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725360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9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心理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健康心理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健康心理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健康心理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健康心理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心理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心理学幻灯片(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知识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 王冠军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 (psychopat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 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人格等方面的变态,并探讨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 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变态心理:又称病理心理,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偏离了 常态的标准,行为失去了常态的表现,出现了心理活动 与行为的异常。 常态:是指个人行为上符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有抱 负、价值观较高、为社会接受。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

2、象 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 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等。精神病学的对象:着重异常心理诊断、治疗、转归 和预后,以及精神病预防与康复等。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西方中国现代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弗洛伊德关于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 题 (1)潜意识:情感、思想、欲望等作用。(2)性的冲动,广义和狭义的,都认为是神经症的 重要起因。 2.弗洛伊德推演判断:(1)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冠名 为“力比多”。(2) “力比多” 的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阶段 、肛门欲阶段、生殖器阶段。(3)

3、人的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4)“本我”(“快乐原则”活动)、“自我” (“现实原则”活动)、“超我”(“道德原则” 活动)。(5)焦虑:防御机制。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1)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2)“自我”学习外部世界理性地处理“本我 ”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体验焦虑。(3)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 、压抑非理性冲动。4.简评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历史功绩,首先不在心理学方面, 而是在哲学方面;更主要地影响和波及到社会学、人 类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等。(二)行为主义的解释在变态心理学史上,巴甫

4、洛夫用高级神经学说 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通过“实验神经症”的 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是行为主义心理 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巴甫洛夫认为,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 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首先提出“潜能”概念(性质):即“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 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之后,便断定心理 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 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目前仍然是一种哲学 理念。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 区分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 念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

5、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任何环 境中能正常地肩负责任,能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 其规律,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条件 。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 理活动。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至今没有公认的统一判断标准,是 依据日常生活经验来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 。(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对依据人们看问

6、题角度不同 ,粗略地将非标准化的区分,归纳如下:1、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 偏离了统计常模。2、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一文化 习俗的偏离。3、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 破坏。4、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 观念或行为。5、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 上的不适体验。三、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 下判别标准:1、医学标准。(1)把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看待; (2)心理表现被视为疾病的症状; (3)把心理障碍纳入医学范畴,重视物理、 化学检查和心理生理测定。2、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

7、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 常态分布。如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统计学标准的普遍性只是相对的,不是普遍使 用的。3、内省经验标准。(1)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2)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4、社会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维持生理和心 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 ,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1986,1995)从心理学 角度切入,以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定 义为依据,才能使问题明朗化。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 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 ”。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条原则依据:(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科

8、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 标。(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l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l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l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具体内容具体内容l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 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l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具体内容具体内容l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 概述 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l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 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

9、介系统第五节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l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l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l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 性定义性定义l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1946年)曾 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 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 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 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l 健康四个层次l l生理健康;生理健康;l l心理健康;心理健康;l l道德健康、道德健康、“ “仁者寿仁者寿” ”;l l社会适应健康社会适应健康l l后一个健康层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层次为

10、基础而后一个健康层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层次为基础而 发展的更高级的健康层次。发展的更高级的健康层次。l l健康的人,应该是这健康的人,应该是这4 4个方面都健康。个方面都健康。l l健康的健康的4 4个层次不是各不相关和分离孤立的,个层次不是各不相关和分离孤立的, 而是相互关联、关系密切的,不是相互促进,而是相互关联、关系密切的,不是相互促进, 就是相互损害。就是相互损害。员工心理关爱项目综合篇健康的概念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标志心理健康的标志l该次大会也曾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l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有幸福感;l在职业工作中,

11、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 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l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 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 稳定的状态。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l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l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 l 体验标准l 操作标准l 发展标准l 要把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 考察和衡量。 体验标准体验标准l 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 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 我评价。 操作标准操作标准l 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 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

12、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 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 。 发展标准发展标准l 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 时间纵向 考察分析 。l 发展标准指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 能性,并且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实 可行的行动措施。 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 l(一)、周期节律性 l(二)、意识水平 l(三)、暗示性 l(四)、心理活动强度.l(五)、心理活动耐受力.l (六)、康复能力 l(七)、心理自控力 l(八)、自信心 l(九)、社会交往 l (十)、环境适应能力 (一)、(一)、周期节律性周期节律性 l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 自己内在的节律性。一般可

13、以用心理活 动的效率做指标去探查这种客观节律的 变化。 (二)、意识水平(二)、意识水平l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 平为客观指标。l 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 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造成的其它后果 如记忆水平下降等等也越严重。 (三)、暗示性(三)、暗示性l 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 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 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 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 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四)、心理活动强度(四)、心理活动强度l l 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l 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不同的 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

14、这就能看出不同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l 这种抵抗力主要是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 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固有的性格特征和先天神经 系统的素质也都会影响到这种抵抗能力。 (五)、心理活动耐受力(五)、心理活动耐受力l 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可以折磨一 个人整整一生,也可以使一个人痛苦很 久。 l 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看作一 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称它为耐 受力。 (六)、康复能力(六)、康复能力l 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 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l 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得较快,而且 不留什么严重痕迹,每当再次回忆起这 次创伤时,他们表现得较为平静,原有 的情绪色彩也很平淡。 (七)、心理自控力

15、(七)、心理自控力l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 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 的。 l 精神活动和过程的随意性程度以及 自觉控制的水平高低,是与自控能力有 关的。 (八)、自信心(八)、自信心l 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 任务时,必然会首先估计一下自己的应 付能力。这种自我评估有两种倾向,一 种是估计过高,一种是估计过低。 l 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 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 实践中逐步提高。(九)、社会交往(九)、社会交往l 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 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l 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 ,出现种种异常心理。 l 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 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 (十)、环境适应能力(十)、环境适应能力l 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人为了个体保存 和种族延续,就必须适应环境。人不仅能适应 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l 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 很快地适应下来以保持心理平衡,这就是人们 的环境适应能力,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活 动的健康水平。 l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l一、临床心理学领域概念的区分l二、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