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918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三节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三节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三节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三节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本节主要内容: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2.广亩城市3.柯布希耶的集中主义城市现代城市设想4.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5.卫星城理论与新城运动6.社区、邻里单位理论7.team10思想及理论8.环境行为研究、城市设计9.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1. 雅典宪章(1933年)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3.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格迪斯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与环境

2、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在1915年出版的著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他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著的集中。在这些地区, 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eration)或者形成组合城市 (Conurbation)。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

3、,即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要得到成功就必须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城市。他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所规划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因素,把城市的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以及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 , 才有可能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他的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

4、公式:“调查分析规划”,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因此,我们公认格迪斯为西方区域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的创始人,是使西方城市研究由分散走向综合的第一人。2.广亩城市赖特(F.L.Wright )处于美国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之中,从人的感觉和文化意蕴中体验着对现代城市环境的不满和对工业化之前的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状态的怀念情绪,他于1932年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从而将城市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

5、此这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他要创造一种新的、分散的文明形式,它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已成为可能。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他在1932年山版的消失中的城市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在又无所在的, “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城市,以致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来临”。在随后出版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他正式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市的需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

6、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在这种实质上是反城市的“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 提供方便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 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赖特对于广亩城市的现实性一点也不怀疑,认为这是一种必然,是社会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他写道:“ 美国不需要有人帮助建造广亩城市,它将自己建造自己,并且完全是随意的”。应该看到,美国城市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普遍的郊迁化在相当程度上是赖特广亩城市思想的体现。3. 柯布希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现代

7、城市设想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与此相反,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 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这两种规划的思路也显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规划思想和规划体系,霍华德的规划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的,因此在其论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这正如他的名言“建筑或革命”

8、所展示的。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因埃的现代城市设想。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在 1922 年他发表了“明天城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书中提供了一个 300 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 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 有将近 40 万人居住在 24

9、栋 60 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 5%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 60 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围的是容纳 200 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在该项规划中,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了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在规划方案的中心区,规划了一个地下铁路车站,在车站上面布置了一个出租飞机起降场。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来联系。19

10、31 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 这一方案是他以前城市规划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他认为,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时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造而得到解决的。这种技术手段就是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高层建筑是柯布西埃心目中象征着大规模的工业社会的图腾,在技术上也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 同时也可以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空间和绿化,因此在高层建筑之间保持有较大比例的空旷地。他的理想是在机械化的时代里,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

11、直的花园城市”,而不是水平向的每家每户拥有花园的田园城市。因此,他规划的城市是“在花园中的城市”,而不是霍华德似的“城市中的花园”式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1)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都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 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2)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使人流、车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4)高密度发展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柯布西埃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原则的倡导者和执行这些原则的中坚力量,他的设想充分体现了他对现

12、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通过这些探讨,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 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之中。他的城市规划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二战后全世界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而他本人的实践活动一直要到五十年代初应邀主持昌迪加尔规划时才得以充分施展。但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随着城市规划领域对人文、社会因素的重视,柯布西埃的机械理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 昌 迪 加 尔 规 划 平 面 图 昌迪加尔行政中心4.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 (E.Saarinen )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他在 1942 年出

13、版的城市: 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 沙里宁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因此城市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与此相一致的,或者说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他认为“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基础上,他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有机城市的形成条件和在中世纪的表现及其形态,对现代城市出现的衰败的原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治理现代城市的衰败、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就是要进行全面的改建,这种改建应当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1) 把衰败地区中

14、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2) 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它 最适宜的用途;(3) 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要达到城市有机疏散的目的,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手段来推进城市建设的开展,沙里宁在书中详细地探讨了城市发展思想、社会经济状况、土地问题、立法要求、城市居民的参与和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他认为“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是使原先密集城市得以从事必要的和健康的疏散所必须采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因为,前一种方法能给城市的各个部分带来适于生活和安静的居住条件,而后一

15、种方法能给整个城市带来功能秩序和工作效率。所以,任何的分散运动都应当按照这两种方法来进行,只有这样,有机疏散才能得到实现因此,有机疏散理论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在这样的意义上,构架起了城市有机疏散的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为一个个的集镇,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有机疏散理论可以看作为使霍华德田园城市与柯布西埃集中主义思想的折中,成为西方改善大城市问题尤其是卫星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5.卫星城理论与新城运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在世纪初就得到了初步的实践,但很显然仍

16、然是一种理想型的设想。在后来的建设实践中,被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另一种是指城市郊区,那里有宽阔的花园。前者的吸引力较弱,也形不成如霍华德所设想的城市群,因此难以发挥其设想的作用。后者显然是与霍华德的意愿相违背的,它只能促进大城市无序地向外蔓延,而这本身就是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到 1920 年代 , 恩温(R.ljnwirl)提出了卫星城概念来继续推进霍华德的思想。恩温曾在霍华德的指导下主持完成了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彻沃斯 (Letchworth )的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 并积极参加了当时的田园城市运动。他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在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因此使用了卫星城的说法。1924 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市便成为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山了卫星城市的定义, 认为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