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和亦舒小说特点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9663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琼瑶和亦舒小说特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琼瑶和亦舒小说特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琼瑶和亦舒小说特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琼瑶和亦舒小说特点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琼瑶和亦舒小说特点亦舒与琼瑶都是女性爱情小说作家,她们同样又都是作品多产的畅销书作家。亦舒和琼瑶有些相似之处。比如,她俩的小说都专注于描写爱情这个“ 永恒的主题 ” ;她俩都是多产作家,琼瑶创作了四十多部作品,而亦舒则更有过之,目前已出版的作品计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和杂文集共六十多部,并有大量的文字散见于各种报刊专栏和杂志。如果说琼瑶写得是风花雪月,那亦舒可以说是柴米油盐,于是琼瑶的阅读群经常是初高中小女生, 他们可以活在琼瑶阿姨编织的美梦中,想象着白马王子的出现,想象着海枯石烂的爱情,琼瑶在这个年龄层的人群中显然扮演着一个魔法师。亦舒则不然, 看似爱情, 实为人生。 看亦舒的人一

2、般都已经步入社会了,算是初步领略了社会,发现原来世界毕竟不是想象的那样,我们竟还有那么多要应付,要学习,要磨练。批评琼瑶小说缺乏社会意义,具有局限性的文章有很多。郭建平细腻深沉的抒情艺术 一文中说到: “琼瑶的小说由于过分地追求了刻画人物的个性,从而忽略了这些人物所存在的典型环境,致使人物也就失去了社会意义。作品本身在人们匆匆读过之后,也仿佛成了逝去的烟云, 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琼瑶的小说独立地将几个人物组成了超脱社会生活以外的空中楼阁,在狭小的天地里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又如,漫谈琼瑶的小说(闻居廷、张弛)一文中,也有同样的评论:“琼瑶

3、是一位擅长描写恋爱和婚姻、家庭的小说家。 她的小说很容易引起青年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但是,她的爱情故事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事实上,琼瑶小说最能诱引读者的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悒郁悱恻的感伤情调。, 然而这也正是她的局限所在。琼瑶过多地沉湎于对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悲欢的描写,并且也围困在自己的这种似乎一成不变的感情模式里,因此不能站在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上向读者展现广阔丰富的生活画面。总之, 琼瑶作品的社会批判力是十分微弱的。” 一、爱情观的不同琼瑶小说里的“爱”到底是什么?琼瑶是用作品这么回答的:真正的爱情中一定有痛苦(几度夕阳红)。世界上没有一份爱情里,是没有惊涛骇浪和痛苦的(彩云飞)。简论琼瑶小说

4、一文提到琼瑶小说的“爱情至上”:“琼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想色彩过重,又有爱情至上主义的思想倾向,给人以虚幻不实之感。至于夸大爱情的力量,让爱情主宰一切的爱情至上主义,在琼瑶的作品中,则比比皆是。在琼瑶笔下,“爱是至高无上的, 爱情更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它成了左右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神灵,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 爱憎以及与社会矛盾冲突的惟一筹码。琼瑶自己曾说: 人类的故事就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 “我是比较着重写爱情的我是以感情本身的立场为出发点的。事实上,在琼瑶作品中的表现,爱情就是一切。一个身心备受摧残,精神失常,以致于疯颠状态,又失去了记忆的美丽少女梁心虹,却被一位素不相识,而又比她大十多岁的

5、已婚男人狄君蹼,以爱情的魔力,终使她恢复了正常的青春生命力(星河)。总之,有了爱,就有人生的一切,爱情,就是人生的最后归宿。相反,失去爱情,就会使人生暗淡无光,失去生活的意义,就会失去一切。”爱情以至整个人生,在亦舒眼中,是痛苦且矛盾的,到头来是一场空。一方面,她将爱情看作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纯洁美好的感情。她曾说: “中国人讲究恩爱情义。 爱情涉及思与义,其中责任大于一切。中国人不懂得爱情最美丽之处,是在乎任性,来去自若,不受礼俗常规所拘,拒绝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她的代表作玫瑰的故事中,贯穿始终的就是这种爱情主张。主人公黄玫瑰以及傅家明、在国栋等都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 为了爱情身患绝症

6、的傅家明死而无憾;为了爱情庄国栋不惜毁掉原有的家庭,葬送大好前程;也是为了爱情,黄玫瑰一生受尽感情的折磨。在这些至情至性的人物身上,亦舒将爱情表现得那样至高无上,崇高伟大。另一方面,在更多情况下,亦舒又将爱情看作是人生的游戏。往往一见钟情,如醉如痴,一旦爱情消逝,便行“美丽的离婚”、“无怨的分手”,旧次如梦,新欢可觅,不迷恋过去,只追求现在。 “故其笔下奇情畸恋,形形色色, 不一而足; 男人外遇, 女人别爱, 家庭破碎,劳燕纷飞,谁也不悲伤,无所谓,不在乎,一切重新来过。”亦舒将爱情作为一面镜子,照出香港社会“白领丽人”或知识妇女那种寂寞、孤独的心境, 她们因寂寞而想在爱情中得到精神解脱,但往

7、往因为找不到真正的爱情陷入深深的寂寞。总的来说, 亦舒比琼瑶人世要深,她对生活的观察比较敏锐而深刻,她的作品不粉饰生活,不美化现实,因而有较深的社会内容和社会价值。就这点而言,我认为亦舒的作品比琼瑶来说有更大的思想容量,更多的认识价值。二、两者适应的时代背景与读者层次不同:香港文学界认为大陆的流行节奏一般比港台要晚一二十年,当大陆处于“ 琼瑶热 ” 之时,香港早已在提亦舒了。这种说法是客观的,这种现象, 与这两位作家各自适应一定的时代背景有关。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读者会产生不同的接受倾向。就琼瑶和亦舒来说,传统文化环境中,一般人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过多抉择的余地,日常经验平淡乏味,琼瑶的理想主义情

8、爱模式在这时完成了普通人织梦的愿望,因而大受人们欢迎; 而亦舒却只有在商业经济开始发达,普通人, 尤其是女性, 开始追求精神独立并充分接触纷繁的社会环境,开始产生种种困扰之感的时候, 才会被人所理解。因而在八十年代初期、中期大陆流行琼瑶,而时至九十年代中期,可以预计,亦舒将会在大陆流行起来。总体看,亦舒的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与其它流行小说一样,以情节取胜,故事往往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结局受欧 亨利的影响,常常出乎意料,富有传奇色彩(如开到荼糜中人物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及凶杀案式的结局;蔷薇泡沫中主人公与王子之间的奇异爱情)。在语言形式上,亦舒小说都是以一、两句话为一个段落:跳跃性大,节奏感强,这各香港惜时如金的紧张生活很吻合。此外,亦舒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泼辣、尖刻、逼真, 常以三言两语切中时弊,鞭辟入理。在她的作品中,依稀可以看到她所喜爱的鲁迅的尖锐犀利和张爱玲对待生活的冷静客观及敏捷的语言应对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