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320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 活动的课程目标思考.探索.实践1.你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还可 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类?2.绘制一张恰如其分地反映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具体目标三者 之间的联系的图。 具有导向、激励和标准的功能。 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 进行课程评价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的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 1.什么是课程目标?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学段1目标学段2目标 学段3目标 学段1目标 学段2目标 学段3目标 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应学龄阶段教育 的性质、任务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确 定的,学生通过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 任务所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是

2、指312年级的中小学生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 习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 现的状态目标维度 总目标的具体内容总目标的特点 国外的目标参照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根据具体的活动主题和具体 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提 出某一主题的具体目标目标维度1.技能与知识 包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具体 类型。 2.过程与方法 具体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各种问题 解决方法的运用能力(如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 与观察、设计与制作、参与与服务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可分为思想意识、良好的个性品质等不同类型。具体内容 总目

3、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 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 质。 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获得亲自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 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 我的责任感。 3、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 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 创新能力。 5、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 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特点1.强调体验性目标(有经历、反应和领悟三个层 次)2.注重实践性目标3.注重生成性目标实践性

4、目标(1)整合知识的能力(2)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信息搜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4)意念转化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5)动手操作和制作的能力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1.英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2.日本中小学“综合学习时间”的总体目 标(培养人性、人文精神和国际意识)3.新加坡的实践课程的总体目标4.我国台湾“综合活动”的总体目标 1、学生与自然 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 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与社会 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 规范,增强社会沟通的能力,养成初步的社会 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 、学生与自我 (1)逐步掌握

5、基本的社会技能,形成生活自 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 奋、积极的生活态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 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1)认识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 (2)包容不同的文化; (3)了解、关心全球问题,有解决全球性问 题的意识; (4)体验人际关系,尊重并关怀不同种族和 人群; (5)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 尊重人、宽容人; (6)把握自己的文化特色,分享自己对文化 建设的价值。 (7)积极应用外语,展现对国际的理解和文 化的学习。“国际理解”的课程目标(1)愿

6、意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 的人们交往,初步具有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 发展的意识。 (2)懂得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尊重 、认同、包容不同的文化; (3)知道世界发展的大体形势,了解全球存 在的主要问题,关注一些全球问题的发展和解 决过程,初步具有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意识; (4)具有一些基本的外语运用能力和社会交 际能力; (5)认识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 在语言、地理社会习惯、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 着差异。36年级“国际理解”课程目标分解(1)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认识并尊重 不同的文化种类。 (2)关心世界人口、资源、贫穷等全球性问 题,有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意识; (3)关注

7、国际形势的变化,知道世界主要的 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了解它们在国际政治 与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 (4)愿意与他人交往,逐步形成与他人友好 相处,共同成长的意识与能力。 (5)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 尊重人、宽容包容人; (6)具备相应的外语运用能力; 。79年级“国际理解”课程目标分解思考1.什么样的目标才算具体化?2.该如何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 标具体化?“城区公交运行情况调查”片段 在确定 “城区公交运行情况调查”这个活动的目标时,通过小 时的分组讨论和自主选择,大家确定了如下一些需要达到的目标:1.了解市区公交车的线路、时间设置会计算实际运行状况。2.对

8、公交车现状存在的公交车公交车因素做出改进设想,并形成 书面报告提交公交部门。3.开阔视野,拓展认知,关心社会公共事业,从小树立乐于服务 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4.培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综合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言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5.培养利用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在学习与生活中运用 现代技术的兴趣与自觉性。具体化目标的要 求具有指向性具有动态性具有可测性目标所描述的状态应该是一些可以测量到的知识、 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具体化是指目标制定针对具体的活动主题 或活动项目。活动目标应该是动态的,可以超越的。“湘雅路明天”片段

9、认知方面 了解长沙近年来的道路、交通方面的变化。情感方面 1、激发学生热爱长沙、建设长沙的热情。 2、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产生对自己研究成果的喜 悦感、成就感。能力方面 1.初步学会调查、采访以及搜集、整理资料。 2. 学会制定计划,参与社会实践。 3、充分发挥想象力,畅想未来,并付诸实践。 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不断改进的习惯。 学习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发现现象,并运用到实践中 去。使学生学会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出新问题。 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后来生成的新目标学生各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学习他人研究成

10、果 ,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成就感、喜悦感,能感受到 与他人争辩、讨论的快乐。 总结研究成果,交流经验。 再进一步生成的新目标 “纸桥”片段认知方面 1、了解桥的分类和桥的结构。 2、通过实验感受并理解力的存在和作用。 3、初步认识作用在一个结构上的各种力。 4、能粗浅知道各种不同类型的承重部位。情感方面 1、让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做事的责任心和细致踏 实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感情。能力方面1、能够搜索各种信息,并能对其进行分类。2. 在周围环境中能寻找发现各种材料,并根据所选 材料性能进行设计、制作。3、能对所设计制作的作品及所采用的材料进行评估 ,能在

11、与外界的交流对比中反思设计制作的过程,同时 进行进一步的修正。4、尝试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路。5、学会观察,用合理的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后 将结论运用到新问题中。6、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能同时考虑问题 的多个方面,并提出大胆设计和猜想。 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明确目标的具体维度区分目标的不同水平采取合适的行为动词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总括式表达列点式表达分层式表达维度水 平 具 体 要 求知 识识 性 目 标标底高了解水平理解水平迁移应用水平技 能 性 目 标标底高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熟练操作水平 情 感 性 目 标标底高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领悟(内化)水平怎样区分目标的

12、不同水平?维维度 水 平 具 体 要 求 知 识识 性 目 标标底高了解水平说出、知道、了解、认识、熟悉理解水平说明、理解、解释、比较、权衡、判断、找出、 选择、识别、调查 迁移应用水平掌握、分析、归纳、概括、确定、判断、优化、 改进 技 能 性 目 标标底高模仿水平模仿、尝试独立操作水平会、能、学会、进行、完成、制定、识读、绘制 、画出、检测、安装、操作、运用、使用、选择 熟练操作水平掌握、实现、灵活运用情 感 性 目 标标底高经历(感受)水平感受、参与、经历、体验、交流、讨论、观察 、调查、参观反应(认同)水平关注、提出、获得、确认、欣赏、发现、判断领悟(内化)水平养成、形成、具有、树立、确立、发展、保持、 增强怎样区分目标的不同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