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528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牡丹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牡丹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牡丹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牡丹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牡丹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中国国花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二、设计说明三、总体鸟瞰图四、总体平面图五、局部效果图中国国花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及意义1.项目背景(1)牡丹成为国花已成定局国花乃“一国卓著之花,可以代表其国性者, 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 ” (1915 年版辞源 “国花”条目) 。在国势渐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 国花选评成为国人共同关注的大事之一。牡丹是中国特有,深受国人喜爱的传统名花,唐宋以来,牡丹即被视为“国花”。明代,在北京极乐寺有 “国花台”,上植牡丹。清朝于1903 年将牡丹定为国花,颐和园的国花台至今仍保持完好。1959 年, 周恩来总理在视察洛阳时曾说, “牡丹是我国国花,它雍

2、容华贵,富丽堂皇,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牡丹自古就有品性刚毅、富贵吉祥、 美满幸福、 繁荣昌盛、政通人和的寓意, 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风范,国民心相吻合, 牡丹文化也日益深入民心。也正因为如此,1994 年在全国国花评选的一国两花方案,都包含牡丹。 牡丹成为国花已成定局。在这一形势下, 全国推动我国牡丹发展势在必行,形式呼唤“国花工程”早日立项。( 2) 牡 丹是我国花卉业走向区域化发展之路,发挥比较优势的最佳选择, 也是必然的选择。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我国农业区域化发展问题指出“要大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

3、农产品产业带”。中国花协也提出了我国花卉业走向区域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的方针。他们不仅是珍贵的育种资源、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在国际花卉舞台上发扬光大我国传统花卉的突破口。目前,我国牡丹的栽培面积逾10 万亩,数量 500 万株,品种近1000 个,除海南省外, 全国各省均有栽培,以山东、河南、 甘肃栽培面积最大、群众基础最广泛,历史最悠久,尤其山东省近年牡丹发展势头迅速,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新品种层出不群;而以牡丹芍药协会为首的科研人员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品种, 这些技术和品种都是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也正因为如此, 牡丹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拓展,出口量逐年递增,市场潜力及其巨大。“独具资源

4、、基础雄厚、特色明显、市场广阔”,就组成了我国牡丹在国际上无可比拟的优势。就像一提到荷兰就让人想到郁金香,一提到中国,人们就会想起牡丹。牡丹的这些优势,成为我国的花卉业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和最佳的选择,促进牡丹的产业化、增加其科技含量,激励新品种培育,新技术开发、保持资源的绝对优势和垄断地位,离不开“国花工程”。(3)以牡丹的资源优势带动理论研究,技术开发,提高中国牡丹的国际声誉和地位, 统领全国乃至世界牡丹研发,离不开“国花工程” 。我国尽管牡丹种质资源在国际上得天独厚,其他方面, 我国也应而且必须在世界领先。 但目前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品种花色的齐全性、奇特性等方面不及欧洲、美、日,在栽培、

5、应用技术,包括花期调控,盆栽及切花栽培、 生理生化等许多方面落后于日本,种苗品质在国际市场上毁誉参半,随着国际交流的广泛展开,我国已逐渐认识到我国牡丹与国际上的差距和优势, 有关牡丹产业化的工作一直在不断进行,许多相关项目缺乏一贯性、系统性, 有的项目缺乏继续性、深入性, 而有些生产科研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尚无人开展工作。近年来,我国在栽培牡丹起源、演化、品种分类、种质资源普查、迁地保护、引种驯化、 胚胎发育、 形态解剖、 花期调控及复壮技术、病虫害防治、繁衍、 深加工等方面卓有成果,证实了中国栽培牡丹多元起源观点,提出了全新的品种分类系统,特别是牡丹二次开花及反季节催化技术,使牡丹在国庆及春节期

6、间绽放,形成牡丹二次观花高潮,结束了牡丹 “养花一年,观花十日” 的历史, 但如何提高牡丹种苗质量及种苗质量标准的制定,源远杂交不孕性的克服, 如何正确认识自然界中天然杂种及种的确认等等许多方面尚无深入、持久的研究,组培快繁技术久攻不下,转基因、 分子育种无从谈起, 在这样的局面下急需一个龙头性的工程项目,集科研、推广、示范于一体, 统领全国牡丹产业化,推动牡丹国际化, 促进牡丹国际科研、技术交流。 挖掘牡丹文化, 使之从中国的传统名花迈入世界名花之列。因此, “国花工程”势在必行。(4)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国花工程” 义不容辞。 目前,困扰我国花卉、苗木业全面发展的关键问题,也

7、是阻碍其走向国际的一大 “瓶颈”,就是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及技术少之又少。充斥市场的是“洋花”、 “洋技术”。一些原产我国的名花“远嫁”国外,乔装打扮后又高价返销中国,如百合、月季、菊花等等。而“国花工程”立项后,这样的情况将不会在牡丹上重演。资源是中国的,有了资源,有了“国花工程”的强大支持,就会有自己的技术、自己的知识产权和新品种。外国人必须向中国人支付新品种使用费后才可以开发利用。我国的国花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意义“国花工程” 的立项是我国珍贵的芍药科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及时雨” 。一直以来,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一致呼吁并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我国芍药科植物资源的

8、保护,由于没有足够经费, 只能是 “望山兴叹” 、“望宝兴叹” ,任宝贵的资源自生自灭。由于芍药植物的根大多可以加工成药材出售,每年药农滥采滥挖、一些园林部门灭绝性的引种、自然条件的劣变,使得原本就分布狭窄的芍药科植物的资源濒于灭亡。如分布于西北地区仅靠种子繁殖的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 ) ,野生种群日渐稀少;分布于四川、湖北的卵叶牡丹(p.qiui ) 、四川牡丹(p.decomposita) 、紫牡丹( p.delavayi)及大多数野生芍药种质资源等等都处于濒危状态。我国目前没有完善的资源保护法,一旦这些野生的宝贵资源灭绝,就将永远失去,不可能再生。在这种情况下, “国花

9、工程”的及时立项,为保护这些我国特有的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金保证。“国花工程” 也将推进我国花卉育种事业迈上新台阶,长期困扰我国传统名花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花色多而不全的问题,可望在牡丹上有新突破。目前中国普遍栽培的牡丹品种,是由矮牡丹(paconia spontanea) 、紫斑牡丹( paeonia rockii ) 、杨山牡丹(p.ostii)等野生原种的杂交后代,其他野生原种(黄牡丹p.lutea 、 紫 牡 丹p.delavayi 、 金 莲 牡 丹p.luteavar.trolliodos 、 银 莲 牡 丹p.potaniniif.alba )至今没有参与到国内现有品种中,这些黄色

10、、紫(黑紫、紫红)色、金色的野生牡丹花一直在祖国的深山老林中自生自灭。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牡丹至今没有真正的黄色、金色、黑色(黑墨色)等花色的原因。西方国家早就对这些资源垂涎三尺,18 世纪以来,就以各种手段掠取,两个多世纪以来,法国、美国、日本就利用这些野生原种培育出了黄色、金色、褐色、杏黄色、墨黑色系列的品种。现在又高价返销中国。随着“国花工程”的实施,牡丹资源迁地保护和育种工作的全面展开,这一局面将彻底结束,培育出我国自己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黄色、金色、褐色的牡丹品种已不再是梦想,而是即将实现的现实。牡丹周年开花, “五一”、 “ 十一” 、 “元旦”、 “春节”等重大节日赏牡丹也指日可待。

11、 尤其令人兴奋的是,在牡丹芍药协会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已有一批牡丹在国庆长假期间,于山东菏泽赵楼牡丹园陆地开放。特别是03 年国庆长假期间, 700 余株牡丹傲然开放,姹紫嫣红,与春季牡丹自然开放完全一样。迎来了大批旅游人参观游览,形成了一年内第二次牡丹观赏高峰,国内许多媒体争先报道。冬季催牡丹花,使之于元旦、春节开放,是中国的传统技术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国花工程”的立项,为牡丹夏季、秋季及国内其他重大节日和国事活动开放,使国人四季赏牡丹成为现实。“国花工程” 以中国传统名花牡丹为契机,大力发展民族花卉业,将极力促进中国其他传统名花如荷花、菊、梅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12、 “国花工程” 将不仅促进当前传统名花的发展和普及,激发各级、各地育种人、养花人的积极性,吸收更多的科研人员,普及养花、爱花人,加入传统花卉的科研和推广工作有积极作用。从长远来看, 对弘扬我国传统花卉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展“国花工程” ,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言而喻,据牡丹生产区花协统计,山东菏泽每年仅国内就销售牡丹种苗200 多万,出口60 余万株。春节期间,催花牡丹平均销售量50 万盆。春季牡丹花会期间,门票收入200 万元,甘肃牡丹产区兰州、榆中等地,每年出口牡丹为3000-7000 株左右,每年销售牡丹为 4 万余株, 欧洲一些公司看好中国牡丹的发展潜力

13、,要求代理中国牡丹品种在欧洲的销售。 欧美时常每年需要牡丹的数量在300 万株, 尽管其中大部分来自日本,但留给中国的市场空间仍大有潜力,有的公司就专门打出“中国牡丹”品牌,专门收购,销售中国牡丹。近年,俄罗斯等国也从中国购进牡丹,仅去年,就从山东菏泽购进“胡红”、 “凤丹一”等四个品种,十万余株。预计全球每年牡丹市场需求量在800-1000 万株。通过“国花工程”建设,牡丹品种类型将会增加,种苗品质将会提升,我国牡丹占领国际市场的价额将会进一步加大,影响力随之增强,那么经济、 社会效益必将十分可观。二、项目计划目标及主要内容(一) 目标建立世界唯一的迁地保护中心及育种基地,使之成为世界一流的

14、芍药科植物资源保护、研发、 育种、 生产、示范中心、 中华传统花卉文化挖掘、宣传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树立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国花形象和世界第一牡丹大国的地位,提升国花牡丹的整体形象,开创国花牡丹的品牌,弘扬牡丹传统文化,普及牡丹栽培应用知识,并为国人提供四季观赏牡丹、了解牡丹新品、新技术的窗口。(二) 项目内容 包括三个主要方面:1.世界芍药科植物迁地保护中心及育种基地:建立世界唯一的集保护和育种为一体的科研中心,保护世界范围内芍药科植物的主要种类,并以此为育种亲本,繁育新品种、新类型。主要内容如下:(1)将芍药科植物33 种,其中牡丹组9 种,芍药组22 种,北美芍药组 2 种集中收集,每种视

15、分布居群的多少、大小,引种15-50 株。(2)对育种及科研价值较高的种类,扩繁至每种300 株,其他种类扩繁至 100 株。(3)观察每一野生种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开花及种子萌发特性,研究其多样性及濒危性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性建议和措施,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4)培育新品种:金色花系列品种2-3 个,黄色花系列新品种1-3 个,褐色花系列新品种3-4 个,黑色花系列新品种2-3 个,共计8-12个。2.世界牡丹芍药研究中心及“中国国花园” :用于牡丹基础及应用系列研究,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合作, 品种交换、互赠等等活动,展示最新研发成果,宣传国花形象,建立集科研、游赏、展示、科普宣

16、教为一体的现代“中国国花园” 。建设内容如下:(1)科研中心:(2)牡丹系列研究成果展示区:展示近年来牡丹系列研究中选育的新品种,开发出的新技术。新品种包括:A.切花、盆栽新品种;B.国庆牡丹品种C.秋花牡丹品种D.春节催化新品种E.新奇特花色品种新技术包括:A.二次开花技术B.鲜花贮运保鲜技术C.无土栽培品种D.四季开花技术E.砧木现代化育苗技术(3)各地传统及名优品种展示区:集中栽种中原、西北、江南、西南各地主要栽培区历史悠久的传统品种及解放后选育的花型、花色优美,深受百姓喜爱的品种,这一展示区也是中国国花园的主要游览、观赏区。(4)科普教育区:小型国花博物馆,以宣传牡丹文化、科技发展新成果为主要内容,普及牡丹欣赏那个、栽培知识及技术。(5)休憩区:供游人休息、娱乐。(6)宿舍区:供临时佣工及常驻人居住、生活之用。(7)其他:道路、围栏、门房及其他设施。3.品种扩繁及产业化示范基地:总结、 挖掘我国传统栽培繁殖技术经验,在 此基础上去劣存优,推广新品种和新优技术,建立我国牡丹产业化生产体系、生产模式和相应配套技术措施。工作内容如下:(1)繁殖“中国国花园”展示的新品种,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