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728476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 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 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 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 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 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幻灯片(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类型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称为小卒中 )脑出血脑出血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畸形其他病因脑出血易患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 高血压 过分疲劳,排便用力, 运动 不良情绪脑出血易发生的部位 大脑基底节(包括外囊和丘脑 ) 70% 桥脑出血 10% 脑叶出血(额叶、颞叶、枕叶均可发生,以顶颞部多发)10% 脑室出血脑出血起病急,发展快,数十分钟到数小时 达到高峰。 意识不清,鼾声大作,呕吐 大小便失禁,半身不遂 头痛较剧 眼底出血而视物不清 CT检查有高密度出血阴影 脑出血的程度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 很大关系。

2、临床 表 现常见部位的脑出血的表现 l壳核 内囊部出血出现典型的口眼歪斜、偏瘫,半身感觉减退 ,偏盲、失语。l颞叶出血 出血一侧头痛较剧,颈强直。也可出现偏瘫 ,失语。常见部位的脑出血的表现 桥脑出血脑室出血 深昏迷 /瞳孔极度缩小/呼吸衰竭若出血量大,可引起迅速昏迷,四肢肌张力高, 高烧(40以上),多汗,消化道出血(吐咖啡色 物、排柏油便),死亡率高 常见部位的脑出血的表现 小脑出血 l以急剧的眩晕,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为首发症 状 l早期壳核 内囊部出血 出现典型的口眼歪斜、偏瘫,半身感觉减退神志清醒,不久即进入昏迷 l小脑出血不出现半身不遂。脑出血的急救原则管理血压 管理脑压 处理合并

3、症脑出血的急救原则管理血压 降压处理: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20mmHg 可用小量利血平治疗或硫酸镁10毫升深部肌肉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心痛定 血压应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脑出血的急救原则管理脑压 脱水降颅压治疗:脑出血可造成高颅内压增高,甚至 引起脑疝等不良后果。所以,必要时用脱水剂。(1)甘露醇 (2)利尿剂(速尿) (3)甘油果糖(脱水作用温和,没有反跳现象,适 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脑出血的急救原则管理脑压 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 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脑出血的急救原则管理脑压 l临床症

4、状较轻可暂不用脱水剂。 l有意识障碍者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6 小时1次,根据动态改变调整用量l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 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应给予 20%甘露醇250毫升并应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 脉滴注,每日12次,以上两药可同时或交替应用。脑出血的急救原则管理脑压 l如有剧烈头痛或呕吐,可试给50%葡萄糖60毫升静脉注射,并密切观察用药效应。 l若症状改善,说明确有颅内压增高。 l如果头痛、呕吐等症状未减轻,可能是蛛网膜下腔 出血刺激所致,宜用止痛或镇静剂。对此类病人,一 般主张暂时不用甘露醇,以免干扰颅内高压的稳定性 。脑出血的急

5、救原则管理脑压 注意事项 l脱水剂一般应用57天。 l但若合并肺部感染或频繁癫痫发作,常因感染、中 毒、缺氧等因素,而使脑水肿加重,脱水剂的应用时 间可适当延长。 l应用脱水剂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是否已达到了脱水 的目的,又要预防过度脱水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如血 容量不足,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等。脑出血的急救原则处理并发症 心血管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l消化道出血l心血管并发症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l神经系统并发症 癫痫/器质性或继发性精神障碍脑出血的并发症处理神经系统并发症l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重点是保护胃黏膜,降低和中和胃酸: l纠正供氧不足 l维持水、

6、电解质、酸碱平衡 l营养支持 止血剂:安络血、立止血等,也可用冰水100200ml加去甲 肾上腺素48mg胃内灌注 止血药的应用,仍有争议,大部分学者认为没有意义常用止 血敏、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 不宜多。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的并发症处理神经系统并发症防治肺部感染和褥疮 尤其是脑出血昏迷的病人,早期给予抗生素预防 肺部感染,定时翻身防止褥疮,活动肢体防止关 节僵硬。蛛网膜下 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 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 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S

7、AH。此外,临床还可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 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脑组织流 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SAH;也有外 伤性SAH。 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脑卒中 的20%。脑梗死脑梗死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 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 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脑梗 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分为脑梗 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 60%。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

8、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主 干或分支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 流减少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局 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梗 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脑栓塞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 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约占脑 梗死的15%-20%。脑梗 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基 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 死,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

9、成空腔 ,故称腔隙性脑梗死。脑梗 死易发生的部位 脑叶梗死、 基底节区梗死 脑干梗死 小脑梗死一过性脑 缺血发作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cient ischemic attacks. 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 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临床表现为突 然发病的、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局灶性神 经功能缺失,多在24 h 以内完全恢复, 但可有反复的发作。针灸治疗主要内容一、概述 二、目前疗法及效果 三、恢复的方法、手段 四、针灸治疗 五、针灸治疗中风的机理 六、如何评估急性脑中风患者的病情与预后一、概述中风、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发病率、 患病率、 死亡率、 致残率、 复发率 )

10、五高!(219/10万 719/10万 116/10万 80% 41% )我国:死因前三位,每年新发病约150万,患病人数600700万,死亡约100万。约 3/4存活者有残疾,常见偏瘫,失语、认知感觉障碍等 。治疗费100亿/年,城 市9000元/人。美国:1986年估计有50万人发病,14.78万人死亡,存活者需长期医疗照顾202万 人。英国:死因前三位,长期残疾居首位,85%脑梗,40%反复发生,10%患者1月内 死亡。个人不幸,家庭灾难、社会的巨大负担!二、目前疗法及效果中风的治疗方法在我国有200余种之多,但是疗效 有限,主要有光量子、自体血、体外反搏、针灸、 蛇毒、中医药中风偏瘫能

11、恢复吗?功能永久性缺失的悲观论点统治了多个世纪。CNS无法再生严格的功能定位研究的热潮 临床和实验证实脑损伤后功能可以恢复临床观察病人自己可以恢复。客观试验1824年 Flourens P发现人CNS损伤后能恢复;1917年 Sherrington 证明摘除猴皮质运动区,运动功能能够恢 复;1933年 Gardner发现大脑切除520g,人可走路,生活自理;1955年 Glees P证实半球切除后的患者能恢复工作。脑可塑性CNS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主要理论上世纪30年代BetheA首先提出l指生命机体适应发生了变化的环境和应付生活 中危险的能力l中枢N系统在受到打击后重新组织保持适当的功 能,不是

12、再生而是功能重新组织60年代Luria完善l脑损伤后残留部功能重组以新的方式完成 已丧失了的功能l强调特定的康复训练是必须的(再训练理论)脑可塑性指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 和功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 改变了现实的能力。广义将所有的学习都认为是脑有可塑性 的表现,因为通过学习和训练,脑 可以完成原先不能完成的功能。狭义脑必须有重新获得功能的形态学基 础才是可塑性的表现功能重组脑可塑性的基础其主要方式为以下几种:轴突侧支长芽靠近损伤区的轴突向侧方 发芽伸出分支支配损伤区 CNS的细胞不能再生,但是轴突、树突、突触连 结可以再生 潜伏通路和突触启用已存在但未发生作用 的通路在主通路失效时发挥作用,突触

13、的效 率提高病灶周围组织代偿1950年,猴实验中证实对侧半球代偿儿童失语可转移至右侧;半 球损害由对侧代偿由功能不同的系统代偿先天盲人(感觉取 代研究)三、恢复的方法、手段理由: a.突触的效率取决于使用频率,运用越多,效率越高b.要求脑组织承担新的、不熟悉的功能,没有反复多 次训练不可能完成c.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促进CNS功能恢复很重要询证医学研究认为治疗中风有效的几种手段: 功能恢复训练是利用CNS可塑性促进功能重组的必要条件!急性期溶栓治疗 中风单元 康复治疗 高压氧四、针灸治疗(一)中医辨证分型 (二)病理转归 (三)治疗原则 (四)取穴 (五)方义 (六)操作方法现场演示四、针灸治疗

14、(一)中医辨证分型:中经络: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中脏腑:闭证脱证四、针灸治疗肝风内动 挟痰热五志过极 阳化风动气血冲逆 蒙闭清窍痹阻经脉-失语、瘫痪痰火冲逆 挟瘀血所以说,中风病最根本的病理变化是气血运行 不畅,经脉闭阻。(二)病理转归:四、针灸治疗醒神开窍醒神开窍 疏通经络疏通经络(三)治疗原则:四、针灸治疗主穴:内关 泻 风府泻 三阴交补辅穴: 意识障碍:人中。失语及吞咽障碍:哑门 风池 上廉泉。口眼歪斜:地仓透颊车 颧 。上肢瘫:下极泉 尺泽 少海 臂中 手三里 合谷 上八邪。 下肢瘫:委中 三阴交 阳陵泉 太溪 丘墟透照海。二便障碍:肾俞 膀胱俞 次髎

15、 中极。 肩腕踝综合征:阳池透大陵(直刺)、阳溪透阳池(横刺)、神门 透大陵(横刺),丘墟透照海。(四)取穴:四、针灸治疗(五)方义:内关 穴性:清包络,疏三焦,宁神和胃,宽胸理气。内关为八脉交会穴 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 。风府 穴性:祛风邪,利机关,清神志,泄气火。督脉上行入脑,故泻风 府可以调督脉,开窍健脑宁神。三阴交 穴性:补脾土,助运化,通气滞,疏下焦,调血室精宫,祛经络 风湿。三阴交是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穴。有补肾滋阴、生髓的功 能,髓主精,精生髓,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可以促进大脑生理功能 的恢复。(六) 操作方法:现场演示五、针灸治疗中风的机理1. 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血液流变学异常是中风的病 因之一,因此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对于保证微循环 的正常运行,维持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平衡,促进 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具有重大意义;2.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3. 改善脑电活动、改善脑水肿、降低自由基水平,加 快脑出血的吸收;4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六、如何评估急性脑中风患者的病情与预后 1.根据CT或MRI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诊断与预后 评估2.根据生命体征及有关临床变化对脑中风病情及预 后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