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343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6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潍坊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潍坊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潍坊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潍坊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潍坊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潍坊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 60 分钟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案表内。每小题2 分,共 40 分。 B 1“ 生活在距今约70 万年至 20 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这一远古人类应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22005 年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去下图中的地方拜祭了华夏始祖。根据所学知识,该团去的省份应是a A陕西B山西C浙江D云南3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c A统治者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B诸侯内

2、乱不听从中央领导C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D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联系4“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也。” 从历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a A都江堰B大运河C六辅渠D白渠52008 年北京奥运会火炬“ 祥云 ” 的设计理念是 “ 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下列思想家的思想能体现其中之一理念的是b孔子孟子墨子韩非ABCD第 2 页 共 8 页6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开始于A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B尧舜时期 “ 天下为公 ” 的说法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7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陕西临潼的

3、一处古代文化遗址时赞叹:“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 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话中省略的是指A都江堰B秦始皇兵马俑C云冈石窟D万里长城8“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租,稍逊风骚” 毛泽东在沁园春 要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 汉武 ” 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B举办太学C稳固大一统局面D治理黄河9欧洲人称中国为“ 丝国 ” ,最早是在中国的A秦朝B汉朝C周朝D晋朝10董必武在谒昭君墓中有“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的诗句。这里的“ 胡” 指的是A匈奴B大月氏C犬戎D西域11“ 丝绸之路 ” 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西汉末年,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宗教是A道教B

4、 基督教C佛教D儒教12从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中,可以得知他们正在学习小华: “ 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 “ 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B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C王昭君出塞D卫青、霍去病破匈奴13每年的正月十八,南阳市总有大量群众自动到医圣祠参加祭拜活动,表达对一位医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且对我国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的深切怀念。这位医学家是A黄帝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14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国家的统一生产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ABCD第 3 页 共 8

5、 页15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可能叙述下列哪一历史事件d A武王伐纣B商鞅变法C文景之治D昭君出寨16历史课上, 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事件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 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17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A发生在公元4 世纪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D战后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18下列改革中,直接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作用的是A管仲改革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19洛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下列政权曾以洛阳为都的有曹魂北魏东晋西晋ABCD20“ 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尤擅人物画,他

6、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曾给人画肖像却不点眼睛,就怕点了眼睛画中的人会说话,” 引文叙述的这位画家及其生活时代是A西晋、顾恺之B东晋、王羲之C西晋、王羲之D东晋、顾恺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第21 小题 16 分,第 22 小题 16 分,第 23 小题 11 分,第 24小题 17 分,共 60 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二见下图及文献资料:第 4 页 共 8 页材料三见下图请回答:( 1)材料一中 “ 致命的打击 ” 指

7、的是哪一事件?(2 分)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 分)( 2)材料一中 “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 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2 分)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 ?(3 分)( 3)据材料二,你认为商鞅最值得你学习的是哪种精神?(2 分)第 5 页 共 8 页( 4)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 大变革时代 ” 出现的历史现象。请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以下历史现象的正确顺序。(将字母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5 分)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E新兴的地主阶

8、级想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排序: _ _ _ _ _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三国志记载,毛玠劝说曹操“ 宜奉(利用)天子以令不臣(号令不听话的诸侯) ” ,并 “ 修(发展)耕植蓄(积蓄)军资” 。这样,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材料二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 大败袁军。 战后, 又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和一些军阀。材料三曹操 53 岁时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下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的诗句。请回答:( 1)材料一中,曹操接受毛玠的建议对统一北方有何作用?(3 分)( 2)材料二中, “ 大败袁军 ” 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2 分)( 3)材料三中的

9、诗句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他当时的“ 壮心 ” 是什么 ?(2 分)其“ 壮心 ” 有无实现,为什么?(3 分)第 6 页 共 8 页( 4)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试简要比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几个相同点。(4 分)两次战役截然不同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2 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题昭君墓材料二 “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材料三昭君出塞请回答:( 1)材料一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反映的各是什么历史事件?(4 分)( 2)材料一、二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

10、3 分)第 7 页 共 8 页( 3)结合材料二、三,请你说说昭君出塞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4 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下诏,认为:“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又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帝日: “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丛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资治通鉴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提到“ 魏主 ” ,这里的 “ 魏主 ” 指的是谁 ?(2

11、分) “ 北俗 ” 指什么 ?(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提出了哪方面的改革内容?(4 分)( 3)两段材料表明了“ 魏主 ” 改革的措施和决心,他实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 分)又是在怎样的历史趋势下进行改革的?(4 分)( 4)“ 魏主 ” 改革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 (2 分)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得到了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改革者的态度坚决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的改革ABCD潍坊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第 8 页 共 8 页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40 分1-5 BACAB 6-10 DBCBA 11-15 CABAD 16-20 ABDCD 二、非选

12、择题:21 小题 16 分, 22 小题 16 分, 23 小题 11 分, 24 小题 17 分,共 60 分。21答案要点:16 分( 1)事件:秦始皇焚书坑儒。(2 分)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2 分)( 2)历史现象: “ 百家争鸣 ” 。 (2 分)出现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 3 分)( 3)改革创新精神。 (2 分) (若答敢于斗争精神,可得1 分)( 4)排序: B A D E C。 ( 5分)22答案要点:16 分( 1)使曹操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3 分)(

13、2)官渡之战。( 2 分)( 3)他的 “ 壮心 ” 是统一全国。(2 分)结果: 没能实现。( 1分) 因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退回北方,不敢再轻易南下。他死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 分)( 4)相同点:发生在东汉末年;交战一方是曹操;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守方巧用火攻取胜;有重大历史影响。 (答出四点即可,4 分)启示:骄兵必败。 (2 分,言之有理即可)23答案要点:11 分( 1)前两句反映的是汉武帝时与匈奴的战争,后两句指的是昭君出塞。(4 分)( 2)都表达了希望边境安宁,民族友好交往、和平相处的愿望。(3 分)( 3)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4 分)24答案要点:17 分( 1)孝文帝。(2 分)鲜卑族旧的落后的风俗。(2 分)( 2)材料一: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2 分)材料二: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 分)( 3)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 分)趋势:北方的统一;民族融合己成为趋势。(4 分)( 4)C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