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论坛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1728569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士生论坛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博士生论坛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博士生论坛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博士生论坛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博士生论坛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士生论坛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士生论坛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0年博士生论坛年博士生论坛: : 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何克抗http:/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10年11月13日引言我国原有的“电化教育”,在以南国农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 老一辈专家的努力下,围绕各种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应用进行了长达 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80年代中期以来 ,这些“电化教育”的研究成果又与新从国外引进的“教育技术” 内涵(主要关注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 与评价)及核心内容(强调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的核心与关键是 “教学设计”)日渐融合,再通过本领域广大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

2、 者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的深入思考与自主创新,从而逐步形成一种具 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全新教育技术理论。下面,我着重就“中国 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以期抛砖 引玉,引起学术界的讨论与关注。 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AECT94 定义引入我国,并与电化教育的原 有涵义及研究内容日渐融合,就使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开始跨入一个崭新的历 史阶段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逐步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尽管进入这一阶段 的时间还不太长(只有十多年),但我国在与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理论有关的一系 列重要领域取得了具有自主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有的是对教育技术本 质认识的深化,

3、更多的是对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丰富与拓展。与对教育技术本质认识的深化有关的创新成果是,在AECT94 定义和 AECT05 定义的基础上对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加以完善与发展,与此同时, 我们还结合中国国情与客观需要、自主制定了便于广大中小学教师和电教工作 者实际运用与掌握的教育技术“应用领域定义”。与对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丰富与拓展有关的创新成果则涉及以下几个领域 :“对信息化教学核心理论的建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的拓展”; “对远程教育理论与远程教育模式的创新”;“对信息化教学理论与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此同时,在教育技术实践领域实践领域我国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探索,其中给 人印

4、象最为深刻的是开展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极为深远的“全国中小 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自主创新下面我们就对涉及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与实践领域实践领域自主创新的下述六个方面作简要论述 。一.完善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并自主制定 “应用领域定义”(对教育技术本质认识的深化) 二.对信息化教学核心理论的建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对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丰富与拓展) 三.对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拓展(研究领域的丰富与拓展) 四.对远程教育理论与远程教育模式的创新(丰富与拓展) 五.对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理论以及教与学方式的探索(研究领域的丰富与拓展) 六.大规模贯彻

5、实施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践领域的创新)一.完善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并自主制定 “应用领域定义” 1、完善与发展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 一门学科的定义涉及该学科的内涵、本质,并直接决定该学科的研究对象 、研究范畴及理论体系,所以任何学科的发展,历来都对本学科的内涵如何界 定(即学科如何定义)给予高度关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早 在1972年就发布了第一个关于教育技术的正式定义。以后随着教育技术应用 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与深入,AECT又在1977年、1994年和2005年相继 推出关于教育技术的新定义。其中,AECT94 定义虽然也存在一些缺陷,但 比较而言,其内涵相对完整而

6、深入,受到学术界更多的关注。它的具体表述为 :“教学技术(即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一定义明确地规定,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 ,研究范畴研究范畴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 五个方面,研究领域研究领域则是这五个研究范畴的“理论与实践”。可见, AECT94 定义虽然文字很简练,其内涵却涉及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研究领 域等三大部分,而且其研究范畴涵盖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 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所以应该说,其内涵确实是比较完整而深入, 所以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

7、特别是对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国际上、也包括在我们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AECT94 定义在具有上述突出优点的同时,也存在某些缺陷,甚至是比较严 重的缺陷。因而后来又有AECT05定义。但05定义在克服94 定义缺点的 同时,却把94 定义的优点也抛弃了。一.完善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并自主制定 “应用领域定义” 为此,中国学者在认真总结AECT94 定义和AECT05 定义的优点与 缺点、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身多年从事教育技术理论 与实践探索的体会,并通过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严格论证(任何一个学 科的内涵实质、研究内容、理论体系都是源自其

8、自身的逻辑起点,不能正确 地把握该学科的逻辑起点,就绝不可能对该学科的内涵作出科学的界定), 终于形成了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目前阶段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状况的 、相对比较科学的教育技术学定义。如前所述,该定义的表述为:“教育技术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 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这一新定义针对AECT94定义的缺陷所做的改进与完善,主要表现在三 个方面:第一,把原来的“关于学习”或“为了学习”(“for learning”)改 为“促进学习”(“facilitating learning”)。“关于学习”或“为了 学习”强调的只是“

9、学”;“促进学习”则既强调“学”,也重视“教”( 对学习的促进,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教,尤其是学校教育中更是如此)。显然 ,这是受Blending Learning思想启发与影响的结果。可见由“关于学习” 或“为了学习”转向“促进学习”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提高,是和 94定义相比最具积极意义的进步表现。一.完善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并自主制定 “应用领域定义” 第二,将原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改变为“用来促进学习和提 高绩效、并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如上所述,由于“ 促进学习”有赖于“教”,“绩效的提高”也与“教”(培训)有很大关 系,所以这里所说的过程和资源绝非一般的过程

10、和资源,而是指教育过程 和教育资源(对于学校来说,就是指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与94定义 相比,不仅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变换为“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 而且这种过程和资源的前面加了修饰语并非任意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 源,而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这样就较好地克服 了94定义未能体现教育技术学科特色的不足。第三,除了强调相关过程和资源要促进学习之外,还强调要提高绩效 。对学习者来说,绩效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倾向和结果(即学习者 的能力及其在新环境中的迁移能力);对企业来说,绩效则是指该企业预 期的、符合总体目标的业绩。和94定义相比,增加有关“绩效”的考虑 ,不仅显得新定

11、义既关注学习过程也关注学习结果;而且还表明通过培训 来提高企业绩效也是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以上三个方面是新定义和94定义相比,有所前进、有所发展的突出 优点(应该说,在这三方面,新定义是完全吸纳了AECT05定义的长处) 。与此同时, 新定义又继承和发扬了AECT94定义的原有全部优点。一.完善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并自主制定 “应用领域定义”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仍是“过程与资源”两个(但不是“ 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 资源”);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仍是“设计、开发、利用、管 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只是范畴所属并非“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 ”,而是

12、“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教育技术 学的研究领域则仍是五个方面研究范畴的“理论与实践”。可以 说,在这些方面,AECT05定义是完全抛弃了AECT94定义的优 势,从而成为其最大的败笔;而我们的新定义则一方面完全继承和 发扬AECT94定义和AECT05定义的优点与长处,另一方面又彻 底抛弃AECT94定义和AECT05定义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具有科 学性、实用性,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的 现状,又能很好地满足科学地建构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并有效 地指导中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求。一.完善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并自主制定 “应用领域定义” 2、自主制定

13、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定义”上面讨论的几个定义(不管是我们的新定义,还是AECT94定 义、AECT05定义,都涉及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研究 领域,所以严格说,它们都应属于教育技术学的学科领域定义(简 称“学科定义”)。这样的学科定义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 对整个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课程体系的建构,对教育技术学科 与专业的发展。但是,光有教育技术学的学科领域定义还是不够的,因为教育 技术不仅是一个学科,还是一个很大的应用领域,例如各级各类学 校(特别是中小学)。不仅每所学校都设有电教中心、电教组(或 教育技术中心、教育技术组),而且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 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将

14、日益深入到中小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 ,与此同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将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教 学技能;可见,我国应用教育技术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员,将有可能 达到上千万之众(据我国教育部在2008年底的统计,中小学教师人 数约1028万)。一.完善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并自主制定 “应用领域定义” 对如此庞大的教育技术应用队伍(教师队伍)来说,由于他 们主要是运用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而非对教 育技术基本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所以上述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 义对他们并不合适这类学科定义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 和研究领域,并非他们所关注的内容(例如对广大教师来说,他们 关注的只是如何

15、运用教育技术去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好一 节课的教学活动)。为此,需要为这一最庞大且最重要的教育技术 应用领域(即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应用领域)制定一种新的定义 能激发起广大教师较强烈的学习与应用教育技术意识,并易于为 他们理解和掌握的教育技术定义,这就是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定 义”(简称“领域定义”)。应用领域的定义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广大 教师的教学应用,所以必须通俗易懂,但是作为定义又必须反映事 物的本质特征。教育技术的的本质特征就是:运用技术来优化教 育、教学过程, 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这里的“ 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物化技术中又分硬件技术和

16、软件 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既包括现代技术也包括传统的 技术。 一.完善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并自主制定 “应用领域定义” 依据教育技术的的本质特征,不难给出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定义” 为:“教育技术是运用技术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 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 如上所述,这里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物化技术中又分硬件 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既包括现代技术也包括传统的 技术。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定义”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教育技术就是“如何 进行有效教学的技术”;或者用更简单明确的话来表述:教育技术就是“如何 “教”的技术”。每个行业的专业人员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专业技能,这种不同的专业技能 是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重要标志。教师之所以是教师,是能“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就是教师的专业技能)。“育人”涉及德育问题,属于另一教育 范畴;而“教书”是指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活动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