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72239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16届高三 5 月 7-8 日第四次模拟考试 时量: 150 分钟分值: 150 分 第卷(阅读题共70 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 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 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 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 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反

2、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 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 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 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 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 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 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 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 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 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

3、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 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 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 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 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 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 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 这正是 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 “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 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

4、的逍遥游、秋水 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 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 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 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崇尚自然、平淡、 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 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 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 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 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 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 “其 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 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

5、美同国 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 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 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 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 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2 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在强调“文 以载道”的前 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 最基本

6、的生活 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 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 价领域成为一 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美学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 社会 理想在艺术创 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 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 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 怕的

7、腐蚀。 C. 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 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 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 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B.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 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C.庄子在

8、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 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D.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 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 酒否?”量酌之,曰: “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 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聚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 色

9、。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 平事不得决, 相咨嗟也?” 聚饮者曰:“吾 侪保甲贷乙金, 甲逾期不肯偿, 将讼,讼则破家, 事连吾侪, 数姓人不得休矣! ” 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 百金偿之,不责券。3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 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 “卖酒者乃不长者耶? 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 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 决卖酒者宜死。 卖酒者将及期, 臵酒,召所买田

10、舍主毕至, 曰: “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 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 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 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 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 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魏子曰 / 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 / 则与其三子 / 终日博喧争 / 无家人礼

11、/ 或问之曰 / 儿辈嬉否 / 则博他人 / 家败吾产矣 / B魏子曰 / 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 / 则与其三子终日博 / 喧争无家人礼 / 或问之 / 曰/ 儿辈嬉 / 否则博他人家 / 败吾产矣 / C 魏子曰 / 吾闻卖酒者好博 / 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 / 喧争无家人礼 / 或问之 / 曰/ 儿辈嬉 / 否则博他人家 / 败吾产矣 / D 魏子曰 / 吾闻卖酒者好博 / 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 / 喧争无家人礼 / 或问之曰 / 儿辈嬉 / 否则博他人家 / 败吾产矣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里: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主管一里的人称里长,也称

12、里正。最早春 秋时,已有里正一职,负责掌管户口、赋役之事。杜甫兵车行云:“去时里 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可见到唐朝还有里正一职。 B 子母:子,利息;母,本金。指利息和本金。 清代作家和邦额夜谭随录秀 姑:“获百金,入都营运。半年,子母几相等。”其中的“子母”也是这个意 思。 C 责券:一是名词“债券”,一是动词求取借据,文中是指后一种用法。后 文中的“贫者立券还之”中的“立券”就是立下债券的意思。 D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五种物质构成世界万物,中医 用五行说明生理、 病理上的种种现象, 迷信的人用五行推算人的命运。文中是指 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

13、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很讲诚信,童叟无欺,有时 不小心打坏了买酒人的瓶子, 则主动取瓶赔酒, 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 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无奈相互 叹息,脸色难看,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 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慷慨 地免除了债务人的所有债务,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4 D 这篇传记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 发家致富, 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 乐善好施的长者风 范。 7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 得休矣!( 5 分) (2)“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 偿负还之。( 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8-9 题。 听蜀僧 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8听蜀僧濬弹琴一诗中有一联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句异曲同工

15、,试找出来加以赏析。(5 分) 9这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听到音乐的内心感受,试分析两诗在情感表达上的不 同之处。(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蜀道难中,运用侧面表现的手法,描写飞禽走兽都很难超越,极 言蜀道之高的两句是:“ , 。”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让小船随意飘 荡于浩瀚渺远的江面,享受来去自由的快乐的对偶句是:“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表达了不管自身官位高低、 在职与否,都应该心忧天下、有所担当的高尚情怀。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 11)、四(12)两大题中选

16、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 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个 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25 分) 好牛 黄建国 牛在山坡上吃草。放牛人来发躺在一个土坎旁,用树叶遮住脸,呼呼睡觉。 入睡前,来发咪着眼看了看他的牛。这是一头三岁口的牛,毛色驳杂,两只犄角5 成八字形,显得凶巴巴的。来发不怎么喜欢这头牛,平时很少给它吃料。“去, 吃草去。”来发对牛说。来发晚上老做梦,现在很困,就睡着了。他这一觉睡得 很死,没做什么梦。 来发睡觉的时候不知道牛的事。他没听见牛的吼叫。来发醒来后日已正午, 春天的太阳红堂堂的。 来发看见牛站着不动, 牛前面有一个东西, 也不动。牛前蹄弯曲, 后腿蹬直, 脖子朝一边梗着。牛前面是一团斑驳的花点。来发揉揉眼,仔细看那团花点。 来发惊出一身冷汗。 来发认出牛前面是一只豹子。他翻身跃起, 把自己藏在塄坎 下。牛和豹子依然凝立不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