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国《清平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全词翻译赏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821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安国《清平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全词翻译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王安国《清平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全词翻译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王安国《清平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全词翻译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王安国《清平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全词翻译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王安国《清平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全词翻译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安国《清平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全词翻译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安国《清平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全词翻译赏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安国清平乐 “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全词翻译赏析王安国清平乐宋词鉴赏翻译清平乐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注释】宫锦:宫中特用的锦缎。南国:泛指园囿。小怜:北齐后主高纬宠妃淑妃名。【译文】怎么也未能把春留住, 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 满地都是脏污的红锦落花,是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 看那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杨花,自由自在地漫舞春风。【评点】本篇抒写伤春惜春之情,虽题材不新鲜,但词人构思精巧,笔法奇妙,将自己的生活融进景色中,写出了自己的性情和风骨,堪称伤春

2、词中的佳作。词的上片以倒装句式写万花委地、残红碎锦的暮春萧条景色, 抒写留春不住的感伤, 表达了词人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情怀,隐隐寄寓了词人英雄末路的悲慨。“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 从听觉入手,词人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黄莺在耳边不停唱歌, 劝说春天不要匆匆离去,然却 “ 留春不住 ” ,写出无计留春之苦; “ 满地残红宫锦污 ” 写脏污的红锦落花满地零落,是从视觉入笔,表达了词人的惜春之情;“ 昨夜南园风雨 ” 点出春残的原因。 本词的这种倒装结构, 即所谓的 “ 卷帘法” ,在宋词中鲜用,故可谓别具一格。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达了词人

3、不亲权贵的高尚品格。 “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再次付诸听觉,正当词人亲见这繁花似锦的春天就要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 远处传来歌女小怜的琵琶声。 这琶琶之声是如此哀婉动人, 因而触动了词人对春宵思妇 “ 思绕天涯 ” 的想象,在这即将逝去的春宵, 有多少闺中人整夜无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萦绕天际,穿过千里关山,追寻远在天涯的情郎。 “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转回视觉描写,词人描述了暮春漫天飞舞的杨花,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情景, 暗喻自己的不肯趋炎附势的风骨,手法新巧而又富有情趣。全词情景交融,清新婉丽, 以听觉与视觉互为交叉的方式,从声响与色彩两方面入笔,展开一幅春残图,给人

4、眼前一亮的新鲜感,强化了抒情效果,可谓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作者简介】王安国 (1028-1074)北宋官吏。字平甫,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 东乡县上池自然村人 ), 安石弟。自幼聪慧,操笔为文皆有条理,年十二时,出其所作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叹。屡举进士不第。神宗熙宁初,以韩绛举荐,召试,赐进士及第,除武昌军节度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秩满,授崇文院校书,改秘阁校理。因与吕惠卿有隙,惠卿以郑侠事诬陷之,夺官归田里。熙宁七年八月卒,年四十七。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 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王平甫文集序)。文章如后周书序、韩干画马跋,

5、借题发挥,议论爽快,绰有深意 (艇斋诗话 )。诗歌格律稳健,风韵秀雅,足以名家(诗薮外编卷五 )。七言诗佳句如 “ 桧作寒声风过夜,梅含春意雪残时”(缭垣),“ 平地风烟飞白鸟, 半山云木卷苍藤 ”(甘露寺),“ 若怜燕子寒相并,生怕梨花晚不禁”(春阴 ),“ 北固山横三楚尽,中泠水入九江深。纷纷落月摇窗影,杳杳归舟送梵音”( 同器之过金山奉寄兼呈潜道 ),颇有唐诗风韵。也能词, 减字木兰花 (春情)词有“ 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之句,将思春情绪写得缠绵悱恻,楚楚动人。安国逝世后,家人汇集其诗文编为文集100卷(曾巩王平甫文集序 ),宋史 艺文志七著录王安国集60 卷、序

6、言八卷,似有删并。诗文大多已佚,今仅存王校理集一卷,收入两宋名贤小集。全宋诗卷631 录其诗一卷。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三首。全宋文卷1586 至 1587收其文二卷。事迹见王安石王平甫墓志 (临川先生文集 卷 91) 、宋史卷 327 本传。【赏析】本词是怀春伤感之作, 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气节和品格。这首词在主题上无非伤春惜春, 看似无新意, 但在抒情上融进了词人的性情人格,便具有独到之处。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 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 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生活, 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

7、风骨, 堪称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 “ 昨夜雨疏风骤 ” ,南园今朝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感。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 ,好象词人叹息。写莺语的“ 费尽” ,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 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 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开头从听莺声写起, 转而便诉诸视觉

8、。 一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百花盛开时,灿烂本如宫锦,可惜如今给糟塌得不成样子了! “ 满地残红 ” 自是残春时节的典型景色, 比之美好宫锦之被污损,词人痛惜之情可见。下面又从视觉转到听觉上来:正当词人目睹这如花似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 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小怜之辈弹奏琵琶的声音, “ 弦弦掩抑声声思 ” ,那弦弦声声正是惜春惜花之情。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 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本词中 ” 小怜初上琵琶 “ ,是从李驾冯小怜诗” 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 “ 句化出。这琶琶之声哀婉动人,当此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佳人长夜不眠, 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千里关山,追寻天涯游子。这里,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最后,词人写到眼前触目皆是的杨花这一暮春特有的风光:只见那如雪的飞花飘扬, 是那样的自由自, 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 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感。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