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经济学新发展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724838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经济学新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法律经济学新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法律经济学新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法律经济学新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法律经济学新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经济学新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经济学新发展(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经济学的新发展1.行为法律经济学 2.法律与金融1.行为法律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n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1934年生,1961年获加大伯克利分 校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 以及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文理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和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代表作为与 Tversky 合著的“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s u

2、nder Risk”, Econometrica 47, 313-32。n特沃斯基(Amos Tversky),1937年生,1996年去世。1965年获 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去世前为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教授和 经济和心理学高级客座教授。美国文理学院和国家科学院院士。 n泰勒(Richard H. Thaler),1945年生,1974年获罗切斯特大学经 济学博士学位。现为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行为决策研究中心 主任,同时在NBER主管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代表作为The Winners Curse(赢者的诅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行为经济学概述n行为经济学(Behavior

3、al Economics)又被称为“经济心 理学” (Economic Psychology)或“经济学与心理学 ”(Economics and Psychology),就是在心理学的基础 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分支科学。n行为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1)对经济行为的研究必 须建立在现实的心理特征基础上,不能建立在抽象的 行为假设基础上。(2)从偏好的角度看,当事人是参 照依赖(reference dependent)的。(3)从行为特征看 ,当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直观推断(heuristics) 进行决策,关心相对损益,受到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的影响。参照依赖n所

4、谓参照依赖,是指人们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个人偏好水平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的心理参照系。当事人关心的主要是结 果对参照水平的偏离程度,而不是结果的绝对数值。参照依赖的例子:两个方块的亮度一样吗?与参照依赖相关的概念n(1)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人们在出售某一 物品时的要价要比购买该物品时的价格高很多。卡尼曼、克莱齐和泰勒对康奈尔大学本科学生所作的 实验中发现,卖价与买价之间的比率基本上为2:1。n(2)现状偏见(status quo bias):当事人具有维持现 状的强烈倾向。哈特曼、多恩和伍对加利福尼亚电力消费者的调查证 实了现状偏见的存在。n(3)损失规避(lo

5、ss aversion):人们在面临同等数量 的损失和收益的时候,对损失的反应要比对收益的反 应更加敏感。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n新古典经济学通常假定决策者会对可能发生事 件的概率分布做出估计,然后对其决策产生的 后果做出预期,最后,决策者将遵循统计学的 基本原则对所有可得信息做出分析处理,并做 出最终的选择。n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们通常不具备运用 经济学和概率论的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和作出判 断的能力。因此,人们的决策通常依赖于一些 思维定式作出直观推断(heuristics),而这些直 观推断存在系统性误差。 直观推断法(1)n代表性直观推断(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

6、tics)。人们根据某事物 的一些突出特征对其进行归类的时候,当其与某类事物(范畴) 的代表性相类似的时候,就直观地推断出该事物归属于这一类。n卡尼曼的实验:给定某人的特征,判断其人更有可能从事哪种职 业。特征如下:约翰,男,45岁,已婚,有子女。他比较保守, 谨慎并且富有进取心。他对社会和政治问题不感兴趣,闲暇时间 多用于业余爱好,比如做木匠活和猜数字迷语。假设他来自于一 个工程师和律师组成的样本群。然后,分别告诉被试者不同的概 率。一组的被试者被告知工程师人数为样本的30%,律师为70% 。另一组被试者被告知工程师人数为样本的70%,律师为30%。 结果表明,两组被试者大都认为约翰是工程师

7、,即使在有意提醒 他们注意叙述条件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仍未改变。这说明,人们 只根据描述性语言的代表性进行判断却全然不考虑先验概率的影 响。代表性直观推断导致的偏差n小数定律(law of small )的使用。人们经常有将小样本看作与大样本(或者总体 )具有相似概率分布的判断倾向 ,这就导致了从少量独立观测中作出“过度推断 ”(over-inference)的现象。例如,当一个投资者观察一个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如 果投资者发现该经理人连续两年的业绩表现超过平均水平,投资者就会推断该经 理人具有超凡的能力。 n“赌徒的谬论”(gamblers fallacy)。一个随机变量连续两次取值的结果在统

8、计学意义 上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应该是零。如果连续几次抛硬币的结果都 是正面,许多人都会认为下一次抛硬币的结果将很有可能是反面,但统计学的答 案应该是正面、反面同样可能。n对结合率的违反。按照概率论的认识,某事物既属于范畴A又属于范畴B的概率不 会大于它单独属于A或者B的概率,即P(AB) P(A)或者P(B)。在实际认知决策 中,人们往往遵循结合效应(conjunction effect) ,表现出了与结合率相反的情况。特沃斯基的实验。条件:琳达,31岁,单身,性格外向,哲学毕业。在学校期间 关心歧视和社会公正问题,参加过反核武器抗议示威活动。问题:琳达可能是:1 她既是银行职员

9、又是个女权主义者。2 她是个银行职员。结果表明,绝大部 分受试者选择1。虽然选项1出现的概率要比选项2出现的概率小得多。直观推断法(2)n易得性直观判断(availability heuristics)。在 人们判断某事件发生频率或者概率时,往往会 利用记忆中最容易提取的信息进行主观估计, 因而会受到事件熟悉程度与突出性(salience) 的影响,出现认知偏差。n案例:你认为以r(如:ride)开头的单词多, 还是第三个字母是r(如,circle)的单词多? 多数人会认为前者更多,因为从记忆中提取以r 开头的单词很容易,却很难短时间内提取第三 个字母是r的单词。真正的情况恰好与我们的选 择相

10、反。直观推断法(3)n锚定与调整性直观推断(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heuristics)。人们对于不确定数值的估计往往是基于 对初始值或者起始点(starting point)进行适当调整的 结果。起始点可以是实践本身提供的,也可以是在估 计过程中局部发生的。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况,起始点 都会对估计值产生决定性影响。n一个简单的实验。让两组被试者分别直觉推断 12345678与87654321两组算式的结 果,发现对第一组乘积式数值的估计显著地低于第二 组的数值。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起始点(两种情况 下分别是1和8)的作用。虽然这些起始点对决策来说 不具有任何意义。

11、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n在期望理论中,选择包括两个过程。第一,当事人运用不同的直 观判断法对期望进行“编辑”。也就是通过直观判断法对信息进行 过滤,提炼出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第二,通过一个价值函数对 被编辑的期望进行选择。n 期望理论用公式表示为:Prospect = (Pi) V(Xi-r)。其中(P) 是权重函数,代表当事人对不确定性的主观评价。V是价值函数 ,反映结果的主观感受值。价值函数用来度量结果相对于参考点 偏差的价值,以代替直接结果或传统的效用值。价值函数的含义 是决策者往往并不关心自己最终的财富水平,而却关注相对于参 照点而言的财富的变

12、化水平。价值函数图示价值函数的基本含义:(1)价值是收益的 凹函数和损失的凸函数,也就是说,人们 在面临收益是风险规避的,而在面临损失 时时风险偏好的;(2)在参照点的位置处 ,价值函数存在拐点,损失曲线比收益曲 线更陡峭,表现人们更大的损失厌恶的倾 向。(3)偏离参照水平的曲线,越来越平 缓,反映了灵敏度递减(diminishing sensitivity),即与参照水平距离较近的边 际变化大于距离参照水平较远的边际变化 。比如,损失100元和损失150元之间的感 受差别要强于损失1000元与1500元之间的 感受差别。 行为法律经济学代表人物n桑斯坦(Cass R. Sunstein),1

13、978年以优 等成绩(magna cum laude )毕业于哈佛 大学法学院,获法律博士(J.D.)学位。 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 佛大学任教,1993年起至今担任芝加哥 大学法学院卡尔N卢埃林杰出贡献教授 和政治学系教授,美国文理学院院士。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宪法、行政法、管制 理论以及行为法律经济学等。关于人类行为的认识n有限理性(limited rationality)。人类的认识能 力是有限的。由于有限理性,人们的判断不是 无偏见的预测(unbiased forecast),而是基于 直观推断的。人们的决策并不基于预期效用理 论的指导,而是更贴近期望理论的描述。n有限意志力

14、(limited willpower)。人们经常做 那些他们明知将与其长远利益相冲突的事情。n有限自利(limited self-interest)。人们在某些 场合,在乎或假装在乎别人。最后通牒博弈:理论与实验n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game)的基本形式是:一个 参与者(出价者)对他与另一个参与者(受价者)之 间的一笔钱提出一个分配方案,然后受价者选择是否 接受;如果接受,则按照该方案分配,否则,两人什 么也得不到。这两个人互不认识,而且是一次性博弈 。n按照传统经济学的分析,出价者应当给对方最小的货 币单位,比如一分钱,而对方会接受。n行为经济学的实验证明:受价者一般拒绝接受该

15、笔资 金数额20%以下的方案,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数量为 20-30%;出价者则会提出相对公平的方案,比例大约 为40-50%。最后通牒博弈的解释:公平n对公平的关心是参与者效用的一部分。n如果面临不公平的待遇,人们会做出反击,采 取恶意(spiteful)的行动,惩罚那些不公平行 事的人,即使这会使他们自己付出代价。n公平与否,取决于参照交易(reference transaction)的情况。如果当前的交易严重背 离参照交易,人们会认为结果是不公正的。科斯式的谈判n与科斯定理的预测相反,现实生活中围绕法庭判决展 开的谈判很少。这并不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影响。n影响谈判的主要因素是禀赋效应。诉讼程

16、序会强化禀 赋效应,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得到了法庭的有利判 决,他会认为他本来就应当享有某个权利。结果会产 生强烈的禀赋效应,使交易难以达成。n如果是在刻毒(acrimony)的环境下,恶意的行为十分 普遍,当事人会以损害别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收益。 这种情况下也难以达成互利的交易。n当事人还有可能受到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 的影响。当事人倾向于从对自身最有利的角度看待问 题,结果导致认识的扭曲和难以达成一致。对市场交易的禁止n法律往往会禁止一些对双方当事人有利的交易 ,如高利贷(usurious lending)、哄抬物价( price gouging)和倒卖票证(ticket scalping)。n这种法律反映了人们对公平的追求。上述行为 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交易,或者说参照交易有 很大偏离,使人们认为这种交易违反了公平的 规范,从而要求通过立法加以禁止。易得性与环境立法n在环境保护领域,人们往往根据他们对某种危 害的概率判断来寻求法律,而这种概率判断又 受到该危害的易得程度的影响,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