系列活动,有16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5个引进共建机构正式签约,项目总投入92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3亿元。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制定出台宁波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立项支持市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9项。“百kW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合作研究与开发”等7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另有18项进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库),到位国拨经费2746万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我市首家以企业为主体的海天塑机国际合作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目前全市已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家)。积极推动与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合作,以象山县为主体,申报创建对台科技交流合作基地(目前已正式报科技部审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