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德育2016050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208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5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德育20160504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活德育20160504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活德育20160504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活德育20160504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活德育20160504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德育201605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德育20160504(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德育一、德育与德育工作1.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兼顾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工作中要学会“守一而望多”。 (杜时忠德育十论)2. 道德教育不是某时某刻的事,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涂尔干)。德育工作无人不是、无事不是、无时不是、无处不是,即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可育人。3. 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让学生有一种文化自立的感觉,让他们“有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和舒适感, 就像鱼儿在水中自在地穿梭、鸟儿在空中自由地翱翔”。4. 内容上失魂的德育只有分数、只有规则、只有考评方法上失当的德育关爱弱势群体的尴尬(留守、孤困)效果上失败的德育奴才与人才之分、小家子与大家子之别、野蛮与文明之差道德

2、教育的反道德、反生活、反儿童现象二、生活与生活德育生活,即生存与活着。鲁洁教授说:人就是生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各种活动, 这就是生活。 各种各样的生活活动共同构成了人的生活世界。 人的生活是一种创生和实现意义的生命运动。每个人意义世界的广度和深度总是与他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相对应的。生活不仅是现实的,同样也是可选择的、可超越的,它总是趋向于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在。高德胜说: 教育中的回归生活以及生活德育论,实际上就是回到人,回到人的生活,回到完整的人,其实就是教育的人道主义。我认为:回归生活,就是远离假大空, 就是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就是德育的道德性、生本化,就是真德、善

3、德、美德。三、如皋的生活德育为伊消得人憔悴在省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南通站的发言2013年 11 月 21 日于南通银座花园二号楼北海厅一、请归纳出贵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1 条核心经验或亮点。如皋教育系统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亮点,我认为是:德育有“魂”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内容上追求“四无”,即德育工作无人不是、无处不是、无时不是、无事不是,亦即时时、事事、处处、人人皆育人,亦即“道德教育不是某时某刻的事,而是每时每刻的事” (涂尔干)。二是理念上追求“四个第一” ,校长树立“教师第一”的观念,教师要树立“学生第一”的观念,管理要树立“环境第一”的观念,教育教学要树立

4、“道德第一”的观念。三是目标上追求“两个世界”,即规则世界和意义世界(如车辆停放: “请把车辆依次停放”属于规则,“停时规范、取时方便”则属于意义) 。四是方式上追求“三个用”: 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社会, 用儿童的心灵感受社会,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二、请列出贵市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要经验(不少于5 条) 。1. 开展如皋区域“生活德育”研究。出台了如皋市中小学(幼儿园) “生活德育”五年规划(20112015) (皋教发 2011130号) ,共有五大类 20 个项目。2. 开展如皋区域“ 486 德育活动方案”。德育从小手着手,从良好习惯着力,出台如皋市中小学“486 德育活动”

5、工作方案 (皋教发 200778 号) ,如:8 个习惯为“把操做好、把地扫好、把字写好、把歌唱好、把路走好、把话说好、把饭吃好、把物放好”。3. 建设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长江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先进,进行了课程化设计,共分六大类90个课程项目。4. 馆校衔接工作开展正常。如皋有丰富的馆资源,共有三区10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城市规划馆、科技馆、红十四军纪念馆、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馆、长江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李渔纪念馆、丝毯艺术博物馆、李昌钰刑侦纪念馆。5. 留守儿童“ 33433”教育模式在人民大会堂作介绍。三、目前,贵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我认为“未成年人思想

6、道德建设的问题” , 把 “未成年人”的 “未”字去掉即是“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 成人思想道德现实世界仍然雾霾重重。可怜的慈善行为往往也是难去种种功利色彩,可笑的“小手拉大手”活动还不断出现与效仿,2. 成人思想道德素养参差不齐与层次偏低。封建的教育方式与痕迹俯拾毕是、 司空见惯, 无形的杀手不停地戕害着无辜与无奈的未成年人,3. 成人思想道德的育人观念、 方式既封建又野蛮。 每年高考中不知造成了多少可悲的抑郁症、浪荡子。成人化思考而非儿童化、公式化操作而非个性化关爱、 理想化谋划而非现实性出发、空洞化灌输而非生活化渗透。而且我们的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每况愈下是不争的现实,

7、优秀的高中毕业生爱上教育真是可怜希希。道德教育时有几何了解儿童、有几何倾听儿童、有几何真正从儿童内心世界起程?四、贵市对于今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哪些构想与建议?如皋学校德育的构想是:守“魂”守“恒”!德育理念追求生活化如皋坚持前瞻思考, 锁定“生活德育” 方向。市教育局印发 关于印发 如皋市中小学(幼儿园) “生活德育”五年规划 (20112015) 的通知(皋教发 2011130号),区域推进“生活德育”,倡导学校德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他们在自身真切的生活中生活、交往、实践、成长,借助于“真、小、近、新”的感性环境,通过丰富学生自身的经历体验, 不断强化甄别是非善恶的标准,不断

8、积累做人处世的经验,不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如皋市倡导“生活德育”,对学生而言,“处处留心皆是学问”;对教师而言,“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对学校而言“学校无闲人, 人人育人”、 “校园无小事, 事事育人”、“校园无闲时,时时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育人”。在“生活德育”理念指导下,学校就是教室,社会就是课间,生活就是教材,参与就是学习,睁开眼睛就是“上课时间”,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得失成败都是经验。道德教育, 究其根本是一个引导儿童去探寻生活意义的工作。它主要关注的不是教人学会一些谋生的工具性知识和本领,它的关注是在使人懂得什么样的生活是美好的,在

9、生活中有什么是值得去追求的,它要帮助人去生成有意义的生活,去过有意义的生活, 去形成内在于人的、有道德意义的世界。 意义世界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生活实践的过程,它实实在在地表现为一系列的生活联系、生活事件、生活故事。 为此, 儿童意义世界的推进只能在基于儿童自身生活实践的推进。1当然,儿童在这样的生活中是“有痛有痒,有苦有乐,有哭有笑,有思有感”的。面对现实,追求理想,价值引领,让学生行走在意义世界中是我们目前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因此,对儿童的道德教育不能满足于学校规章制度的总类齐全,不能满足于规范约束的执行力,不能满足于学生的规顺规矩, 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而要侧重于对学生生活向善

10、向上的指引, 引领儿童“行走在意义世界中”。意义引领是践行的力量, 是生命质量的追寻与归属。 理想的学校生活需要积极的价值引领,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要增强意义引领的意识性与自觉性, 把握积极意义引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在对学生进行意义引领的过程中, 要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注意引领的适切性、道德性、艺术性和生态性。我们要引领学生在风霜雨雪的不同环境中,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不同场域中,在同学、亲戚、朋友等不同的人群中,在正确与错误等不同情况下进行道德践行。“道德及其学习是每时每刻的事情,而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涂尔干),我们要自觉确立德育工作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无人不是、无事不是的观念,引领

11、儿童行走在向善的生活世界中,让他们每天幸福地、 快乐地生活着、生长着、发展着 ,四、我的德育信条与向往的德育诗境我的和我向往的德育信条:1时时是育人之机,处处是育人之地,人人是育人之师,事事是育人之材。2. 一言一行皆有理,举手投足皆有情,鸡毛蒜皮皆有意,风霜雨雪皆有益。3. 春夏秋冬都要生活,风霜雨雪都可练人,喜怒哀乐都得理智,酸甜苦辣都有营养。4.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5. 道德教育不是某时某刻的事,而是每时每刻的事。16.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作楷模。7. 教材就是让教室内的儿童与教材中的儿童进行富有创意的对话文本。8. 德育的价值:一要“看它有没有引人动作

12、的力量” 、 “引人干了一个动作又要干一个动作的力量”;二要“看它有没有引人思想的力量” 、 “引人想了又想的力量” ;三要“看它有没有引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 , “引人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我所向往的德育诗境:1.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 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五、生活德育课程与教材1. 课程结构框架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愉

13、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乐观向上生活态度)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2. 教材是能够与儿童进行对话的文本教材是一种文本,它不只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文本是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它像一个你在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所编写的教材是能与儿童进行对话的文本。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始终把儿童当作主角。其意图是要使“教材中的儿童”和“教室中的儿童”形成一种“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中的儿童相依相伴,一起“分享阳光、分担风雨” 。在对话的过程中,文本中的儿童不断地向教室中的儿童提

14、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 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在这种融合中,教室中的儿童通过他自主建构,生成一个新的意义世界。 这个新的意义世界既不是教科书所呈现世界的翻版,又不是学生原本的主观世界, 而是教科书与学生在互动之中创造出的一个新的意义世界。我们在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方便。 对话中的学生并不只是倾听的一方,他们是对话的卷入者、参与者,他们的感受、思想、感情和对问题进行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可以向对话的另一方(教材)表

15、达。这样的教材不是外在于儿童的客观存在, 而是与儿童日日相伴的一个亲密朋友。每一课的学习,都是儿童在倾听教科书这位朋友说话的同时,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用文字或图画等方式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这位朋友。因此,学习过的教科书不是可有可无、可以随手丢弃的旧物品, 而是凝聚着儿童思想和感情、体现着儿童创造性的作品集。3. 教材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我们所营造的教材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努力使它富有“童心” 、“童趣” 。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力求做到的是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 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材所倡导的是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教学生活,使儿童在

16、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得幸福而有意义。4. 教材所遵循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我们在编写中的思路是先理清儿童成长历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生活与品德发展的问题,弄清每一个阶段儿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在此基础上生成、设定单元和课文教育主题,而不是传统的靠“德目”来编写,也不是机械的图解课程标准。教材所生成的教育话题和范例,是以儿童的“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的。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我们的取向是:(1)以“真实”的生活事件来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对真实的事件从教育意义的角度作出选择。为达到教育目的,对生活事件有一定的重无能。 生活事件也不可能100% 是真实的,我们追求的是以一定程度的真实来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2)以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不可否认“赖宁事件” 、 “草原英雄小姐妹”也是儿童生活中的事件,对儿童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伟大人物、英雄模范的生活事件对儿童的作用也是相当大的,但这种种生活事件与儿童的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距离,课文中所选用的生活事件更多的是儿童生活中的普通事件, 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