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研究教学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610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3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研究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犯罪心理学研究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犯罪心理学研究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犯罪心理学研究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犯罪心理学研究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研究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研究教学大纲(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甘肃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犯罪心理学研究一、说明( 一) 课程性质诉讼法学专业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方向专业方向课,侦查学、物证技术方向专业选修课,刑法学专业专业选修课。( 二)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概括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明确犯罪心理的构成及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明确犯罪心理产生、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 规律; 认识犯罪人心理的基本特征及其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了解并掌握犯罪人在犯罪的不同阶段及其在不同诉讼阶段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并掌握证言及辨认中的心理学问题;了解侦查、审讯、审判、犯罪心理的预测、预防和矫治等犯罪对

2、策的心理学问题;并概括了解犯罪心理分析与测试技术;从而为专业学习和未来从事公安、政法工作奠定基础。( 三)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第四节犯罪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及学科性质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心理学概述第二节心理的实质第三章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第一节犯罪心理概述第二节犯罪心理诸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第三节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第四章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第一节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有关学说第二节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外因素第三节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第四节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犯罪心

3、理形成原因的基本观点第五节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规律第六节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第五章犯罪人的基本心理特征第一节犯罪人个性的基本特征及其有关类型2 第二节犯罪人不同方面的基本心理特征第六章不同类型犯罪人心理第一节不同罪名犯罪人心理第二节不同犯罪经历犯罪人心理第三节共同犯罪人心理第四节不同性别犯罪人心理第五节不同年龄犯罪人心理第七章变态心理与犯罪第一节变态心理及其形成原因第二节变态人格与犯罪第三节精神发育不全与犯罪第四节精神异常与侵害行为第五节拘禁性精神异常与伪装精神病第八章侦查中的心理学问题第一节犯罪人在作案前、中、后的心理第二节影响犯罪心理活动的因素第三节侦查活动不同阶段的心理学问题第九章犯罪心理分

4、析技术第一节犯罪心理分析技术概述第二节犯罪心理分析技术在案件侦破中的价值与作用第三节犯罪心理分析的途径、步骤与方法第四节对案情及案犯的分析第五节犯罪心理分析技术在疑难案件中的应用第十章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第一节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概述第二节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六大阶段技术第三节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应用的条件及其有关问题第十一章审讯心理第一节犯罪嫌疑人在审讯阶段的心理活动第二节审讯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第三节供述障碍、供述动机及消除对抗心理的一般方法第四节审讯失误的心理分析第五节审讯取得成功的主体心理因素第六节假供的生理心理因素第七节国外有关心理学讯问法第十二章审判心理第一节被告人在审判阶段的心理活动第二节影响审

5、判的心理因素第三节刑罚的心理效应第十三章证言及辨认中的心理学问题第一节影响证言可靠性的因素第二节辨认中的心理学问题第十四章犯罪心理的预测、预防和矫治第一节犯罪心理的预测 第二节犯罪心理的预防3 第三节犯罪心理的矫治 ( 四) 教学时数54 学时( 五)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讨论、演示和查阅文献资料。二、本文第一章 绪论教学要点: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犯罪心理学的任务;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学时数: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 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狭义:研究犯罪心理及其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广义: 研究

6、与犯罪和司法有关的心理活动以及揭露、打击、 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心理学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本课采取广义犯罪心理学的概念体系)(二) 研究对象1.犯罪心理2.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3.犯罪行为4.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及其方法与技术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一)揭示犯罪心理的构成与机制及其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规律;(二)揭示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之间的机制;(三)揭示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四)揭示犯罪人的基本心理特征及不同类型犯罪人的不同心理特征;(五)揭示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之间,以及犯罪心理与影响制约其的有关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特点和规律;(六)揭示犯罪人在犯罪的不同阶段、不同情景和条件下,以及犯

7、罪嫌疑人在诉讼活动的不 同阶段,心理及其行为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七)揭示与案件有关人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其陈述、证言和辨认可靠性的因素;4 (八) 揭示影响司法人员心理活动的有关因素;(九)研究揭示谎言及涉案人的表现与特征;(十)为扩大犯罪信息来源提供心理学的科学依据及其方法与技术;(十一 )为提高起诉和审判工作的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支持和帮助;(十二 )为司法援助、辩护工作和保护无辜提供心理科学的支持与帮助;(十三 )为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提供心理科学的支持和帮助;(十四 )为提高刑事科学的理论水平和刑事司法的实践水平,以及为提高司法人员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支持和服务;(十五

8、)为社会、学校和家庭提供犯罪预防的有关心理学知识。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一、中国古代关于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的有关思想观点及其实践二、犯罪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三、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原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二)社会因素与生物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三)系统论原则(四)实验与实践及其思辨相结合的原则(五)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二、方法(一)心理分析法(二)观察法(三)谈话法(四)问卷法(五)统计法(六)个案法(七)案例分析法(八)经验总结法(九)活动产品分析法(十)实验法(十一)内省法第四节犯罪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及学科性质一

9、、与有关学科的关系犯罪心理学与心理科学众多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它心理学科是其基础理论学科,犯罪心理学是心理科学原理和方法在犯罪及司法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与众多刑事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既是刑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刑事科学的一门实际应用学科。二、学科性质1、是介于刑事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多学科交叉整合的独立学科。2、是涉及众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3、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应用科学。 考核要求:明确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任务、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和现状以及犯罪心理5 学的学科性质。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教学要点:人基本的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心理的实质。教学时数: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

10、节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客观事物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二、人基本的心理现象(一)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想象、思维、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注意(贯穿于心理活动始终的心理现象)(二)个性心理、个性:在人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生活实践形成的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倾向性:兴趣、需要、动机、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三)心理状态、概念:人在一段时间里和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影响、制约心理状态的因素()情境()个性特点()

11、经验()动机等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现象产生的主要器官(二)脑的活动依赖于整个神经系统的协同活动(三)反射是人脑活动的方式、反射、反射弧、反射的种类6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四)人的大脑具有两种信号系统的功能、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五)大脑皮层基本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基本神经过程、运动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大脑皮层机能的系统性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源泉(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三)人的心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四)人的心理受客观现实的制约和影响考核要求:掌握人基本的心

12、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明确个性、 需要、 动机、气质、 性格的有关问题;明确影响、制约人心理状态的因素;明确心理的实质。第三章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教学要点:犯罪心理的概念、犯罪心理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教学时数: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心理概述一、关于犯罪心理的概念问题(一)存在两种观点(二)犯罪心理的概念:即影响并支配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二、构成犯罪心理的基本因素(一)错误、腐朽的思想认识和低下的认识水平(二)非分需要(三)犯罪动机(四)消极情绪和低级情感(五)不良的意志品质(六)犯罪习惯(七)犯罪智能三、关于犯罪心理结构的问题(一)存在不同观点7 (二)犯罪心理结

13、构的概念:即犯罪心理的组合形式。第二节犯罪心理诸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一、错误、腐朽的思想认识和低下的认识水平与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二、非分需要与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三、犯罪动机与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四、消极情绪和低级情感与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五、不良的意志品质与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六、犯罪习惯与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七、犯罪智能与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第三节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一、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一)犯罪行为受犯罪心理的支配,是犯罪心理的外化。(二)犯罪行为受不同因素动机的支配。(三)犯罪行为常常受多种因素动机的支配。(四)犯罪心理不一定必然

14、外化为行为。二、犯罪心理外化为行为的过程(一)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时间和方式上表现出不同特点。(二)存在着矛盾斗争三、犯罪动机的类型(一)不同性质的犯罪动机、财欲型犯罪动机、情欲型犯罪动机、性欲型犯罪动机、利欲型犯罪动机、其他型犯罪动机(二)不同形成过程的犯罪动机、渐变型犯罪动机、突发型犯罪动机(三)不同表现方式的犯罪动机、直接犯罪动机、间接犯罪动机(四)不同作用的犯罪动机、主导犯罪动机、辅助犯罪动机(五)不同产生顺序的犯罪动机四、犯罪动机的发展变化(四种结局)(一)按照原犯罪动机,达到犯罪目的而告终。(二) 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出现新的刺激情景,迅速产生新的犯罪动机,发生新的或更为严重的犯

15、罪。(三)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由于遇到意外阻力和困难,使犯罪动机自然终止。(四) 犯罪人由于内外积极因素的出现和影响,经过动机斗争有所悔悟,自动放弃犯罪动机而终止犯罪。五、犯罪动机外化为行为的几种形式(一)直接了当的外化为行为8 (二)主动调控式的外化为行为(三)互动助长式的外化为行为(四)激情状态下外化为行为(五)无意识状态下外化为行为(六)集群状态下外化为行为考核要求:明确犯罪心理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明确有关心理因素在犯罪心理形成中的作用;明确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第四章 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教学要点: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关

16、于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基本观点。教学时数: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关于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有关学说一、生物学的原因论二、社会学的原因论三、心理学的原因论(一)人格结构失衡论(二)挫折攻击论(三)情绪障碍论(四)欲求不满论四、精神病理学的原因论五、多元论六、综合动因论第二节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外因素(外在因素)一、社会因素(一)大环境因素、不良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制度的弊端、不良的社会意识、风气、文化等、政治、经济形势的动荡、失业和贫困、各种丑恶现象、犯罪条件(二)小环境因素、家庭的不良因素、学校教育的不力和失误、居住地周围的不良影响9 、不良的人际关系和交往、工作场所的不良因素、职业条件(三)情境因素、侵害对象方面的因素、现场其他人的因素、场合、气氛、机遇、各种挫折情境二、自然因素(一)自然灾害(二)季节、气候(三)地域条件(四)天气(五)昼夜因素第三节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内在因素)一、不良的心理因素(一)消极错误的认知及低下的认识能力(二)道德、法制观念淡薄或错误(三)不良的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