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3034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1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5 -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满分 150分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抒情与宣泄在古汉语中,“抒”字的本义是“泄”,抒情也就是情感的宣泄。有些文学家认为,抒情就是情感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或迸发,是内心情感的宣泄,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说:“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

2、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既已喷玉唾珠,昭回云汉,为章于天矣,遂亦自负,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很显然,李贽是把诗文的写作看成一个抒情过程,而抒情就是把积蓄已久的内心情感,像江河决堤般地倾泻出来,这种情感宣泄常常是狂放的、难以用理性意识控制的。应当指出,这种“宣泄”说抓住了抒情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内心情感的释放,在这个意义上说,抒情过程是一个解开心灵枷锁,消除情感压抑的畅快抒发过程。所以南朝文人钟嵘认为,写诗可以“骋其情”,使人“幽居靡闷”。但是文学抒情并不只是非理性的情感宣泄,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意识的控制与思维的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这正是文学

3、抒情区别于普通情感宣泄的主要特征。首先,抒情主体是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表现的,他不完全是即兴式的有感而发,而是从原发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它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体验、评价和组织。抒情诗人所表现的情感是对情感经验的再体验,而且这种再体验伴随着一种反省似的“沉思”。诗人的沉思是一种诗意的“思”,返回内心的“思”,不同于理论的思考。通过这种沉思,抒情诗人对情感经验进行重新的理解和组织,赋予它一定的组织形式,使之成为一种丰富而有序的情感经验。因此,文学抒情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抒情主体既沉浸在情绪状态之中,又出乎情绪状态之外,意识到表现的内容和表现过程本身。宣泄的情绪是杂乱无

4、序的,只有释放没有构造;宣泄者完全被淹没在混杂的情绪海洋之中,没有自我意识。抒情主体虽也有受情绪左右的被动性,但他首先是主动的沉思者和创造者,他是自由的。宣泄者却不是完全自由的,因为那种貌似自由的、梦呓般的任意放纵的宣泄是被本能欲望和冲动情绪驱使的盲目活动。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曾指出:“企图根据从人类经验的无秩序无统一的领域催眠状态、梦幻状态、迷醉状态中抽取出来的相似 性来解释艺术的所有美学理论,都没有抓住主要之点。一个伟大的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这之所以可能,仅仅是由于他的作品虽然是在处理一个表面上看来不合理性的无法表达的题材,但是却具有着条理分明的安排和清楚有

5、力的表达。甚至是在最狂放不羁的艺术创造中,我们也决不会看到令人陶醉的幻想的混乱状态人类本性的原始混浊。”卡西尔的这段论述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学抒情与宣泄的区别。其次, 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与内心情感经验的重解和重组相适应,抒情作者还要创造适合于表现这种情感的感性形式。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指出:“艺术品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形式。, 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2 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抒情诗人要运用特殊的话语形式,把各种感觉材料组织起来,巧妙而又自然的构造有序的形象组织,创造出直接表现内在情感运动形式的审美形式。因此,抒情

6、不仅意味着传达内心活动,而且意味着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抒情话语来表现,意味着创造审美价值,这也是宣泄所不具备的。(选自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有删改)1下列关于“宣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古汉语中“抒”字的本义“泄”可知,抒情也就是情感的宣泄。一些文学家也认为,抒情就是情感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或迸发,是内心情感的宣泄。B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世上真正能写文章的人,并非刻意为文,只是当心中、喉间、口头不可说之事积蓄久了,就难以遏制,一旦他们看到相关景物,就会生发感慨,宣泄情感。C“宣泄”说抓住了抒情的一个重要特征:内心情感的释放,因此,文学抒情的过程就是一个狂放的、难以用理性意识控制

7、的解开心灵枷锁,消除情感压抑的畅快抒发过程。D宣泄者不是完全自由的,那种貌似自由的、梦呓般的任意放纵的宣泄是被本能欲望和冲动情绪驱使的盲目活动, 宣泄者完全被淹没在混杂的情绪海洋之中,他的情绪杂乱无序,只有释放没有构造。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文学抒情区别于普通情感宣泄的主要特征是,普通情感宣泄是非理性的,而文学抒情是一种需要意识控制、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的审美表现。B抒情主体从原始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体验、评价和组织,他的抒情完全不是即兴式的有感而发。C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伟大的抒情诗人能使最为

8、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就是因为他能用条理分明的安排和清楚有力的表达来处理表面上看来不合理性的无法表达的题材。D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因此,它不单要求抒情作者对情感经验进行重新的理解和组织,还要求抒情作者创造适合表现这种情感的感性形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开篇提出 “有些文学家认为,抒情就是情感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或迸发,是内心情感的宣泄”的看法,并指出李贽就是这一类文学家的代表,作者认为这一类文学家的看法有失偏颇。B作者引用卡西尔的一段话,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文学抒情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抒情主体既沉浸在情绪状态之

9、中,又出乎情绪状态之外”。C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这一观点与作者的看法相契合。D该文主要论述了“抒情与宣泄”的区别,目的是让读者在比较中把握“文学抒情”这一概念,文学抒情不仅要传达内心活动,还要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抒情话语,创造审美价值。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 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

10、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3 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

11、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12、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华性孝,士论多之多:许多B 薄安庆薄:逼近C 官军奄至奄:突然D 仓卒易舟遁易:改换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 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 知县顾佖以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 遭丧于道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D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其若是,孰能御之6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忠、泰轻守仁/ 文士强之射 /徐起三发 / 三中京军 / 皆欢呼B 忠、泰轻守仁文士/ 强之射徐起 / 三发三中 / 京军皆欢呼C

13、忠、泰轻守仁/ 文士强之射 /徐起三发 / 三中京军皆欢呼D 忠、泰轻守仁文士/ 强之射 /徐起 / 三发三中 / 京军皆欢呼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有风度,有才华,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更是早早就中了进士。被谪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B王守仁的出生及童年非常有传奇色彩。他在母腹中待的时间较长,名字是云中神人所赐,直到五岁被异人拍打而且改名后,才会开口说话。C王守仁个性有刚有柔。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主持正义,结果被廷杖遭贬谪。张忠、许泰等人故意刁难时,他又隐忍宽仁,最终感化了京兵。D王守仁文武兼备。他不仅通晓

14、兵法战策,在平定宁王造反的过程中,多出奇计,指挥若定;而且善于射箭,曾以此赢得京军的称赞。8.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2)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二) 古代诗歌阅读(8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武昌阻风4 宋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9 “无穷归思满东流”一句历来为后人所赞赏,试分析其中“满”字的妙处。(4 分) 10有人说诗歌的三、四句与一、二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些相悖,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做简要分析。 (4 分) (三)名篇名句默

15、写(6 分 每空 1 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盛衰无常的感叹的句子是:,。(2) 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悲壮情怀的诗句是:,。(3)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半支蜡烛谢志强那天出差,我来到北方一个陌生的小城市,投宿在一家普通的旅馆。进进出出的,都是陌生面孔。房间内有三个床位。入晚,仍是我一人;我担心着随时可能闯进一个陌生人来。我看着电视,荧屏一闪一闪换着人物,很频繁。我略为轻

16、松了。蓦然,荧屏内热热闹闹的人群没了影儿,室内一片漆黑,像隆重的舞会一下断了电。楼外的灯光也消逝了。整幢楼传出惊愕的呼叫。我摸近写字台,拉开抽屉,捏住了空荡荡的抽屉一隅的半截蜡烛。这是我进入这个房间时,无意中发现的秘密。半支蜡烛,很细很圆,也很凉,它躺了不知多久,几乎被遗忘了,连服务员清理房间时也忽视了它的存在。我捏着它。我没有火柴,捏着蜡烛,走出房门,能看到长长的走廊尽头一扇窗口外边朦胧的夜色。走廊内一片混乱,开门声、脚步声、召唤声。显然,大家都没料到断电。于是,我想,迎面闪过一个身影。我说:有没有火柴?她说没有。她一开口,我才知道是个女性,声音使我想到了山泉。她喊服务员,声音包含着恐慌。我说我有蜡烛。她便朝走廊内毫无目标地喊,谁有火柴打火机,点个亮。她仿佛向人间呼吁。我继续试探着朝走廊尽头的窗口方向走。我的眼睛渐渐适应了突然降临的黑暗。数步远,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暗夜中遥远处闪现出一堆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