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上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3387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6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漯河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上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漯河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上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漯河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上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漯河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上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漯河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上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漯河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上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漯河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上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漯河实验高中2016 2017 学年上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 第卷阅读题(共70 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 题。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 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

2、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

3、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

4、,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或者像“暮投石壕村,2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

5、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

6、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 古体 ” ,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2.下列关于 “ 汉魏古诗 ” 和“ 唐人古诗 ” 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B.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 “ 反律化 ” 。C.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

7、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3 C. 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一 6 题。风景树朱道能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

8、,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

9、哩!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一天,大军神秘

10、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4 “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这样吧,再加一千”幺爷站起身。“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这一天, 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 板着脸说: “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

11、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几天后,幺爷回来了。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

12、兴奋。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来人笑了: “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 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5 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

13、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下,

14、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选自 2008 年小小说选刊第24 期,有删改)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二货游说幺爷卖树,到大军利诱、威胁幺爷卖树,到幺爷找来文物局保下银杏树,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B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的悉心照料,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C在幺爷的葬礼上,二货老婆“捏了捏”奖金红包,“嘴角不由往上一翘”,看到镜头对着自己,马上又 “悲号” 起来, 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见钱眼开、冷漠虚伪。D病重的

15、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5. 下列对“银杏树”在小说中的作用所作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银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从二货提酒去幺爷家游说卖银杏树一事写起,以村长大军与幺爷围绕银杏树展开的较量为主要情节,以银杏树叶飘落在幺爷骨灰上收尾,银杏树贯穿于小说始终,是各方矛盾的焦点。B.银杏树是小说抒情的载体。小说通篇对银杏树进行描写,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突出了银杏树在村人生活中的意义;小说最后一段描写银杏树叶如漫天纸钱飘撒在幺爷骨灰上的动人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对幺爷的哀思。C

16、.银杏树衬托了幺爷的形象。银杏树古老而充满生机,用自己的阴凉和金黄的树叶给村人以庇护,就像幺爷年高而睿智,为守护银杏树、守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而做出不懈的、顽强的努力。6 D.银杏树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象征。银杏树历史悠久,村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也因之而得名,是先人给予后人的荫庇,它较之于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所谓的风景树,是一道更为亮丽的风景,也是质朴、和谐、宁静的乡村文明的象征。6. 小说中幺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一 9 题。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1928 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在乡下住了七年,周遭大量的动植物使他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变得相当敏锐,无意中为日后成为诗人播下了感性的种子。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 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 , “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