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12渐近法3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72765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力学12渐近法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结构力学12渐近法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结构力学12渐近法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结构力学12渐近法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结构力学12渐近法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力学12渐近法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力学12渐近法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8 超静定力的影响线(机动法)P=1xZ1Z1P=1xZ1=111P1W12=Z111 +PP1=W21=0Z1 = P1 /11P1向上为正。Z1(x) = P1(x) /111、撤去与所求约束力Z1相应的约束。2、使体系沿Z1的正方向发生位移,作出荷载作用点的挠度图P1 图,即为影响线的形状。横坐标以上图形为正,横坐标以下图形为负。3、将P1 图除以常数11 ,便确定了影响线的竖标。静定力的影响线对应于几何可变体系的虚位移图,因而是折线;超静定力的影响线对应于几何不变体系的虚位移图,因而是曲线。P=1x ABCDEFMC 11MC.I.LABCDEFMK11MK.I.LKP=1x A

2、BCDEFABCDEFRC11RC.I.LABCDEFQC右.I.L超静定梁的影响线绘制(机动法) Z1(x) = P1(x) /11先绘制支座弯矩的影响线:如MBP=1 EABCDP=1 EABCDMB=111P12、使体系沿Z1的正方向发生位移, 作出荷载作用点的挠度图P1 图,即为影响线的形状。横坐标以上图形为正,横坐标以下图形为负。1、撤去与所求约束力Z1相应的约束。3、将P1 图除以常数11 ,便确定了影响线的竖标。EABCDMBMAMCMB(=1)P=1 EABCDMB11P1EABCD11 EABCDP=1xlx杆端弯矩使梁 下侧受拉为正 。例题2-11 求图示连续梁支座弯矩MB

3、的影响线。6m6m6mABCD10.50.25AB:BC:x1P=1x2P=1x2P=1CD:MB=1ABCD-0.123m-0.346m-0.389m-0.497m-0.520m-0.281m0.151m0.175m0.108m利用已作出的弯矩影响线,即可按叠加法求得连续梁上任一截面的弯矩、剪力以及支座反力影响线。AB:BC:CD:弯矩影响线P=1x ABCDEFMK.I.LRC.I.LKMC.I.L MKmaxMCmin RCmaxk支座截面负弯矩及支座反力最不利荷载布置:支座相邻两跨布置活载,向两 边每隔一跨布置活载。12-9 连续梁的最不利荷载布置及内力包络图k跨中截面正弯矩最不利荷载

4、位置:本跨布置活载,向两边每隔一跨布置活载 。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求在恒载和活载共同作用下,各截面可能 产生的最大正弯矩Mmax和最大负弯矩Mmin。求Mmax和Mmin的原则:1、恒载满跨布置,且其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2、活载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具体作法:1、把连续梁的每一跨分为若干等分,取等分点为计算控制截面。2、全梁满布恒载,绘制M恒。3、逐个的单独一跨布满活载,绘制各M活图。4、求出各计算截面的Mmax 和Mmin。 5、将各截面的Mmax值用曲线联结起来,将各截面的Mmin值用曲线联结起来,这两条曲线即形成弯矩包络图或弯矩范围图。10m10m10m例:已知恒载集度q=12kN/m,活载

5、集度p=12kN/m。作M包络图。 0123456789101112120120q=12kN/m 9030P=12kN/m 80110103020P=12kN/m60603030P=12kN/m80110103020Mmax Mmin0 0210024681012M恒M活1M活2M活310090901201002100 6026030260600Mmax Mmin0 0210024681012 1001201002100 60260 302606000123456789101112210602601001203026010021060弯矩图包络图(kN.m)将设计时不需要考虑的弯矩图,在弯矩图包络图用虚线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